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S9怎麼樣?好不好用?玩遊戲卡不卡?值得買嗎?下面小編帶來vivoS9手機全方位評測,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vivoS9手機全方位評測:
一、前言:S系列邁過全能旗艦最後一道關
S系列是vivo在2019年才孕育出的藍廠最新家族成員,不過誕生至今的兩年當中,已經推出了多達六款機型,每一款都個性鮮明——主打“光感自拍”的S1定下基本格調;“3200萬升降光感自拍”的S1 Pro在外形方面尋求突破;“五重超質感美顏”的S5開始深入細分領域;S6和S7把輕薄、美顏自拍做至常規旗艦機型難以抵達的高度。
不過,這五代機型在性能方面其實一直都留有餘地,也是vivo S系列邁向全能旗艦需要跨過的最後一道關。
看向最新一代的vivo S9,依然是繼續加力輕薄與美顏自拍,使用極夜柔光雙攝,其中超廣角鏡頭依然是800萬像素,支持畸變校正,而主攝為4400萬像素AF對焦鏡頭,支持自動對焦,進光量還提升了12%。
除了提升前置自拍鏡頭的傳感器,vivo還為這款機器首創了極夜微縫式補光燈,在屏幕頂端縫隙加入兩顆LED柔光燈,為用戶在極夜環境下的面部提供均勻、立體光線,再配合S6以來的屏幕補光功能,最大程度上提升暗光自拍下的亮度,即“照亮我的美”的來由。
頗有些意外的是,6nm新U——天璣1100的出現,讓vivo S9補足了曾經的取捨之處。
以下是我們對vivo S9及天璣1100的詳細評測體驗。
二、外觀:有稜有角的173克完美身材
相比較前代,vivo S9的屏幕尺寸沒有發生變化,同樣採用6.44 英寸2400×1080像素分辨率的AMOLED 全面屏,只是屏幕刷新率以及觸控採樣率分別升級到了90Hz、180Hz,並且通過了德國萊茵 TÜV 低藍光認證。
由於前置主攝部分區域的“堆料”實在太密集,單單是一個4400萬像素AF自動對焦攝像頭和一個800萬像素的105° 超廣角鏡頭就能佔據大量空間,另外為了避免自拍時臉部出現明顯的變形,只有居中放置才能達到更好的自拍效果,所以vivo S9和前代一樣的設計。
下巴細節
上一代的中框還是塑料材質,這一代則是升級使用了鋁合金金屬,仍然採用直邊設計,只是在中框與前後面板的銜接之處加入了一圈倒角。由於中框和背部面板均採用純平設計,看起來稜角分明。
vivo S9的背部設計語言與前代比較接近,同樣採用雲階影像模組。色彩方面有了較大變化,多色漸變,不同的角度下呈現的是完全不同的光影與色彩變換。
該機還是vivo迄今為止最輕薄的5G手機——採用了vivo目前最薄主板、目前最薄SIM卡座、最薄主板支架、最小外形光電指紋、超薄NFC線圈、最高電芯體系、最薄屏蔽罩等,能實現有158.39×73.87×7.35mm的尺寸(朝露白、印象拾光為158.39×73.87×7.43mm),重量僅173g。
33W充電器
三、自拍:主攝+超廣角到位 另外豪置兩顆柔光燈
自拍一直都是藍廠的亮點所在,從“柔光自拍”、“逆光也清晰”,再到“AI”、“超廣角”的陸續引入、沉澱,似乎是在有意識、有計劃地推動關乎自拍的每一項方案、技術成熟落地,為用戶解決痛點。
前作vivo S7就已經配備了vivo旗下最高像素的自拍攝像頭——前置4400萬超高清PDAF自動對焦主攝和105°超廣角副攝。
vivo S9相比S7不僅主攝進光量提升了12%,還首創了“前置微縫式補光燈”,讓“極夜柔光雙攝”的概念落地成為現實。
可以看到,vivo S9在屏幕頂部縫隙增加了兩顆柔光燈,對暗光下的自拍人像進行補光,自帶補光燈的硬件配合極夜自拍算法,可以讓用戶突破夜色的束縛,最大程度上提升夜間自拍的亮度。
值得一提的是,這組前置微縫式柔光燈的出現,給了vivo S9更多新鮮的自拍玩法——該機推出了全新的“光影”風格,內含“閃光”(有點像老式相機閃光燈效果)、“派對”等,也就是說其將柔光燈引入到了濾鏡當中,實現幾乎可以算作獨佔的特別光效自拍照。
