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CPU 就是集成了 NPU(神經處理單元)的專用處理器,專為在設備本地執行 AI 任務而設計。隨着越來越多的設備開始採用 AI CPU,它們已經成為運行 Windows Copilot Runtime 和 Apple Intelligence 等 AI 功能的基礎硬件平台。
面對市面上琳琅滿目的 AI CPU,我們該如何選擇呢?下面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AI CPU 對比分析
Intel、AMD、蘋果和高通最近都在發力新一代移動處理器的 SoC(單片系統)設計。這些新處理器將 CPU、GPU 和 NPU 整合在同一塊芯片上,來提供高效的 AI 算力。
通過各廠商公開的官方公告、設計規格以及自測和獨立基準測試,我們可以評估這些新處理器是否值得現在入手。下面,就來看看這些 AI 處理器最新動態。
Intel Core Ultra 200V(Lunar Lake)
Intel Lunar Lake
英特爾在 2024 年 Computex 大會上推出了新一代 Lunar Lake 移動處理器。該系列處理器在散熱、能效、圖形處理和 AI 算力等方面比前代都有顯著提升,但仍然採用了 x86 架構。主要亮點包括:
- 統一內存架構:Lunar Lake 處理器把 LPDDR5 內存集成進了 SoC 設計中,具有更高的數據傳輸帶寬和更低的功耗。
- 3 納米工藝:通過 3 納米工藝,英特爾在 Lunar Lake 中塞進了更多晶體管,提高了性能和能效。
- 集成 NPU:Lunar Lake 配備了 6 個 NPU 計算引擎,提供了 40 TOPS 的 AI 算力(INT8 精度)。
- 禁用超線程:8 個核心(4 個 P 核 + 4 個 E 核)均禁用了超線程技術,優先考慮續航而非性能。
新的 SoC 設計使得 Lunar Lake 比上一代 Meteor Lake 處理器,預計 AI 性能提升 3 倍,圖形處理速度快 1.5 倍,能效提高了約 40%。
AMD Ryzen AI 300(Strix Point)
AMD Ryzen AI 300
與注重功耗效率的英特爾相比,AMD 走的是性能路線,哪怕能耗更高。主要亮點包括:
- Zen 5 微架構:每時鐘周期指令(IPC)和整體性能顯著提升。
- 集成 RDNA 3.5 圖形處理器:在原有 RDNA 架構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大幅提升了圖形處理和 AI 任務的性能。
- XDNA2 NPU:是性能最強悍的 NPU 之一,提供高達的 50 TOPS(INT8 精度),符合 Copilot+ PC 要求。
- Block FP16:在幾乎不犧牲性能的情況下,支持更高精度的 AI 任務。
基於先進的圖形和 AI 處理能力,AMD 的 Ryzen AI 300 系列處理器是執行 AI 和計算任務的理想選擇。
Apple M4
Apple M4
Apple M4 沿用了 M3 的多項技術,例如 3 納米工藝、統一內存、芯片組設計和混合架構。M4 已經被最新的 iPad Pro 所採用,配備了 9 或 10 個 CPU 核心(3 或 4 個 P 核和 6 個 E 核)、一個 16 核 NPU(35 TOPS),以及一個速度是 M2 四倍的 10 核 GPU。
蘋果對 M 系列芯片進行了深度優化,而且 ARM 設備在節能方面本就比 x86 設備更具優勢。
Qualcomm Snapdragon X Elite
Qualcomm Snapdragon X Elite
現在,高通專門為 Windows 設備推出了高性能的 ARM 處理器。與大多數 Windows PC 使用的複雜指令集(CISC)不同,Snapdragon X Elite 處理器採用了精簡指令集(RISC)。
高通表示,X Elite SoC 搭載了 12 核 ARM v8 Oryon CPU、Adreno X1 GPU 和一個能達到 45 TOPS INT8 精度的 Hexagon NPU,是符合 Copilot+ PC 標準的強大處理器。
它的 RISC 架構再配合強大的 SoC 設計,讓高通的 Snapdragon X Elite 成為了 Apple M 系列芯片的強勁對手。
Intel、AMD、蘋果與高通:AI 處理器對比
下表對比了 Intel Lunar Lake、AMD Ryzen AI 300、Apple M4 與高通 Snapdragon X Elite 的性能:
規格 | Core Ultra 7 268V | AMD Ryzen AI 9 HX 370 | Apple M4(10 核心) | Qualcomm Snapdragon X Elite X1E-84-100 |
