本文目錄一覽:
- 1、哪位介紹一下數碼相機的一些知識,謝謝!
- 2、買數碼相機時怎麼樣驗貨,要注意什麼?
- 3、半導體激光為什麼看起來有噪點?
- 4、買數碼相機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 5、眼睛看東西的時候有噪點,晚上看暗的地方什麼也看不
- 6、腹水化驗細胞計數(cbjs)結果745是什麼
哪位介紹一下數碼相機的一些知識,謝謝!
DC :digital camera數碼相機。
1像素
簡單地說,一個像素可以看作一個點,這樣的點是有尺寸有面積的,尺寸單位可以與厘米互化,公式我記不清了。照片就是由許多這樣的點組成的。每個點記錄對應的色彩信息。
像素大小與顯示器的分辨率大小的關係,可以理解為:1024*768分辨率下,拿1024*768照片做壁紙正好合適。1024*768=786432。簡單地認為就是這麼多點,這麼多像素,約80萬。就是說,80萬像素的相機可以照這麼大的照片。
一般可以粗略認為,100萬像素的照的是1024*768大小的照片,200萬的是1600*1200。
至於與沖洗的照片對應,100萬的可以沖洗5寸照片,勉強可以6寸;200萬的可以沖洗不錯的5寸,300萬的可以沖洗7寸的,400萬可以沖洗8-10寸的。
但這並不是絕對的。沖洗照片質量除了與像素有關,還要看圖象壓縮的程度,還要看你對洗出的照片接受的程度。如果你可以接受比較大的顆粒,儘管放大就是了。
一般說,家庭用200萬就可以,300萬足夠了,400萬以上確實沒必要。諸位可以想一想,家裡照片有多少5寸的,多少5寸以上的,有多少銀子可以整天沖擴偉人照。一般買數碼的就是不想洗照片了。如果只在顯示器上看,那要求更低,一般顯示器分辨率是1600*1200,1280*1024, 1024*768,還有800*600的。四百萬的是22xx*17xx。俺的佳能G3,照的16xx張照片,只有不到30張400萬的,其餘就是200 萬的。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相片尺寸大占的空間多。以POWERSHOT G2隨機配置的32M CF卡為例,佳能公司官方數據給出, 1,600 x 1,200普通畫質(JPEG格式)可以存104張;2,272 x 1,704普通畫質(JPEG格式)可以存54張;如果用 2,272 x 1,704最佳效果且使用無損壓縮格式只能存10張左右。就是說,如果你想打印或沖印效果好的照片的話,要付出存儲空間的代價。不過,如果你只是在電腦上看看,那不必過於擔心卡的存儲量,還是以剛才那機器為例,網頁上常用的640 x 480普通畫質(JPEG格式)能存三百多張。
2 CCD/CMOS
這是數碼相機的感光元件,目前來說,低端的相機(許多80萬象素和100萬象素的)大多用CMOS,一般大部分用CCD。CcD和CMOS的感光原理有所不同(想聽原理的說句話,沒響應的算了,我懶得打字)。市面上80萬象素和100萬象素用CMOS可以降低成本,這就是這些相機為什麼便宜的原因之一,但成像效果……慘啊~~~~~
原則上不建議買80萬象素和100萬象素的,就是因為它們不是CCD感光原件,這些相機的照片^@#^$
3 ISO
ISO值描述感光度。ISO越大,感光速度越快。為了讓物體在感光介質上得到足夠的暴光量以便於成清晰像,我們用大感光度拍夜景或快速運動的物體。但是,並不是說ISO越大越好,對數碼相機來說,ISO高畫面會有顆粒感,太高的ISO還會使畫面上有很多噪點。選相機的時候,不能不考慮ISO值的範圍。
4 銳度
通俗一點理解,銳度,剛才不是說到象素點嗎?銳度可以理解為每個點與周圍的對比.想一想,如果每個點與周圍的區別大,是不是感覺更清晰呢?所以,銳度大的圖片給人的感覺清楚,但銳度過大,就比較慘了,因為銳度太大,圖形邊緣會出現鋸齒,顆粒感也會明顯。
5焦距
相機鏡頭可以看作一個放大鏡,我們知道,放大鏡可以把光線聚到一點,這個點是焦點。焦距是焦點到鏡面中心的距離(確切地說應該是到光心的距離)。
我們說的幾毫米的鏡頭,這裡的毫米是焦距的值。
焦距值小,成像的範圍大(因為光線偏折的厲害),就是說照片上看到的景物範圍廣;比如照風景,我們希望盡量把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輕風吹斜陽統統收進畫面,要用小的焦距值。
焦距小的鏡頭我們稱為 廣角鏡頭
焦距值大,成像範圍小,但我們看到的像大。舉個例子,我們看到的模特的特寫照片,就是用的較大的焦距,清楚;還有如果照體育比賽場面,離場地太近恐怕被鉛球砸着,也要用長焦距。
焦距大的鏡頭我們稱為 長焦鏡頭
體育記者和狗仔隊用的鏡頭,就和火箭筒一樣的那些,我們稱為 望遠鏡頭
6 光學變焦
在傳統相機里,就是變焦。一個透鏡焦距是固定的。我們可以通過一組透鏡配合,改變各透鏡位置,達到改變焦距的目的。
可是DC里弄出個數碼變焦(這個後面再解釋)來,就要區別一下了。
與傳統相機變焦原理相同的,就叫 光學變焦。
DC的焦距比傳統的小,但為了對照方便,採用了與傳統相機相當的焦距,如,佳能G3焦距相當於傳統的35-140mm,用140除以35得4,這個4就是4倍光學變焦,也相當於4倍的望遠鏡。
光學變焦的好處是:你可以站在原地,通過變焦來改變畫面大小。象上面帖子說的,照風景用廣角,需要放大時或照遠處時用長焦,一個光學變焦的鏡頭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例子,你腳前就是懸崖,你欣賞風景是忽然發現,遠處(也不能太遠)峭壁縫隙中長了一棵松樹,你決定對這個旺盛的生命力來張特寫,光學變焦,OK,拉到1xx-2xx毫米,搞定!可是,如果是35mm定焦(一般家用定焦DC大約就是這個值)的呢,怎麼辦呢?那就盡量朝那個方向跳過去吧。
一般說,廣角盡量小,長焦盡量大的,好!
廣角小看的風景面積大啊,長焦長就是個望遠鏡,可以,,,呵呵,,,不用我說了吧。
但光學變焦範圍大了也影響成像質量。如,奧林巴斯的C730的變焦是10倍的,當望遠鏡很爽,不過畫面質量就不如其他的一些DC了(至少730的畫面我接受不了)。
7 數碼變焦
數碼變焦的原理與光學變焦不同, 它不是對實際物體進行光學放大,而是對已經成在CCD上的像放大,就是說,相當於對照片的放大。這种放大不是用放大鏡看照片的效果,而是把照片上的每個點通過計算,使這些點占更大的面積。
數碼變焦得到的圖象效果差!給人的感覺是模糊的。 試想,本來一個小米大面積的點上的顏色,硬塗到綠豆面積的大小,會怎樣?這樣看到的不是細節,而是一個色斑或色塊。
想一想,MM的寫真,是一個個肉眼幾乎不可分辨的點看的舒服,還是一個個色塊/斑堆起的效果出色?
