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銳龍79700X評測

眾所周知,最近這段時間整個PC行業的輿論環境對於AMD來說,可謂是極其有利。​Zen5架構新一代處理器,幾乎同步在移動與桌面平台上發布和上市。銳龍9000桌面處理器初期推出的4款“X”結尾的開放超頻版本,直指DIY市場的垂直升級。

前言:在最有利的時機,AMD發布新款桌面CPU

AMD銳龍79700X評測

首先,競爭對手的失誤客觀上讓不少消費者都對AMD的CPU,尤其是他們的頂級遊戲CPU有了更高的期待。其次,先期上市的銳龍AI 9系列移動平台,也令外界看到了全新的Zen5(以及Zen5c)內核在能效比方面的巨大進步。

當然大家都知道,一方面銳龍AI 9系列作為AMD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使用“大小核”設計的產品線,這次最多給到了4大核+8小核的組合,因此相對較少的大核數量也在某些特定場景中制約了其性能的發揮。

AMD銳龍79700X評測

另一方面雖然銳龍AI 9系列很驚艷,但其定位畢竟是相對高端的“生產力輕薄本”,對於大多數AMD的忠實粉絲來說,大家更期待的自然還是面向主流台式PC、主流遊戲玩家群體的“全大核”Zen5 CPU。

AMD銳龍79700X評測

而這,自然便是我們今天的評測對象,一款或許已經令無數人望眼欲穿、原生就具備8顆Zen5大核的銳龍7 9700X。

架構解析:不只是超寬設計,還有一些有趣細節

不久前在今年7月,AMD方面就已經在他們的年度“技術日”活動期間,公布了Zen5架構的許多細節,當時我們也就此有過專門的解析內容。

AMD銳龍79700X評測

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就在銳龍7 9700X上市時間的臨近,我們也得到了更多的官方技術資料。通過這些最新的信息,也使得我們得以窺見此次“全大核”Zen5桌面CPU的更多設計思路。

AMD銳龍79700X評測

大家多半已經知道,Zen5架構相比於之前幾代最大的改變,是將算術邏輯單元的寬度從4發射增加到了6發射,並與之搭配地將L1緩存的帶寬、浮點隊列的預取深度等都增加了50%,更是將L2緩存帶寬直接進行了翻倍。

乍看之下,不少朋友都驚呼,這可能是AMD史上首次嘗試的“超寬型”CPU架構設計。面對如此巨大的底層執行端規模提升,大家都有理由期待它對於新處理器能效和性能的“助推”效果。

但如果我們對比“隔壁”的產品設計就會發現,AMD這次在Zen5架構里其實有好幾個細節,都可以稱得上是“嘲諷度拉滿”。

AMD銳龍79700X評測

比如,Zen5的前端解碼部分採用了雙管線設計,這既可以使其在“標準工況”下的指令解碼吞吐量翻倍,同時更是專門為了優化新內核的超線程性能而做的設計。因為這樣一來,當核心運行在超線程模式時,單個核心上的兩個線程,每一個都可以有獨佔的指令解碼管線,從而很直接地提升超線程模式下的核心內部效率、降低指令延遲。

AMD銳龍79700X評測

又比如相比於此前的Zen4,Zen5架構的A VX512浮點加速部分這次擁有了完整的512bit位寬加載和存儲單元,不再需要每次拆分指令成兩個256bit字長再進行運算。很顯然,這可以直接提升新內核的A VX512運算效率。特別是在面對重負載的多媒體編集應用,以及模擬器遊戲等場景中,A VX512指令集相比A VX、A VX2可以顯著提升浮點性能。

然而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對於AMD的競爭對手們(嗯,是“們”)來說,他們現在不僅無法在消費級CPU中很好地支持A VX512指令集,甚至就連超線程技術也準備放棄了。

AMD銳龍79700X評測

當然,相關廠商會說這是為了提升能效比,但大家都明白,現如今AMD的產品才有着更高的能效。所以當Zen5一邊堆着更大規模的前端和執行部分,一邊“故意”地增強競爭對手們認為不利於能效的超線程和A VX512性能時,這其中的“嘲諷”意味便不言自明了。

