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p.correlate參數
np.correlate(a, v, mode='valid', old_behavior=False) a: array_like, 輸入數組 v: array_like, 要對其進行卷積的數組 mode: {'valid', 'same', 'full'}, 可選。卷積模式。默認為'valid',表示僅返回完全重疊的部分 old_behavior: bool, 可選。True表示保留之前的行為方式,為了向後兼容性。默認為False
np.correlate是Numpy中的一個線性卷積函數,其參數含義如上所述。其中a為輸入數組,v為要對其進行卷積的數組。而mode則表示卷積的模式。默認情況下,mode被設置為valid,該模式表示僅返回完全重疊的部分。此外,還可以選擇將mode設置為same和full。當mode為same時,卷積結果與輸入數組的大小相同,當mode為full時,卷積結果為數組a和v上的所有可能卷積的數組元素。
二、np.correlate用法
import numpy as np a = np.array([1, 2, 3]) v = np.array([0, 1, 0.5]) res = np.correlate(a, v, mode='valid') print(res)
在使用np.correlate時,首先需要導入Numpy庫。然後,可以通過創建相應的數組a和v,為其賦值後使用np.correlate函數進行卷積運算。運算結果將以數組的形式返回。
三、np.correlate滯後
import numpy as np a = np.array([1, 2, 3]) v = np.array([0, 1, 0.5]) # 滯後2步 res = np.correlate(a, v, mode='valid') print(np.roll(res, 2))
在進行卷積運算時,可能需要對卷積的結果進行滯後處理。此時可以使用np.roll函數來進行滯後。np.roll函數的第一個參數為要滯後的數組,第二個參數為滯後的步數。
四、np.correlate長度不一致怎麼辦
import numpy as np a = np.array([1, 2, 3]) v = np.array([0, 1]) # 自動補零 res = np.correlate(a, v, mode='full') print(res)
當a和v的數組長度不一致時,可以通過調整mode來實現補零或截取的效果。在mode為full時,np.correlate將自動在數組的兩側補零,以便卷積運算的進行。
五、np.correlate與相關概念
在信號處理中,卷積運算是非常常用的一種運算。與卷積運算相關的概念還有相關(correlation)運算。相關運算與卷積運算非常相似,而且可以通過卷積運算實現。通常,相關運算用於測量兩個信號之間的相似度。np.correlate函數默認執行卷積運算,而如果需要執行相關運算,則需要對輸入信號進行逆轉。例如:
import numpy as np a = np.array([1, 2, 3]) v = np.array([1, 2, 5]) # 卷積 res1 = np.correlate(a, v, mode='valid') print(res1) # 相關 res2 = np.correlate(a, v[::-1], mode='valid') print(res2)
在進行相關運算時,需要對輸入信號進行逆轉,這可以通過在v數組上添加[::-1]來實現。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80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