所以,數碼變焦,在DC上就是騙人的玩意兒,一點實際用途都沒有。在電腦上,用一些圖形處理軟件就可以實現。
買DC時,不要看到底有幾倍數碼變焦,這個沒用!幾倍都沒用!電腦處理起來,數碼放大倍數比DC高。數碼放大的越大,效果越爛。要變焦,就要光學變焦!光學變焦基本不影響圖象的細微部分。光學放大後,圖象還是點(而不是塊)組成的。
另外,有些數碼相機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可以綜合作用。建議,一定要把數碼變焦關掉。
8 下面講儲存介質的問題
DC的儲存卡一般是斷電後可以保留數據的半導體,無機械部件,體積小,重量輕,耗電小。
DC還有其他一些儲存介質,如小硬盤和CD,小硬盤太貴了,用起來也耗電,如果需要大儲存空間推薦採用別的方法解決(以後再說);CD,不好,別用!(不好拿啊,兼容也不好,能耗也大,反正不好,想具體搞明白的話單獨開貼問,我回)
DC常用的卡為下面幾種
CF、MS、SM、SD、MMC、XD,卡的體積(不是容量)由左向右減小
CF
compact flash
有CFI和CFII兩種規範,區別基本是參數和規範上的,對普通用戶意義不大,不過放心,市面上基本CFI很多,而且CFII向下兼容 CFI,就是說能用CFII的就可以插CFI,現在用CF卡的DC基本是兩種通吃,買CFI就行了(你說買CF卡,JS就給你CFI決不會給你CFII 的,除非你指明)。
CF便宜(在幾種裡面最便宜),去年最後幾天我買的SANDISK的128M的要380元,(現在估計降也降不太多)。
用CF的DC有,CANON ,NIKON全系列,美能達D5 D7系列,OLYMPUS C5050也吃CF
買CF時最好帶着相機,現在做CF的廠很多,有些兼容不好,有些DC挑卡(如D5 D7)
CF的缺點就是容量不算太大(不過256M基本夠了吧),速度不太快(感覺不到),體積偏大(比相機小的多)
大多數機器包括專業單反機都用,因此有最廣泛的兼容性,再加上價錢便宜,好處顯而易見了:出去玩時找朋友的借來用啦,誰讓他跟我兼容吶;壞處也不小:朋友也可能會出去玩的。
MS
那個棒,叫做memory stick 簡稱MS的就是它。
SONY財大氣粗人又牛,自己推出MS,也就是SONY的DC才能用記憶棒,而且SONY的DC只能用記憶棒,所以說,這東西兼容不好,而且傳輸速度也沒見的怎麼快。更要命的,價錢~~~~~搶劫啊~~~~~。128的記憶棒比128的CF要貴100-200啊!
雖然SONY的MS不跟其他的卡攙和,但是也不是一無是處,SONY的其他產品如攝象機,MP3等,記憶棒是可以通用的,如果你打算跟着 SONY一路走到黑,可以避免重複投資,不過也要提醒一下,現在SONY的MEMORY STICK PRO與以前的MS不兼容了,就是說,以前SONY 產品沒法用新的記憶棒了,大家買SONY的DC選卡時一定要注意區分哦,可以兼容PRO的是最新(相對最貴)的機器。
反正我對SONY拋棄老用戶的做法非常不滿,(他們說老版的MS在容量上和速度上發展遇到了障礙),另外,SONY的記憶棒,還有電池,在中國是沒有保修的,氣憤!!!
SM
smart media card
與CF卡相比,SM卡去掉了控制電路,沒有專門的接口針腳,只是通過表面電路的觸點與讀取設備相連。因為沒有控制電路,SM比CF要薄很多,而且成本減低不少。不過,也顯得脆弱一些(跟幾張紙一樣厚,大小卻比CF小不了多少)。
SM卡價錢應該比CF便宜,但便宜的有限。買的時候帶着相機去試試,看看有沒有兼容性問題。
支持SM卡的是富士和奧林巴斯的機器。
MMC/SD
這兩個卡外形是一樣的,但MMC卡少見不常用,SD卡相對用的多些。松下,美能達部分,柯達和其他一些不是太大的廠商使用SD卡,(一般能用SD的都可以用MMC。)
SD卡比較貴,價格和記憶棒差不多,體積比CF,SM,MS都小。 曾經有個商人向我宣傳松下LC5這個相機時,說的一個優點是SD卡,因為此卡體積小。唉,我一個這麼大的相機都能背,還在乎一個卡嗎?
如果LC5用的皇欽餉垂螅ǖ筆盝S把我當白痴黑我,128M的要660),恐怕現在抱在懷裡的就是她。
XD
這個卡是最近由奧林巴斯和富士聯合推出的,在一個非常小(如上面的上面的上面的圖)的體積里有更大的容量(目前是128M的,根本不大,但以後要推出?G的)和更快的速度。
奧林巴斯和富士的新機器如奧林巴斯C5050(吃SM,CFI CFII,XD4種),U300,富士S304等(2002下半年出的那些)
不過價錢暴貴哦,要6XX的,對這些機器做預算時別忘了考慮卡的價錢奧.
9 噪點 和 壞點
前面說過,DC是靠感光元件(CCD或CMOS或其他的,大多是CCD)感光,然後將光信號轉變成電信號,經過處理,然後成像。
CCD有數百萬個感光單元組成,在感光的過程中,如果CCD上某一單元損壞,這個地方就不能感應光線,在最終圖象上就是一個白色的點,這個點就是壞點(dead pixel)。至於噪點,是因為當感光單元感光過程中會發熱,溫度升高,這樣噪音就會增加,當噪音增加到一定程度(相機的降躁系統無法消除時)會在圖片上留下雜色的色斑。這個斑就是噪點。
檢測噪點和壞點
把相機鏡頭蓋蓋上,如果沒有鏡頭蓋,如NIKON2500那種,就找不透光的東西擋嚴,記住,測試時一定不能露光! 然後按快門,快門時間一般定1/60,1/8,1/4,1/3,1/2,1,2,3,……最大,然後調一下感光度,再試試,如果是傻瓜相機,這些沒法調,那就沒有辦法,盡量放慢快門吧 由於噪點是在快門開啟時間長和感光度大時才出現,所以在慢快門階段最好每個都試試(比較麻煩)。
照完這樣的照片之後,理論上得到的應該是黑色的圖象。(但實際是不可能的)壞點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且不管快門多少,感光度多少,都會出現。噪點就不一定了。位置不固定。快門快了沒有,慢了,因為感光時間長,CCD升溫,就不可避免了。因為這,DC在長時間使用時比剛開機時的噪點多。