往更長遠的角度來看,AMD在Zen5基本架構上與競爭對手的“背道而馳”,可能會引發x86體系在軟件優化層面的“選邊站”。在如今AMD全面高調的大背景下,這就有可能會逐級演變成一個相當長期的競爭優勢。

產品解析:依然是AM5接口,默認TDP僅65W

聊完了架構設計上的補充信息,我們接下來來看看此次評測對象,也就是這次我們拿到的量產版銳龍7 9700X。

AMD銳龍79700X評測

值得一提的是,銳龍9000系列依然沿用了大家熟悉的AM5接口,而且完全兼容此前的X670E、X670,甚至是B650和A620系列主板(當然,更新BIOS是必須的)。

AMD銳龍79700X評測

所以可以看到,除了名稱部分有所改變之外,銳龍7 9700X的整個外觀和此前的銳龍7000、8000系列相比,乍一看是沒什麼區別的。

AMD銳龍79700X評測

原創文章,作者:簡單一點,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74876.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簡單一點的頭像簡單一點
上一篇 2024-11-22 04:36
下一篇 2024-11-22 04:36

相關推薦

  • 如何使用AMD運行catia

    本文將從多個方面對AMD運行catia進行詳細的闡述,讓你輕鬆上手。 一、安裝catia軟件 首先,在使用AMD運行catia之前,需要進行catia軟件的安裝。catia軟件是一…

    編程 2025-04-27
  • AMD Ryzen 7 Pro 4750U:一款全面的高性能移動處理器

    一、性能提升 AMD Ryzen 7 Pro 4750U是一款內置8核16線程的移動處理器。與前一代處理器相比,它的性能提升了許多。首先,基於7nm製程工藝設計的這款處理器提供了更…

    編程 2025-04-23
  • 外星人AW2725QF評測

    不同於以往幾年,近期許多玩家在選擇遊戲PC的時候提出了更多個性化的要求。例如面對《CS2》這樣的FPS競技類遊戲時,1080p分辨率就可以,400、500FPS遊戲幀率都不嫌低。但…

    2025-04-14
  • 泰坦軍團P2711V顯示器評測

    最近忽然發現,現在的顯示器這麼便宜了嗎。僅一千出頭就能擁有一台27英寸4K144Hz的IPS面板顯示器,更是支持一鍵切換到1080P288Hz的雙模模式。在FPS遊戲中享受一秒一波…

    2025-04-14
  • 優派VX27G81評測

    隨着玩家PC性能的逐步提升,對於顯示器畫面的表現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在遊玩3A遊戲時擁有超高分辨率,有希望在玩類似CS2這類競技型FPS遊戲時擁有足夠高的刷新率,為此在去年就有…

    2025-04-14
  • RX9070顯卡首發評測

    從2022年底AMD RDNA 3架構發布以及Radeon RX 7900系的首發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年多,在這兩年多的時間內,AMD其實一直在對RDNA 3架構的產品進行各種&ld…

    2025-04-14
  • 萬麗星際GeForceRTX5070評測

    相比RTX5080/RTX5090這些旗艦顯卡,RTX5070的用戶關注度更高一些,畢竟四千元價位型號才是主流選擇,更適合還在用RTX20系/RTX30系的老玩家升級。 本文和大家…

    2025-04-14
  • 重新運行SpringBoot配置註解處理器

    一、什麼是SpringBoot配置註解處理器 SpringBoot配置註解處理器可以幫助我們實現自動配置,即根據不同的條件選擇不同的配置策略,並將配置信息注入到Spring容器中。…

    編程 2025-04-13
  • Cortex A7——一個功能全面的處理器

    一、背景介紹 Cortex A7是英國ARM公司推出的一款處理器。作為ARM的A系列處理器之一,Cortex A7是A系列中性價比最高的一款處理器,並且被廣泛應用於智能手機、平板電…

    編程 2025-04-12
  • 狼蛛HERO68HE評測

    今年鍵盤圈最炙手可熱的關鍵詞無疑是“磁軸”。與傳統機械軸體不同,磁軸鍵盤的工作原理基於霍爾效應,通過磁場變化來觸發按鍵信號。當按鍵按下時,內置磁鐵靠近霍爾傳…

    2025-04-11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