vivo S9的極夜人像自拍算法已經有了背景智能識別功能,可以將人臉與背景進行分區處理,這意味着在給背景降噪、優化的同時,不會影響到對人臉的美顏效果。
四、後置影像:6400萬像素主攝領銜三攝組合
後置影像方面,6400萬像素主攝+800萬像素120˚超廣角+200萬像素微距的三攝方案,可以滿足大多數拍攝需求。
接下來我們直接看看樣張。
主攝1X
主攝裁剪2X
0.6X
主攝1X
主攝裁剪2X
常規模式 夜間拍攝
夜景模式 夜間拍攝
五、性能測試:6nm新U!天璣1100首秀場
vivo S9是聯發科5G新U——天璣1100的首發機型。
天璣1100所採用的是台積電6nm製程工藝,其沿用了7nm工藝的設計規則。台積電現在的7nm工藝有兩個版本,第一代7nm(N7)採用傳統DUV光刻技術,第二代7nm+(N7+)則是首次加入EUV極紫外光刻。
6nm工藝也有EUV極紫外光刻技術,相比7nm+(N7+)增加了一個極紫外光刻層,同時相比7nm(N7)可將晶體管密度提升18%,而且設計規則完全兼容7nm(N7),便於升級遷移,降低成本,相比之下7nm+(N7+)則是另一套設計規則。
CPU方面,天璣1100採用4+4架構,包含4個主頻為2.6GHz的Cortex-A78以及4個2.0GHz的Cortex-A55。
GPU部分,vivo S9所搭載的天璣1100集成9個Mali-G77核心,相比較天璣1000 Plus沒有任何變化。
我們使用PerfDog和Geekbench採集手機的CPU、GPU功耗數據並計算CPU、GPU能效比,具體方法如下:測試機型設置統一為最低亮度,使用同一版本的Geekbench。
先使用Prefdog測試功耗,先將手機所有後台關閉,亮度最低,僅開啟WiFi,測試手機在此時的空載功耗,具體方法為選擇手機桌面為測試軟件,將手機靜置不做任何操作,得到一段功耗曲線和平均功耗值,對數值進行記錄。
再分別使用Geekbench、GFXbench進行跑分,跑分時採集平均功耗數據並減去空載數據,得到手機處理器的功耗。結合測試結果,最終便得到了幀率、功耗,以及由此計算得出的能耗比數據。
為了更為直觀地感受兩者區別,我們直接測試結果和能效比計算結果匯總到以下表格當中,以供參考。
六、對於機身溫度、存儲、安兔兔、5G的一系列測試
——機身溫度
在今後的手機評測當中,我們將開始引入測溫環節,具體是在恆溫的室內環境下進行安兔兔跑分測試,使用測溫槍測量跑分前後的機身最高溫度。
此次測試在室溫為21℃左右的環境下進行。
跑分前vivo S9機身最高溫度為28.4℃,跑分後升至34℃。
——存儲
在此之前,無論是普及型的天璣720還是旗艦天璣1000+,對於存儲的支持只能到UFS 2.2,在當時的一眾旗艦U當中顯得畢竟尷尬。
這一代天璣1100在此方面有了升級,已經能夠支持到UFS 3.1雙通道閃存,上限有所提高。
UFS 3.1雙通道閃存
——安兔兔
安兔兔跑分成績
——5G測速
天璣1100內部集成5G基帶,支持SA與NSA 5G雙模組網,甚至還支持FDD與TDD 5G 雙載波聚合和5G高清語音 (VoNR)。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仍有一些旗艦芯對於VoNR和雙載波聚合的支持是缺失的。考慮到運營商在5G的建設進度方面遠遠快於預期,例如部分地區已經開始覆蓋毫米波,甚至關停了NSA基站,那麼可想而知用戶對於VoNR和雙載波聚合的需求可能也並不遙遠。
就5G網絡的向後兼容性而言,天璣1100存在相當大的優勢。
本文轉載自https://news.mydrivers.com/1/744/744158.htm
原創文章,作者:簡單一點,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6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