看有沒有壞點噪點,在DC的液晶屏上是看不清楚的,一定!要在電腦上看原圖,就是要把照的照片傳到電腦上,用PHOTOSHOP或ACDSEEE或其他看圖軟件看1:1的圖,上下左右看,好幾張比較着看(比較着看有沒有壞點)。
人看完了還不行,最好還要用軟件,deadpixeltest軟件,里有,去下載吧
壞點
目前技術情況下,是可接受瑕疵,就是說,有一個到3個壞點是合法的。一兩個點到不太影響成像質量,但是讓人不舒服!所以,買DC時要當場測壞點,有,就讓JS換,反正沒交錢時咱還是上帝,如果交錢了,任命吧,消協也救不了你。
噪點( hotpixel)因為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同型機噪點可能有多有少,所以,最好多比較幾台,找個噪點最少的。 好的DC有降噪功能,當快門慢時開啟,對夜景拍攝很重要,而且,光線差了也要降低快門速度吧。但是,降噪是以犧牲細節為代價的,不過,不降噪犧牲的可能是照片啊。所以,個人認為,降噪還是比較重要的,不過,有些沒有降噪的DC也能出讓人接受的夜景。
還有一種點忘說了,那就是LCD上的壞點,這也是可接受瑕疵,什麼,說你接受不了,那隻好仔細點,選個沒有的。液晶屏LCD上的壞點不影響成像,所以即使有壞處不太大。當然,還是沒有好。照一張淺色的(要清晰),照一張深色的,用DC的回放模式,放大了看,是不是有點成的顏色與實際不符合而且這個點位置不跟着圖象移動而移動,如果有,這個就是LCD的壞點
白平衡
白平衡嘛,就是幫助相機辨別白顏色的功能。相機並不是傻而認不出白色,而是太嚴謹了。當我們到了一個點着燈泡的屋裡時(有射燈時更明顯),在理論上,日光下本來白色的東西,比如牆,在燈炮光下會帶一點點黃色,因為光線的顏色變化,射在物體上會有不同的效果(詳見普通物理學),但是,我們的眼睛接受的信息,經大腦處理後,還會把它當作白色,但是CCD就不行了,CCD保持着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如實地反映,這樣的後果是,我們受不了了,這樣出來的照片,PLMM要麼變成黃臉婆(黃昏,白熾燈等),要麼會青面獠牙(日光燈等)。為了讓我們可以接受效果,並且保證我們這些可憐的攝影者的生命安全, DC上有白平衡這樣的功能。自動白平衡是通過一套自動程序,使相機辨別哪是白色,然後根據這個判斷成像。
有些DC的自動白平衡很出色,在任何光照下都能準確反映色彩。但是,自動白平衡不那麼好時,就要換了,有黃昏,白熾燈,日光燈等等白平衡,這是相機考慮到這些常見場合,對應這些光照條件下進行平衡色彩。在這些情況下就要選擇對應的白平衡(如果自動的准可以不管)。如果環境光照出了這些情況,比較複雜,如在博物館、飯店大廳等,就要用手動白平衡,讓我們親自幫它找到感覺。
手動白平衡
必須是相機有這個功能才可以用。將這個功能打開(一般是菜單里找),然後找個白的東西,牆,紙,等等,面積要能充滿相機的取景框,然後按個什麼鍵(有的是半按快門,有的是有特殊按鍵),就算定義上了。
電池
講講電池
DC是用電大戶,好電池是必不可少的!
使用DC要用充電電池,這是因為DC需要大的放電電流。一般需要大電流的電器,比如DC,四驅車,都用充電的。這樣勸你,可不是小看你的經濟實力,怕你買不起電池。市面上的鹼性電池經不住大電流折騰,一般十幾分鐘就夠戧了。
充電電池分好幾種,至於到底多少,我也不清楚,只說常用的。
鎳鎘電池
這個其實不常用,只是前幾天一哥們買個隨身聽竟配這種電池,令人氣憤!鎳鎘電池,缺點就是記憶效應嚴重!也就是說,充電之前必須把電放乾淨。如果還有殘留的電,電池會將上次放電放掉的容量作為以後充電的容量。說的再簡單,就是你拿個剩80%電的沖,以後電池就相當於原來的20%,基本廢掉了。
鋰電池
鋰電池的好處就是沒有記憶效應!充電時間比較短,象佳能的BP511,80分鐘可以沖90%,不過剩下的10%衝起來比較慢,大約還要一個小時。鋰電池一般都是特殊設計的,並且可以非常小,這對減小相機體積很有幫助,但這帶來的問題就是:通用性差,各DC的鋰電不能通用,而且買一個備用的特別貴,也不是象AA電池那樣到處都有賣的。
鎳氫電池
鎳氫電池有輕微記憶效應,最好是放乾淨電再沖,不過放不幹凈沖了也沒有關係。鎳氫的好處就是,可以做成普通AA電池的外形。使用這種電池的 DC,電量耗盡後,可以用普通AA電池應急。缺點就是,充電時間慢,一般要一晚上才可以。當然現在有快充,一個小時多搞定,不過快充是在電池內劇烈進行化學反應,對壽命有影響。
充電方法
鎳鎘一定要放乾淨沖,其他的無所謂,但是盡量還是放乾淨好。
因為電池充放電是有壽命的,有循環次數,有人(pchome,帖子不好找了)做過計算,結果是:放凈充滿的電池在壽命內充的電量多。 電池壽命完了,充電放電續航能力就不行了。
新的或長時間不用的電池要對其進行激活,象是體育運動前要熱身。辦法就是充滿-放凈循環幾次。因為電池長時間不用,化學物質活性會變差,這樣容量達不到平時正常值。激活後,可以達到正常。
鎳氫充多衝一會兒,14-15個小時吧。再激活的幾次里也要多充一會。
鋰電池也要激活,但是充滿-放凈幾次就可以了。第一次沖沒必要象傳說中那樣充10幾個小時。鋰電對充電放電要求相當嚴格,因為鋰電有功能強大要求嚴格的保護電路,這個保護電路麻煩也使的鋰電難以做成AA的樣子。當充滿後,保護電路會阻止進一步充電,而且,電池在空氣中會自然放電。這時候如果還在充電器上,相當於在進行充電放電循環,沒有意義。鋰電不能過充,也不能過放,放電時保護電路也起作用,阻止由於過放而導致電池損壞。
由於不能過放,而在空氣中電池會自然跑電。所以保存鋰電時要留一部分電(百分之七八十),以免以後充不進電去.
買數碼相機時怎麼樣驗貨,要注意什麼?
