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底部是揚聲器與USB2.0的充電插孔,卡槽也被挪移到了底部。
三、性能:vivo看中的SoC運氣不會差 近16萬分驍龍670
vivo X23使用了驍龍600家族的新成員、驍龍660的繼任者——驍龍670處理器,定位於承上啟下的中端王者。
這款SoC我們此前已經有過詳細介紹,但是為給大家以更深印象,在此便不吝筆墨,繼續給大家的嘚啵嘚啵。
從參數上看,驍龍670相較於驍龍660主要提升了4個地方:CPU/GPU/工藝,此外高通稱驍龍670的AI性能要比前輩提升了1.8倍。
CPU:由高通Kryo260架構升級為Kryo360架構,從4大+4小核改為2大+6小核設計,基本和驍龍710相同,可以視為驍龍710的降頻版。
GPU:驍龍670的GPU升級為Adreno 615,與驍龍660 Adreno 512的具體差距將在後文跑分中詳細測試。
工藝:驍龍670採用了與驍龍845相同的三星10nm工藝,這也是10nm工藝第一次下放到驍龍600系列身上,更先進的工藝會帶來更小的面積與更低的能耗發熱。
理論上確實是這樣,那麼實際表現上驍龍670會是怎麼樣呢?
為了充分測試驍龍670,筆者選用了安兔兔、GeekBench、GFXBench、PCMark、Androbench這五款測試軟件對手中的vivo X23進行測試。這裡筆者選用了搭載驍龍660 AIE處理器的vivo X21作為對比。
1、安兔兔測試
安兔兔簡介:全球用戶量第一的手機/平板硬件性能評測工具,可綜合考察包括用戶體驗在內的設備各個方面表現,並進行可視化排行。支持多個主流平台,跑分可跨平台對比。
安兔兔的跑分會提供一個總成績、多個子項成績。
①總成績反映設備的綜合性能表現。
②3D成績代表GPU圖形性能與遊戲性能。
③UX成績代表用戶體驗,即日常使用中的表現。
④CPU成績代表CPU運算能力和多核型。
⑤RAM性能代表系統內存大小和系統優化程度。
這是vivo X23的安兔兔跑分。
可以看到驍龍670的安兔兔跑分要比驍龍660 AIE的跑分高出1萬以上,這主要得益於Adreno 615帶來的GPU性能的提升,驍龍670的GPU跑分超出驍龍660 AIE近40%。
2、GeekBench測試
GeekBench簡介:跨平台的CPU性能測試工具,可精準反映設備CPU單核心、多核心性能。測試負載模擬現實生活應用設計,結果更有意義,還可衡量GPU顯卡計算性能。
單核心成績可反映CPU架構設計優劣、運行頻率的高低。多核心成績則可反映多個CPU核心同時工作時的效率高低。
原創文章,作者:簡單一點,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61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