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用戶發現別人的海報上的字體有拖影效果,使海報更具設計感,因此想要將此效果運用到PPT中,那麼PPT字母拖影效果如何製作?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編是如何操作的吧。
PPT製作字母拖影效果教程
如上圖,四個字母 FOUR 分別有一段逐漸消失的拖影,而拖影只有輪廓,中間彷佛是透明的;
整體感覺是字母從四面八方運動而來。
這個效果是某一天我逛花瓣時看到的,感覺還不錯,就模仿了一下。
原圖如下:
原圖是豎版的,要轉換為 PPT 常用的橫版,排版就需要略微改變;
找背景圖片時,我沒找到特別合適的人物圖,索性就換成了抽象背景,效果也還可以。
好了,閑話不多說,開始教程吧。
– 1 –
四個字母拖影製作方法完全一樣,這裡以第一個字母 “ F” 為例。
▍ 1、文字矢量化
插入一個矩形(其實任意形狀都可以);
插入文本框,打出 “ F ”,選擇稍微粗一點的字體;
將字母和矩形重疊;
選中兩個,選擇「格式」標籤 →「合併形狀」→「相交」,得到矢量圖形 “ F ”。
上面這一步操作,專業術語就叫「布爾運算」,而且是其中的「相交」運算。
這裡的運算方法,和數學中集合的運算方法比較像,可以輔助理解下。
在「合併形狀」的下拉菜單里,還有 4 種運算方式,可以自己嘗試。
PPT 里的「布爾運算」屬於進階型技能,點多了便可以將 PPT 玩出花來。
使用口袋動畫PA 插件,選中文字,可一鍵進行文字矢量化;
不需要額外插入矩形,方便快捷,我的愛!
▍ 2、設置格式
把需要的照片填充到背景里,形狀 “F” 設置為「幻燈片背景填充」,邊框為黃色;
這裡的「幻燈片背景填充」是一個關鍵,既能達到形狀「透明」的效果,同時又能遮住下面圖層多餘的線條。
▍ 3、複製多個,調整間距
選中形狀 “F”, 按住 Ctrl + Shift ,按住鼠標往下拖動“F”,就快速地複製了一個形狀;
注意:拖動時,讓兩者間距稍微小一點,且要一步到位,複製後不要在移動;
然後狂按 F4 ,繼續複製,複製 15~20 個都可以;
這裡需要注意一下圖層的順序,即:後生成的形狀,是在上面;
因為我們的拖影在上方,所以我們一開始複製時是往下拖動的。(可能有點繞,理解一下)
F4 的效果是,重複上一次操作。
如果整體拖影太長,繼續調整形狀間距;
向上移動前面的形狀,全選形狀,縱向分布。
重複上面的操作,調整到覺得合適為止。
後把前面的形狀,填充為黃色;
▍ 4、線條漸變
拖影由下往上逐漸消失,就是形狀的透明度越來越高,直至 100%;
這裡可以一個一個形狀設置透明度,是可以實現的,但是,太慢了!
所以我們需要用到一個 PPT 插件 —— Onekey Tools (簡稱 “ OK 插件”),新版為 Onekey 8;
全選形狀,選擇 OK 插件里的「OK神框」;
選擇「線條透明遞進」,輸入 “100,20”;
搞定!
上面兩個數字的意思是,所有形狀線條的透明度,由 “ 100% ”均勻變化到 “ 20% ”;
做完這一步,字母 “F” 的拖影效果就完成了。
– 2 –
其他三個字母和 “F” 的做法思路完全一樣,只是拖影方向不同;
可能需要提一下的是,斜 45° 的拖影做法;
差別出現在第三步里。
一開始複製形狀時,依舊先按豎直或水平方向複製,調整間距;
調整好間距後,全選形狀 → 組合 → 旋轉 45° → 取消組合 → 旋轉角度設為 0° 。
效果達到。
要精確調整旋轉角度,靠手憑感覺旋轉是不行的;
右鍵「設置形狀格式」→「大小」→「旋轉」,輸入數字更改角度,實現精確控制。
明白了使用「線條透明遞進」來製造拖影,那麼同理的,「OK神框」里的另一個功能 ——「填充透明遞進」,可以用來製作「發光」的光暈效果。
它們的原理都是一樣的。
發揮一下,就能做出下面的光暈效果,也就是打卡 day 5 的圖片。
原創文章,作者:簡單一點,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65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