卡片機:
檢查這個相機第一你買的時候,檢查是否開封,是否全新相機(全新相機極少有問題),佳能的包裝盒有它自己的防偽封條,兩層的,第一層撕開就是防偽碼,打800可以查詢。然後拿出相機,檢查機身有無劃痕,然後打開電池倉看裡面有無痕迹灰塵,然後看數據接口處,有無劃痕。再檢查原電金屬接口處有無痕迹。全部完畢以後上電池,開機。對着全白色圖片照一張,對着全黑色圖片照一張,兩張都用LCD放大仔細移動查看,白色看壞點,黑色看亮點
單反:
買數碼相機前後都很關心如何測試噪點壞點,這個可以理解,因為壞點/噪點關係到一台數碼相機的成像質量、夜景拍攝能力甚至是否返修。所以我就簡單說一下購買新數碼相機時的噪點測試方法。由於單反的噪點都少而且買單反的哥們都是高手就不討論單反了,而且單反其實可以當作普通的全手動機器測試的。
消費級dc我在這裡分成無手動的、部分手動的和全手動的(可以自己控制光圈快門)。它們測試起來有一點不太一樣。下面分步介紹吧:
1.打開相機,預熱1-2min,利用這段時間,進入菜單,關上日期打映功能(新機器默認關,開了估計不是新的),關上降噪功能(默認關),關上圖象效果(銳度、對比度、清晰度、飽和度等都開到normal),關上反轉片效果,自動白平衡。然後蓋上鏡頭蓋,沒有鏡頭蓋的機器用平整的,深色封面的,較厚的大書牢牢的將相機鏡頭遮住。如果有可能,在鏡頭周圍圍住一塊黑布。圖像格式選擇jepg精細(fine),這個最常用。有些全自動的機器快門一慢就自動開啟降噪,解決的方法在第二條講。
2.現在開始測試。不要變焦。首先測試最低iso下的亮噪點/壞點情況。其他iso測試方法完全相同,略。全手動和部分手動的就不用說了,都可以手動將iso改至最低。無手動的相機,後面再講方法。用最快快門、常用快門(1/250s、1/125s、1/30s、1/15s直到1s其中的幾檔(自己隨便挑,覆蓋全面一點)以及最慢快門拍攝數張全黑片,以測試ccd的亮噪點/壞點情況。全自動的機器無法決定快門,那麼用夜景模式拍攝一張代替最慢快門樣張(此時一般iso最低,但有些機器會自動開啟降噪);用夜間人像模式(擋住閃光燈)拍攝一張代替1s快門樣張;用自動檔(P檔)並開啟閃光燈(自動閃光模式,記住擋住閃光燈)拍攝一張代替1/60s樣張;用風景模式代替1/125s樣張;用運動模式(如果有的話)代替最快快門樣張(沒有就算了)。以上各種代替法除了夜景模式一般情況自動降噪都不會開啟的,放心。
上面測試的都是亮噪點/壞點情況,反映的是ccd的電耦合元件的漏電、短路、擊穿等可以導致亮噪點/壞點情況。所謂亮噪點/壞點就是ccd上總是不正常地過度感光的點。下面還很有必要測試暗噪點/壞點的情況,反映的是ccd元件的燒毀、斷路、甚至漏油、進灰等情況。暗噪點/壞點相反就是ccd上總是不能感光的點。
3.打開鏡頭蓋或移去遮擋鏡頭物,開始測試ccd暗噪點/壞點。很多人不測試這個,但我幫不少人測試過,發現我的朋友中很多人碰到了這個情況,有時候很影響照片質量,但是過了包換期,後悔不迭,所以這裡不得不說。記住:暗噪點很可能是ccd進灰/漏油造成的,如果你的機器不是新機器。將你的機器對準一張純白的,乾淨的白紙。白紙的照明要好,用桌面小檯燈增加照明。日光燈的就用自動白平衡,白熾燈的就用白熾燈(鹵素燈)白平衡,其他設置不變。讓白紙充滿畫幅(取景器),為了不靠的太近使用光學變焦保持20cm左右的距離防止機器和手擋住光線。
全手動的機器,使用手動檔,快門從1s以上逐漸加快拍攝全白測試片,記住關鍵在於一定要過渡曝光2.5檔以上才能反映出白紙的全白情況(機器會錯誤的把白紙當作18%灰度而不是0%灰度的!)參考手動檔的測光表調整光圈到過曝2.5檔以上(最好過曝3檔)拍攝全白片。逐漸增加快門速度直到光圈不能滿足過曝2.5檔以上為止。這個過程可以用快門優先配合曝光補償實現。這系列測試估計快門速度可以達到1/60s左右。當然,一定有人還想知道如何測試更快快門下的暗噪點/壞點的方法,但這其實沒有大的必要。一定要嘗試的兄弟,一是可以增加白紙的照明,二是可以配合閃光燈(機頂/外接)。將閃光燈強制開,如果能改變輸出功率的最好了(例如fz20),讓閃光燈輸出功率增大2.5檔以上,用快門優先拍攝全白片。不能控制閃光燈功率的機器,強制開啟閃光燈並把光圈開大2.5檔以上,如果你的機器使用閃光燈時默認光圈已經最大了,那就不測了,延長快門也沒有用。因為閃光攝影中快門失去了對主體的曝光程度的控制作用。在閃光燈能同步的情況下各種機器能達到的快門速度不同,但一般可以達到1/250s(消費級dc一般是縱走焦平面快門)。更快的快門只能利用高級閃光燈,我們就不要再測試了吧!總之我們又得到了一系列全白測試片。
無手動的機器,利用曝光補償也可以在各個模式(風景、人像、宴會、海灘等)拍攝測試片,記住一定要增加曝光2.5檔以上。利用夜景模式拍攝就不用增加曝光了,可以代替最慢快門的測試。
4.最後就是軟件檢測這些全黑/全白樣張了。將所有剛才拍攝的全黑和全白片都傳輸到電腦上(當時測就傳到JS的電腦上)。先用acdsee、photoshop之類的軟件把所有全白樣張打開,反相變成全黑片再存儲回去(不要搞混了)。然後用Dead pixel test這個軟件測試全白/反相的全白樣張。先用默認參數設置60/250,超過60的就是亮/暗噪點,記住它們的坐標。超過1個的固定噪點可以當時換,超過3個固定噪點購買7天內一定要去換哦。超過250一個就一定要去換。對於那些反相後的黑片中的噪點,如果有很多個連在一片的噪點老機器很可能是ccd進灰/漏油了。如果你想比較各款相機的噪點控制能力(都沒有60以上的噪點的情況),建議使用5/20的參數測試一下各個樣張,噪點越少理論上這台相機的噪點控制能力相同(相同拍攝參數)。
5.順便提一句LCD亮點的測試方式。用你的LCD瀏覽任何一張測試過得沒有噪點的黑片,如果在LCD上可以看見亮點,就可以要求更換,雖然不影響照片質量。
6.強調一下:拍黑片時沒有鏡頭蓋的dc鏡頭一定要遮嚴,遮蔽物一定要厚、平整不透光;白片時一定要過曝2檔以上且白紙乾淨;其他細節相信我說得也挺清楚的,大家不妨多注意點。
7.很多機器曝光補償最多兩檔,那麼得到的全白片不是完全白的,可以先在photoshop里點圖層-調整-亮度和對比度把亮度再提高12.5%就是全白了,然後再反相變成全黑測試片。JS的電腦如沒有photoshop,只過曝了兩檔的全白反相片用60/250測試也是沒有問題的。dead pixel test 軟件,在華軍軟件園搜索dead pixel就有了,hoho。所有測試都是在電腦上運行的,初學者不要誤解了哦。為了避免JS電腦沒有這個軟件,大家先找個地方下好用U盤拷過去。
半導體激光為什麼看起來有噪點?