---|---|---|---|---|
CPU | 最高 5.0 GHz(8 核心/8 線程 Lion Cove/Skymont) | 最高 5.1 GHz(12 核心/24 線程 Zen 5 和 Zen 5c) | 最高 4.4 GHz(10 核心/10 線程 ARMv9) | 最高 3.8 GHz(12 核心/12 線程 Oryon) |
GPU | 最高 2.00 GHz(8 核心 Xe2) | 最高 2.9 GHz(16 核心 AMD Radeon 890M) | 最高 1.4 GHz(10 核心 Apple M4 GPU) | 最高 1.5 GHz(Qualcomm Adreno X1) |
NPU | 48 TOPS INT8 | 50 TOPS INT8 | 38 TOPS INT8 | 45 TOPS INT8 |
熱設計功耗(TDP) | 17-30 W | 28 W | 22 W | 23 W |
工藝節點 | 3 nm | 4 nm | 3 nm | 4 nm |
架構 | x86 | x86 | ARM | ARM |
AI 功能 | Windows Copilot Runime | Windows Copilot Runime | Apple Intelligence | Windows Copilot Runime |
上表列出的 AI 處理器共 4 款,其中:
- x86 架構:Lunar Lake 和 Ryzen AI 300 共兩款
- ARM 架構:M4 和 Snapdragon X Elite 同樣是兩款
通常,ARM 處理器在功耗效率上更具優勢,而 x86 則在性能上更勝一籌。但隨着 M4 和 X Elite 的性能提升,以及 Lunar Lake 和 Ryzen AI 300 的節能優化,性能與功耗效率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 x86 處理器陣營:Intel Lunar Lake 憑藉其 3nm 工藝、集成統一內存、禁用超線程技術和採用較少的 CPU 核心數,在節能方面表現更優;而 AMD 的 Ryzen AI SoC 則在更高的 CPU 時鐘速度、更強大的 GPU 和具備 Block FP16 功能的 NPU 方面,提供了更優越的性能表現。
- ARM 處理器陣營:蘋果 M4 硬件加速的追蹤功能和對 macOS 應用的原生支持,在散熱、CPU 和 GPU 方面要均優於 X Elite。而且,儘管 X Elite 也是一款強大的 ARM 處理器,但微軟 Windows ARM 生態目前還遠遠無法與蘋果抗衡。
如何選擇 AI CPU?
隨着搭載 AI 能力的 SoC 面市,筆記本電腦廠商通常都會及時跟進。那麼,我們應該選擇哪款 AI CPU 呢?
- Apple M4:非常適合 macOS 用戶。該處理器專為 macOS 設計和優化,提供了出色的性能和優秀的電池續航能力。
- AMD Ryzen AI 300:遊戲玩家的理想選擇。它的高性能多線程 CPU 和強大的集成 GPU,非常適合遊戲和其他高強度任務。
- Intel Core Ultra 200V:提供了較為平衡的性能。適合需要兼顧性能和電池效率的用戶,適用於電競、工作、影音媒體和網頁瀏覽。
- 高通 Snapdragon X Elite:目前市面上最節能的 Windows AI 處理器。也是首款符合 Copilot+ PC 標準的處理器,非常適合日常工作、網頁瀏覽和影音媒體。
儘管上述 4 款處理器都集成了 NPU 來提供 AI 功能,但 AI 硬件和軟件生態目前還都處於剛起步的階段,開發者還需要更多時間,才能能夠開發出充分利用 NPU 的軟件應用。
就我個人觀點:
- 如果你日常使用 macOS,就只能選擇蘋果 M 系列芯片。而且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原生支持 Apple Silicon 的應用也已經足夠豐富。
- 如果你使用 Windows,可以考慮 AMD Ryzen AI 和 Intel Lunar Lake 系列 CPU,說白了就是 x86 架構 CPU 多加了 NPU,使用起來沒任何門檻。
- 目前不推薦購買 Snapdragon X Elite PC,Windows ARM 生態才剛起步,支持的應用也極少,能不能被微軟做起來還兩說。
原創文章,作者:簡單一點,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75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