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閃迪E60的價格相對親民,官方給的數據讀取速度大概在550M/s,而E80則可以達到1050M/s。在綜合考慮後,筆者毫不猶豫的下單了E60,感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了。
選購的時候,我看了產品詳情頁的介紹,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定位人群就是Vlogger,我個人雖然算不上一個Vlogger,但也是一個認證的“原創視頻博主”,存儲設備對於日常拍攝的重要性還是能夠明顯感知的到的,日常如果需要拍攝4K素材,一張128G的存儲卡不見得能夠扛得住,而且一些符合規格的SD卡真的超級貴。我看到很多up主的解決方案就是直接外接一個移動硬盤,而剪輯的時候,也不用先拷貝到電腦,直接導入硬盤裡的文件就行了。
如果你選擇這種方案的話,除了基本的讀寫速度外,小巧便攜,以及耐用這些點就是必須具備的素質。
產品外觀:
作為一家傳統企業,閃迪的包裝就顯得很“實在”了,和傳統互聯網品牌的簡潔風比起來,閃迪將更多的產品亮點,相關信息都儘可能的在包裝上體現。
包裝盒內結構很簡單,一個防撞模具,和閃迪E60,C to C的連接線,考慮到有些用戶可能電腦仍然是傳統USB-A接口,順帶附贈了一個C轉A的轉接頭。
初上手閃迪E60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小和輕,尤其是和我原來的移動硬盤比之後,這種感受更為明顯。當然了,我原本的硬盤還是SATA接口的機械硬盤,而E60是M.2接口的SSD,這種在體積和重量上的優勢,也理所應當。
E60採用了一體化的外殼設計,具備IP55級的防塵防水,日常隨身攜帶,普通的雨水環境也能夠勝任。
底部則是Type-C傳輸接口。
整個側面和背面包裹着一圈緩衝硅膠,提供良好握持的同時,也能夠緩解日常跌撞,防刮,起到保護作用。他能夠承受2m高的墜落,最大限度的保護你的數據安全。
不過,這個材質還是有一個很大弊端的,就是特別容易沾灰沾毛,拍攝樣片的途中,E60表面,就布滿了各種毛毛躁躁。
正面有SanDisk的logo,以及細孔狀的紋理表面,帶來除了硅膠外的另一種手感。細孔的紋理表明,也能夠有效的抵消指紋殘留。
E60提供了一個鎖扣口,日常出行的話,如果沒有收納,可以直接掛在包帶上,再加上它38.9g的重量,日常攜帶非常方便。
讀寫速度測試:
閃迪E60官方宣稱讀取速度可達550MB/s,接口兼容USB 3.1 Gen-2、Type-C、以及Type-A,要發揮全部性能,自然是閃迪+USB 3.1 Gen-2的組合,但是礙於我自己的華碩FX50V僅支持USB3.0,所以速度上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讀寫實測:
使用AS SSD Benchmark和CrystalDiskMark分別進行了各兩組的測試,順序讀寫,基本維持在430MB/s左右。
而實際的讀寫測試,分別從E60拷貝文件到SSD的C盤,再拷貝文件回來。
寫入文件時,可以維持一個非常穩定的寫入速度。
而讀取同行沒有問題。硬盤裡的素材,可以直接調用到達芬奇里剪輯。
其他:
另外,存儲講究的不光是速度,數據的安全同樣重要,閃迪E60內置了閃迪保險箱軟件,可以為數據提供密碼保護,更安全的保護你的數據不被盜取。
總結:
閃迪E60的定位很清晰,“高速存儲、編輯以及管理大容量照片及視頻庫”,它小巧堅固的體積、IP55等級的防水防塵,也能夠為Vlogger們外出拍攝提供 安全保障。
當然,我個人主要還是出於日常存儲資料而購入,後續有4K拍攝需求的時候,直接拿來用,算是有備無患。
本文轉載自https://post.smzdm.com/p/a4wmze7w/
原創文章,作者:簡單一點,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77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