你的問題分兩個方面哦:
首先呢,小攤上賣的那種東西,以及通常我們玩的激光筆之類的東西,有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激光,而有的則由於做功太粗糙,比如出射的透鏡上有微小的灰塵等原因,導致光點彷彿是密密麻麻的小點組成的。不過這樣的小點是不會隨眼睛視線的移動而移動的,畢竟它和眼睛沒有關係嘛。
另外你說的那種彷彿跟着研究走的現象,其原因是視覺的刺激暫留現象。由於這類激光(即便是玩具)往往光線的強度都很大,雖然沒有直接照射眼睛,但是看到屏幕或物體表面的光斑後,就會在眼睛裡的視網膜上造成很強的刺激,從而是被刺激的部分出現短暫的失明或光感下降的現象。於是我們就覺得好像那些點和影子是隨着視線在動了。所以在我們在作激光實驗的時候,不僅要避免直接看光源,也要盡量少的看屏上的光斑,以此來保護眼睛。
你還可以作個小實驗來驗證一下。先定睛看着那個光斑,不要移動視線,大約5秒後,立刻把視線轉到一張白紙上,就能發現白紙上能看到一些陰影。為了防止視線不自覺的移動,還可以在激光屏幕和白紙上都花個小黑十字叉,然後盯着這個小叉看。這樣你就能明白剛才你提出的問題了喲。
還有什麼問題就發信給我吧~
【你的問題還真是變化多多呀,這個事情要這樣考慮,首先要解釋斑點產生的原因,然後要解釋隨你的視線移動的原因。我上面的解釋是針對你剛開始提出的問題的,所以主要提出了斑點產生的可能性,而後集中解釋了隨視線移動的問題,現在針對你的新問題,再單獨解釋一下光斑的問題:
假如忽略灰塵和屏幕的影響,也暫時不考慮眼睛視覺的作用,單純考慮激光器本身的構造和原理,那麼雜斑的產生主要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腔體整體工藝的問題造成的。
下面的解釋涉及一些專業知識,屬於激光原理和激光器的範疇,我想可能你不是這個專業的學生,不過你問得這樣深入,只好用專業知識來解釋了。簡單來說,無論是什麼激光器,都由泵浦源,諧振腔以及附屬結構構成,泵浦產生初始激勵,其光源的帶寬理論上就有一定的寬度,例如我們說其頻率是100,其實可能是從99.9到100.1之間,但在設計諧振腔的時候則按照中心頻率設計,傳統的光學系統諧振腔包括許多組透鏡,以及反射膜等等,初始光要在這個諧振腔中來回反覆直到達到設計的要求才會最終出射出去(這也是為什麼一般實驗室激光器需要先預熱一段時間),當整體穩定後,才能持續輸出激光。然而由於頻率的微小差別也會導致在反射和諧振過程中的光程差,所以不同光程差的光會相互衍射,從而形成光斑。
其他結構的激光器,例如半導體激光器,光線激光器等等,其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就是在基本光學中也涉及這些問題。例如一塊最普通的凸透鏡,假如用平行光去照射他,我們都知道應該聚焦到一點,但是事實上不可能完全聚焦到一點,這以方面由於絕對的平行光難以得到,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透鏡存在像差等許多因素。而對於激光器這樣的高精度儀器,更是對微小的差別反應明顯了。
所以,簡單的說,光斑的產生可以認為是製作工藝造成的,主要來源是初始光的帶寬以及諧振腔內各個反射面對於光的反射折射效果有微小差別,而造成了自衍射,最終導致散斑現象。再加上空氣灰塵,眼睛視線暫留等等許多外部原因,就出現了你所看到的現象了。
假如你很喜歡研究這個問題的話,我可以回去找找以前上課用的電子文檔,發給你一份。或者你自己去尋找一些激光原理的書看一看,就能明白了喲。】
買數碼相機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數碼相機如何選購
數碼相機已經走進大眾消費領域,許多朋友都希望擁有一台數碼相機,卻苦於不知該如何選擇。作為一個技術集成度很高的數碼產品,在購買過程中,會存在一個如何選擇怎麼選擇的問題。現在大家購買數碼相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CCD的像素數量上,除了分辨率,其實數碼相機的其他性能指標更值得消費者關注,本人將從不同角度告訴你該如何選擇一款價格實在、功能實用的“最佳數碼相機”。
一、了解照相機
1.像素與分辨率像素是數碼影像最基本的單位,每個像素就是一個小點,而不同顏色的點(像素)聚集起來就變成一幅動人的照片,數碼相機經常以像素作為等級分類依據,但不少人認為像素點的多少是CCD光敏單元上的感光點數量,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目前不少廠商通過特殊技術,可以在相同感光點的CCD光敏單元下產生分辨率更高的數碼相片,比如:富士的SuperCCD、愛普生的HyPic技術。像素與分辨率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呢?選購時又該如何解讀這兩項數字呢?
★圖片分辨率越高,所需像素越多,比如:分辨率640×480的圖片,大概需要31萬像素,2084×1536的圖片,則需要高達314萬像素。
★分辨率可有多個數值,相機提供分辨率越多,拍攝與保存圖片的彈性越高。
★圖片分辨率和輸出時的成像大小及放大比例有關,分辨率越高,成像尺寸越大,放大比例越高。
總像素數是指CCD含有的總像素數。不過,由於CCD邊緣照不到光線,因此有一部分拍攝時用不上。從總像素數中減去這部分像素就是有效像素數。因此閱讀產品說明書時,切記要注意可用於實際拍攝的有效像素數,而不是總像素數。
2.鏡頭和快門鏡頭的好壞直接影響相機的好壞。一般情況下,有着傳統相機深厚背景的廠商,其數碼相機的鏡頭也會比較優秀。
★焦距由於數碼相機的鏡頭規格比較特殊,無法由這個數據預測可以拍攝的景物範圍,廠商大多會在鏡頭焦距參數後增加相當於35mm傳統相機焦距數值。如果是旅遊紀念或生活照,只需購買定焦鏡頭機型,如果有多樣化需要,擁有三倍或更多光學變焦能力的相機會更適合。焦距也稱焦長,通常是指透鏡軸心線上的中心點至影像可清晰成像時的距離長度,在相機中則指整個鏡頭組的焦距,單位是mm(毫米)。焦距越長,鏡頭可視範圍的角度越窄,但具有放大、接近的效果,就像望遠鏡的鏡頭一樣;焦距越短,拍攝範圍就變大,相對物體會較小,適合在近距離拍攝較大的場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廣角鏡頭。對於數碼相機而言,焦距越長,鏡頭組的深度也越長,另外還可以從相機鏡頭上找到f=5.5mm或5.5mm之類的數據,不過,由於數碼相機的鏡頭焦距普遍比一般的35毫米相機短很多,所以廠商多會在說明書上註明類似:相當於35mm相機的36mm鏡頭的字樣,供用戶進行對照比較。
★光圈範圍光圈越大就越能適應不足的光線,如果能有兩種以上的光圈值,相機的應用彈性會較大。光圈是影響曝光的重要機制之一,通常指鏡頭組內約5到9片的金屬薄片所組合的控制裝置,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圓圈以控制進入鏡頭內的光線多少。光圈越大,單位時間進入的光線越多。光圈的大小以數字表示,數字越大表示光圈越小,也就是進入的光線量越少。而鏡頭所標示的都是指該鏡頭的最大光圈,也就是全開狀態下的值,比如:1:3.2,但在變焦鏡頭上則會看到9.2-28mm1:2.8-3.9的標示,表示在焦距為9.2mm時的最大光圈是F2.8,而焦距為28mm時的最大光圈則為F3.9。
