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龍的各產品線分布是這樣的:8系旗艦,7系中端,6系中端,4系低端。而網上討論得比較多的,是驍龍8系、7系,6系以下的驍龍芯片,幾乎沒人關注。
從驍龍660開始算起,驍龍6系已經多年沒出過膾炙人口的中端神U了。要麼是驍龍695這類平庸之作,要麼是驍龍680這種,還在用A73+A53核心,架構落後幾代的芯片。
不過從驍龍6Gen1開始,情況似乎迎來了轉機。從極客灣的soc排行榜可以看到,驍龍6Gen1的性能,已經勉強能追上驍龍778G、驍龍7Gen1。
關於驍龍6Gen1的參數、跑分,數碼圈聊的並不多啊,似乎大家都默認忽視這款芯片。事實上,目前搭載驍龍6Gen1的手機並不少見,比如榮耀X50、iQOO Z8x,普遍在千元開頭。
千元機是一個需求很大,但是嚴重被忽略的市場。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個問題:橫向對比聯發科天璣處理器,驍龍6Gen1相當於什麼級別?
先說結論:驍龍778G>驍龍7sGen2>驍龍6Gen1>天璣820
首先,要明白一個前提就是,從架構工藝上看,驍龍6Gen1其實和驍龍7sGen2同宗同源,可以理解為降頻版的驍龍7sGen2——它們都是三星4nm, CPU架構都是A78+A55,GPU架構都是adreno 710,區別只是驍龍6Gen1的頻率更低。
如圖所示,驍龍6Gen1的A78大核,主頻從2.4GHz降到了2.2GHz。因此對比驍龍7sGen2,CPU單核降低了7.5%,多核降了7.8%,GPU性能的降幅也在10%左右。
驍龍7sGen2的綜合性能,要略弱於驍龍778G之下,因此驍龍6Gen1肯定是不如驍龍778G的。那放在天璣處理器里,驍龍6Gen1是什麼水平呢?
聯發科中低端芯片的堆料是比驍龍更激進的,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因為驍龍6Gen1的CPU主頻較低,再加上三星4nm工藝實際上只有台積電7nm水平,性能只是比天璣820強一點。
天璣820的GB6單核是835,多核是2550。而驍龍6Gen1的GB6單核是925,多核是2750,綜合領先10%的樣子。不過GPU方面就反過來了,驍龍6Gen1落後10%左右。
但是對中低端芯片來說,CPU的影響要大於GPU。另外,天璣820的GPU頻率高達900MHz,頻率屬於偏高的,峰值功耗可以達到3.3W。
綜上所述,驍龍6Gen1的性能略弱於驍龍778G、驍龍7sGen2,強於天璣820。如果搭載它的機型,價格在1000元左右,入手不會吃虧。
感嘆一下,近年來,高端、中低端的手機可以說是冰火兩重天。2000元以上的手機卷得要死,但是1000元左右的手機,性能幾乎都在“原地打轉”。驍龍778G不愧是一代神U啊,用了兩三年都不會過時。
驍龍6Gen1算是能拿得上檯面的中低端芯片了,至少比起驍龍680、驍龍695這類湊數的芯片,它的綜合體驗要好不少,至少王者榮耀120FPS是能穩住的。
原創文章,作者:簡單一點,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75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