★快門數碼相機快門能支持2~1/1000秒已經可以符合一般需求,當然如果能有更寬廣的快門範圍,那麼更能符合各種嚴格的拍攝條件,如拍攝高速移動的物體或靜夜星空等。快門用來調整相機的曝光時間,單位是秒,是以倒數來表示的,例如:30、250的意思是1/30秒、1/250秒,所以數字越小快門速度越慢。快門速度越快,越容易捕捉高速移動的影像,一般拍攝時也不容易因晃動而導致影像模糊,不過速度快可能導致進光量不足,通常高速快門必須在光線較強時使用,或將光圈配合放大。而光線不足時,速度慢的快門就比較適合,但可能需要三腳架輔助。
3.微距拍攝微距就是將要拍攝的主題拉近、放大,重點在於將微小物體拍成你要的大小,在微距模式方面,各種數碼相機能力不一,有的甚至可以貼近至0.1厘米左右來近拍。
4.其他功能其他如消除紅眼閃光、白平衡、曝光補償等功能,對於各種環境下的拍攝會有較大彈性。
★自動白平衡修正數碼相機的感光部分相當於傳統相機的底片,數碼相機的感光元件是固定不變的,因此需藉助白平衡修正能力來反應光源所產生的變化。它主要針對不同環境下的感光程度而設計,不同的光源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顏色偏差,可能使顏色偏藍、偏黃,而白平衡修正可將其修正過來。
★曝光補償由於相機的自動曝光功能以中灰色所反射光線的進光量為比較標準,因此在拍攝畫面中,如果白色太多(反射光多)時,進光量會高於測光標準值,所以相機便被誤導,以為光線很強而縮小光圈,造成照片曝光不足現象,白色部分變得不夠白。而曝光補償則針對這種情況,將曝光度往上加1或2格,才能有明亮、正確的影像。反過來,大部分是黑色狀況下,需把曝光量下降1或2格。
許多消費者因為不了解數碼相機,片面地認為,像素高的就好。其實不盡然。選購數碼相機時,要兼顧它的數字特性和光學特性。
1、數碼相機的鏡頭。設計優良的高檔相機鏡頭由多組鏡片構成,並含有非球面鏡片,可以顯著的減少色偏和最大限度抑製圖形畸變、失真,材質選用價格昂貴的螢石或玻璃來做鏡片。而家用和半專業相機的鏡頭為減輕重量和降低成本,採用的是用樹脂合成的鏡片。
2、數碼相機CCD的像數值。CCD是數碼相機的心臟,也是影響數碼相機製造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也成為劃分數碼相機檔次的一個重要標準。目前,入門級的是300-500萬像素級產品,而商用及半專業用戶則傾向於500-1000萬像素以上的產品。
3、數碼相機的變焦。光學變焦是實打實的變焦,不會影響照片的成像質量;而數字變焦是電子變焦,是以損失照片清晰度為代價的局部放大。
4、數碼相機的電池及耗電量。數碼相機因帶有LCD 顯示屏及內置閃光燈,因而電池消耗量比傳統相機大。使用5號電池價格便宜,隨時隨地可以買到,但照不了多久電池就沒電了。因此,最好選擇配備可充電鋰電池的機型,目前主流數碼產品皆已設計為鋰電池,同時提供齊全的充電設備作為配件。
5、附加功能。功能越多,意味着使用數碼相機的樂趣更多、用途更廣。例如許多數碼相機有視頻輸出功能,可以接到電視上瀏覽照片;有的可以像手機一樣自行設置開機圖片和快門聲音;有的可以有短時的數碼錄象功能。數碼相機的驅動程序的安裝應當十分簡便,並能夠快速下載圖片、擁有照片預覽等。例如佳能數碼相機附帶的軟件功能就十分的完善,可以分類管理圖片,打印時的設置更是多種多樣,還可以簡單修改圖片等。
影像感應器是相機性能的決定性因素,一般情況下,影像感應器的像素值應大於實拍圖像的最大像素值。有些廠家為了彌補影像感應器像素的不足,採用軟件插值法加大圖像的像素值,實際上,這種插值法在幾乎所有的圖像處理軟件中都能實現,因此實際意義不大。選購時一定要以影像感應器的硬件像素值而不是輸出圖像最大像素值為依據。
數碼相機將攝影信息記錄在稱為CCD(電荷耦合元件)的半導體元件中,而不是銀鹽相機的膠片上。CCD尺寸與電視機一樣是指對角長度,用英寸來表示,如“1.27英寸(注)”。CCD越大,像素就越多,感光度也就越高。所以,像素數相同的情況下,CCD越大,畫質也就越好。·CCD尺寸1/2.7英寸(4.0mm×5.3mm)1/2英寸(4.8mm×6.4mm)1/1.8英寸(5.19mm×6.91mm)2/3英寸(6.6mm×8.8mm)註:1英寸等於2.54cm,數碼相機的CCD,採用與電視機顯像管一致的表示方式。
二、購機四項基本原則
●對於一般家庭用戶而言,如果僅限於家庭娛樂,同時又非常關注實用性的話,強大的功能及耐用性帶來的高性價比是首選因素。目前市場佔主力的300萬和500萬像素的機型可以滿足成像需求,多種拍攝模式、寬廣的ISO值設定範圍、高速準確地對焦則是必需的功能特點,而保證耐用性的金屬外殼也是必不可少的考慮因素。
●對於那些追求時尚前衛的消費者而言,外形設計與亮點功能的緊密結合是首選標準。小巧的外形、亮麗的顏色以及舒適的手感是必備的,而某些亮點功能如微距拍攝功能則更為此類產品錦上添花。
●如果是專業級水準的用戶,最注重的是對成像質量的極致追求。手動操作功能是必備的,可更換的鏡頭,600萬像素以上的CMOS圖像傳感器和多種圖像記錄模式是高圖像品質的保障,如果再具備極具爆炸力的萬元以下的套機價格,就會使更多專業攝影愛好者趨之若鶩。
●最後要考慮的是在哪裡購買。正規的數碼相機銷售櫃檯將會保證你的相機“出身”。購買時應考慮品牌效應,因為它是數碼相機整體質量和售後服務的主要保障。
三、買相機的準備步驟
第一步:明確購買相機的用途和目的
確定購買相機的用途與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自己的需求,我們才能有的放矢地選擇併購買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機器。否則,有可能花了很多錢買回來的相機,結果發現功能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或者功能太多根本用不到。我們可以想想買了數碼相機是用來做什麼的。比如:有的朋友買數碼相機是為了出去旅遊;有的朋友希望能學攝影;有的朋友想拍攝微距照片;當然也有人想拍人像特寫照片或者給自己剛剛出生小孩拍照留念等。總之一定要明明白白地消費。
照片的輸出的問題也需要事先考慮好,要考慮到自己是否需要衝印很大的照片或者僅僅是在屏幕上看。通過這樣考慮,我們才能決定需要購買多少像素的機器,如果我們僅僅是在屏幕上看,那麼300萬像素的機器已經足夠了。如果是要衝印,而且要衝印到10英寸以上,那麼我們就需要買像素盡量高的相機。
第二步:決定心理價位
在決定了購買相機的用途和目的之後,我們就應該依照自己的經濟能力決定一個可以承受的心理價位,比如3000~4000元或者6000~7000元等。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節約不少時間,可以在選擇的時候更有目的性。DC還是屬於奢侈品,所以大家一定要量力而行,和別人攀比是沒有意義的,夠用就好。
第三步: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資料
前期的資料收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讓我們對所要購買的機器有一定的了解。收集產品資料的途徑有很多,首先,不少廠家推出數碼相機的時候都會有一定的宣傳畫報,我們可去銷售商那裡拿來看看。其次,媒體廣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如今的IT類報刊上有着很多的數碼相機廣告,我們應當留意一下。再次,現在很多的數碼類雜誌或一些報刊都會有一定的篇幅介紹數碼相機或對數碼相機進行評測,我們也可以買些來看。
如果可能的話可以下載相應相機的說明書看看。這個對購買機器非常有好處:一方面可以讓你更加熟悉機器,另一方面可以讓你在購買的時候也有所準備,能進行基本的操作。我自己就很喜歡看說明書。
技術資料能讓我們了解數碼相機的外觀、功能等信息。而我們更應該去看看實際拍攝的照片。這樣可以知道你所關注的DC的特點,比如色彩、畫質等等方面。這個我們可以去數碼攝影網站了解。
第四步:大致決定機型
產品資料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讓我們充分了解數碼相機的特性。但是光看這些資料,我們只能有感性的認識,只有實際去看看機器甚至去試用一番,我們才能對機器有理性的認識。這個就需要我們去商場了。我們可以看看櫥窗或櫃檯里擺放的樣機,真實的機器可能和照片上的看上去有所不同,或許會更好看些。我們也可以看看別人購買機器,聽聽別人所說的。當然,我們還可以讓商家把機器拿出來,實際摸一摸,操作一番。機器要看,價格也要問,問詢價格的時候要注意商家的報價通常是留有還價餘地的。還有要問清他們所報的價格是行貨的價格還是水貨的。
第五步:選好購買時機
決定了要購買的機器後,就要選擇“黃道吉日”將DC買回來了。我說的“黃道吉日”其實是要自己看準時機,數碼類產品的價格瞬息萬變,所以對市場的判斷還是很重要的。不過很明確的一點就是,儘可能避免在過節的前面購買。節日前購買機器的人肯定很多,價格不會便宜。
買相機現場必讀
購買相機的時候我們需要仔細檢驗,以免買到次品或被JS(奸商)所騙。這裡我們給出一個詳細的驗機步驟,只要大家按照下面所述去做,一定不會有問題:
1.千萬不要先把錢付給JS,一定要檢查完畢之後再付;
2.看看包裝是不是非常舊,如果很舊,那麼可能是別人換下來的,或者是JS存放已久的產品;
3.打開包裝盒之後看一下盒子裡面的配件是否有被使用過或明顯被拆開過的痕迹;特別要注意電池引腳的地方有沒有劃痕;
4.查看機器的外表。看看機身上有沒有劃痕,包括鏡頭、LCD、EVF和外殼等;
5.嘗試拍攝,並用一下變焦,看看遠近是否都可以拍清楚。如果對將要買的機器不熟悉,試機的時候可以用AUTO檔來拍攝。此外閃光燈也得試一下;
6.接着仔細看一下LCD和EVF有沒有壞點。可以用手稍微擋一下鏡頭,這樣可以看到比較純色的圖像,或者對着白色的紙和深色的紙。
7.CCD是DC的關鍵部件,如果上面有壞點會影響拍攝。由於直接在DC上是很難看清楚CCD壞點的,所以需要將圖片導入PC再看。如果商家那裡沒有電腦,建議和商家談好一定的包換期,然後回家安安心心地測試;
如何測試壞點
在講如何測試壞點之前,我們要解釋一下什麼是壞點。簡單來說,就是CCD上永遠不會感光的點,或者這個點永遠都是亮着的。通常永遠亮着的情況最多,而不亮的情況非常少。那麼為什麼會有壞點產生呢?這個和CCD的製造有關。雖然現在的科技已經十分發達了,但是對於CCD來說仍不能保證很高的良品率。就如同LCD一樣,可能存在瑕疵點。所以我們需要在買來機器之後測試一番。
壞點的測試其實是比較簡單的。我們可以使用兩種辦法測試:一種是用眼睛看原圖。實際上這種方法比較直觀,但是要細心,不然容易漏掉點。第二種就是用軟件測。現在最流行的壞點測試軟件是DEADPIXEL。 通常銷售DC的地方如果有電腦那裡都有這個軟件。
測試之前我們首先要拍攝一些全黑的照片,一般的照片是不能測試的,這個非常關鍵。對於有鏡頭蓋的機器而言,我們只需要蓋着鏡頭蓋拍。如果沒有鏡頭蓋比如卡西歐等,那麼我們可以在平坦的桌子上放張厚點的紙,將DC鏡頭向下,鏡頭扣在紙上拍攝。須注意的是,一定不能讓光線進入到鏡頭裡面,同時也不要太過用力,這樣容易損壞機器。
拍攝時的參數我們可以設置為光圈最大、ISO 100。至於快門,我們需要選擇1/60和最慢的快門。也就是不同的快門速度各拍攝一張。
拍攝完畢之後,我們就可以把照片導入電腦並打開DEADPIXEL進行測試了。打開這個軟件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如下圖的界面。我們點擊“Browse”按鈕,選擇我們所需要測試的照片。然後我們按TEST按鈕,結果就會出現。如果1/60的照片測試出有超過10很多的噪點,那麼還是盡量要換一台,否則可能會影響到拍攝。
檢查一下配件是不是都在,通常在包裝盒裡有一張清單,詳細地說明了有多少隨機配件,我們可以對照着清點。
配件的選購
買了DC當然還需要買一定的配件,以便我們能更好地拍攝。配件其實是相當重要的,如果買得不好,那麼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正常拍攝。通常我們可能需要購買存儲卡、電池和充電器、UV和轉接環、相機包、三腳架等。有的人喜歡在買數碼相機的時候一下全買齊。我覺得如果在賣DC的地方買這些,在價格上肯定不會便宜。除了存儲卡,別的東西還是應該去專門的攝影器材店買,這樣不但質量可靠而且價格也便宜些。以下我們就分門別類地來談談購買這些配件所需要注意的地方。
存儲卡:買存儲卡的時候要考慮到自己日常的拍攝量,並結合自己的DC來決定所需要購買的卡的容量。其次,我們需要考慮卡的品牌。目前市面上卡的品牌有不少,卡的品牌從某種意義上決定了卡的質量。比如金士頓(kingstone)CF卡,東芝(TOSHIBA)SD卡這個牌子的卡雖然速度不很快,但是質量絕對是一流的,兼容性也不錯。再次,我們要考慮卡的速度。現在銷售的卡有普通速度和高速卡兩種,如果你需要拍攝RAW甚至TIFF格式的照片,那麼盡量買高速卡。
電池和充電器:DC所用的電池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可充電鋰電池,一種是AA(5號)鎳氫電池。對於可充電鋰電池我的建議是大家到正規商店購買,一方面有質量保證,另外一方面也買到假貨的概率不較少。鎳氫電池方面目前GP超霸電池也不是很貴,而且品質一流,當然國產品也不差。我們盡量買容量大點的,比如2000mAh的。對於充電器,現在很多數碼相機均隨機贈送,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
UV和轉接環:UV對於數碼相機而言主要的功能就是保護鏡頭。是不是需要買這個,我覺得首先要看使用的是什麼機器。如果機器比較小巧的,那麼還是不要考慮的好。因為通常UV靠轉接環或轉接桶才能裝在機器上,這樣就增大了相機的體積。如果機器本身就比較大,比如佳能EOS350D,這樣的話就比較適合。UV的品牌有很多,建議考慮多層鍍膜的。購買UV的時候我們還要考慮UV的口徑,如果對這個不是很熟悉的話,那麼可以帶着相機去購買。此外一般裝了UV之後,隨機的原裝鏡頭蓋可能就不能蓋上了。我們需要再配一個。
攝影包:一定要考慮到放配件的位置,而且要帶着機器去購買。這樣才可能買到合適的。攝影包不是越大越好,而是適合才是最好的。此外還要注意包的材料,盡量買防水的包啊。
三腳架:挑選三腳架要注意它的穩定程度,不要買晃晃悠悠的。此外要注意重量,如果你身強力壯而且正好需要鍛煉,那麼這個或許就不是個問題了。市場上銷售最多的是偉峰牌,這個品牌的三腳架比較便宜,而且東西也還可以。進口的品牌日本的金鐘有着很久的歷史,國際上很多的頂級攝影師多選擇這個品牌。價格也不是很貴。
區分水貨行貨技巧
常有客人問我,如何判斷行貨。一般行貨都有明顯的標識,以下我簡單地來談談:
1.Canon:行貨的盒子上面有個防偽標誌,刮掉塗層可以電話查詢;盒子、保修卡、機身上的序列號應該是一樣的;Canon的三聯保修卡的右上角有激光防偽標貼,並且保修卡是中文的;說明書為簡體中文版。
2.FUJI:目前銷售的FUJI行貨都有中文菜單,如果發現菜單是英文的,那麼基本可以認定是水貨了;行貨的外包裝是中文的;行貨有簡體版說明書;保修卡方面,FUJI的行貨提供的是富士中國的簡體版保修卡,有三聯。
3.Minolta:可致電上海美能達的免費諮詢熱線:8008200077,請其對機身號進行驗證。
4.NIKON:由於NIKON在中國沒有公司,所以銷售都是靠幾家代理來負責,它們是量子、麗達、亮池、新康華。每家代理的行貨的辨識方法不是完全相同,但是仍舊有一定辦法來辨別。我們首先要看保修卡,行貨的保修卡是英文的,上面蓋有代理的圖章。行貨擁有簡體中文說明書。有些代理如量子在盒子上貼有防偽標貼。
5.Olympus:Olympus現在的機器都使用簡體中文菜單,但還有極少部分產品還是英文菜單的;其次說明書和保修卡也都是簡體中文版本的;外包裝方面,Olympus是簡體中文版的。
6.Sony:行貨的盒子上可以找到上海索廣或無錫索尼的標貼;保修卡上有上海索廣的字樣;擁有簡體說明書。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的索尼DC或DV只有國產的,只要是進口的就是水貨。在外包裝的條形碼上可以看到CN1的字樣,如果是CN5那就是水貨。
“7.Casio:顧客購買後可刮貼在包裝上的防偽標貼上的塗層,得到塗層下的密碼,通過三種方式查詢:
1.撥打8008108315免費電話查詢或010-64219000查詢
2.手機發短訊到80028315(移動),90028315(聯通)查詢”
註:現在很多好的數碼相機品牌都有自己的網站,只要登陸對應的網站,輸入機身號碼,只要幾秒鐘就可以知道你購買的DC或DV是不是行貨。如果你從國外或港澳帶DV或DC的話,那最好問清楚國內是否有保修。據本人所知除了松下以外,其他品牌國內都無保修,松下也不是所有產品在國內都有保修的。現在國內的維修部大部分是承包的,如果沒有正規的保修單,維修費高得驚人。
購數碼相機時應注意
高像素等於高品質照片?
許多初次購買數碼相機的用戶都會把像素做為考慮的首要因素,在他們看來像素是判定數碼相機品質高低的基礎,似乎高像素的數碼相機就必然會得到高品質的拍攝效果,事實上像素和品質之間遠非正比關係那麼簡單。
要肯定的一點是——像素高低不決定品質。影響數碼相機的品質的因素很多,其中能夠直接影響成像品質的因素就是鏡頭,無論是光學相機還是數碼相機,鏡頭都是最不可忽視的要素之一。普通數碼相機採用的是CCD進行感光,其面積要比傳統膠片的面積小很多,這就對鏡頭的解析度要求更加嚴格,否則即便有很高的像素數,成像質量仍舊會因為鏡頭的原因而比較差。換句話說就是數碼相機採用的光學鏡頭的解析能力一定要優於CCD的分辨率,所以選擇採用優質鏡頭的數碼相機要比單純看像素要重要得多。
低噪點的乾淨畫面總是伴隨着高分辨率?
噪聲是數碼相機成像品質的大敵,一般用戶都會印象地認為低噪聲的乾淨畫面總是意味着照片的高分辨率效果,其實對於數碼相機而言,情形並非那麼簡單。由於數碼相機的圖像傳感器種類很單一,無非就是CCD或者CMOS,這就意味着彼此的圖像引擎的信號都較為接近。但圖像數據的後期處理則造就了不同品牌和不同系列機型的風格差異,而這正是各廠家核心技術的體現,特別是在降噪技術的研發程度對分辨率高低影響甚大。
ISO越高 噪聲越大?
稍有經驗的數碼相機用戶在拍攝運動物體,或者在暗環境下拍攝,有時會採用高感光度設置來進行,在ISO數值高的時候進行拍攝,快門速度比較快,拍攝起來較容易,但是高感光度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畫面的噪點將會增多,實際上這是讓許多數碼相機用戶頗感頭痛的兩難問題,感光低,拍攝不易,噪點少,感光度高,拍攝容易,噪點多。一般來說,採用高感光度拍攝的照片我們都只好縮小分辨率進行欣賞,而這時照片上的噪點就沒有那麼明顯了,簡單分析這是因為縮小後圖像上的一個像素點是由原先的多個像素合併後得到的,換句話說就是把三個噪點變成一個噪點,這不是很嚴格的解釋,但是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個現象。
每款相機在高感光度設置下按照多少像素拍攝的效果最好,這需要用戶自己實際體驗,我們做個比喻,如果都是在ISO400的設置下,可能2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在640×480分辨率設置下的拍攝噪點最小,而5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在1024×768分辨率設置下就能夠獲得很好的效果。
CCD像素數越高,對焦速度也可以越快?
我們先來看看較早的數碼相機,正因為普通數碼相機在對焦時必須讀取CCD成像信號,對焦和反應速度曾經是第一代高像素數數碼相機心中永遠的痛。像素提高就意味着每次讀取CCD信號的數據量也隨之增大,對焦、測光、液晶屏顯示等後續處理也同樣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因此,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基於相同硬件平台的數碼相機系列中,低像素的產品速度往往高於高像素數的“大哥”。
鋰電池能量密度高,體積小巧,是數碼相機供電的首選?
我們首先得了解什麼是數碼相機中的耗電大戶,液晶屏、閃光燈、圖像傳感器和處理引擎都是耗電大戶,而且基本都屬於突髮型的,只是在工作的瞬間需要大電流,平時的靜態電流很小。這就決定了數碼相機的耗電特性,需要電源具有突發大電流供電能力。從這一點來看,內阻比較低的電池更適合數碼相機使用,它可以明顯提高數碼相機的響應速度。從閃光燈平均充電時間分析,採用鋰電池的相機遙遙領先,通常只需3秒,而採用鎳氫電池的機型往往要長於6秒。
但在容量方面,鋰電池已經沒有明顯的優勢可言了。進入2005年超過2000mAh的鎳氫電池不斷問世,而普通數碼相機的鋰電池容量常常在1000mAh左右。而且採用通用鎳氫電池的數碼相機,隨時都可以買到應急的電池,或是隨時利用別人的充電器充電,很少因電池耗盡出現尷尬場面。利用專用充電器,其充電時間也往往少到4小時以內,直追鋰電池。鎳氫電池充沛的能量和近1000次充放電壽命讓它成為目前性價比最好的數碼相機電池。
眼睛看東西的時候有噪點,晚上看暗的地方什麼也看不
這與你的屈光參差有關。
你兩眼參差範圍325度,基本已經破壞了融合功能。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戴隱形眼鏡,裸眼和框架眼鏡情況下,右眼處於被抑制狀態。
長期受抑制,會導致該眼黃斑部視細胞廢用性惰性或退化,是看東西比優勢眼明顯暗的主要原因。
建議戴隱形眼鏡或者做準分子激光手術。
腹水化驗細胞計數(cbjs)結果745是什麼
細胞數升高屬於感染性腹水,多為滲出液,可以是腹膜炎,也可以是其它原因腹水合併感染。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8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