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中自增自減運算符最初是設計用於迭代器遍歷的,但同時也是C++語言中相對比較難理解的運算符之一。自增自減運算符包括前置自增、後置自增、前置自減和後置自減四個運算符,它們的行為有所不同。在本篇文章中,將會從多個方面對C++自增自減運算符的行為做詳細的闡述。
一、前置自增和後置自增
前置自增運算符和後置自增運算符的最主要區別是前置自增運算符在返回自增後的值之前,先執行加1操作,而後置自增運算符在返回自增前的值之前,執行加1操作。下面的代碼演示了前置自增和後置自增的區別。
int i = 1; int a = ++i; int b = i++; //此時a和b的值分別為2和2。
在這個例子中,++i表示先將i加1,然後用加1後的結果2賦值給a,而i++表示先使用i的舊值1進行運算,a得到的是舊的值1,然後再將i加1,i現在的值為2。
對於其他數據類型(如float和double)而言,前置和後置自增的區別不大,但對於內置的整型數據類型而言,前置和後置自增的性能方面會有一定的差異。
二、前置自減和後置自減
前置自減運算符和後置自減運算符也有類似的區別。當使用前置自減運算符時,該變量的值會在運算之前被減1,並返回自減後的值;當使用後置自減運算符時,該變量的值會在運算之後被減1,並返回自減前的值。
int i = 1; int a = --i; int b = i--; //此時a和b的值分別為0和0。
作為一條與自增自減相關的規則,後置自增和後置自減運算符優先級高於前置自增和前置自減運算符。同時,前置自增、前置自減、後置自增、後置自減都可以用於表達式中。
三、指針中的自增自減
在C++中,指向數組的指針可以通過自增一次跳轉到下一個元素。例如,可以將指向一個整數數組的指針指向數組的下一個元素,如下代碼所示
int a[10] = { /* some ints */ }; int* ptr = a; ++ptr;
此時指向a[1]的指針就被創建了。指針也可以通過自減移動到數組的前一個元素處,如下面的代碼所示:
--ptr;
同樣,前置操作符和後置操作符在這裡也有所不同。例如,以下代碼將指向a[0]的指針移到a[1]處,並返回移動前的指針:
int* old = ptr++;
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向數組的指針中使用自增自減運算符的時候,只有當指針指向“數組內部”時才是合法的。還有,對於指針類型而言,前置自增和前置自減的優先級更高。
四、自增自減運算符的應用
自增自減運算符的常見用途是在循環中使用。以下是一個使用前置自增運算符的簡單的循環示例:
for (int i = 0; i < 10; ++i) { //循環體 }
同樣的,以下是一個使用後置自增運算符的循環示例:
for (int i = 0; i < 10; i++) { //循環體 }
此外,自增自減運算符也可以用於向函數傳遞指向數組的指針,或者處理像鏈表這樣的數據結構等。
總結
自增自減運算符是C++語言中相對比較難理解的運算符之一。本篇文章從前置自增和後置自增、前置自減和後置自減、指針中的自增自減以及自增自減運算符的應用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通過本文的介紹,相信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C++中自增自減運算符的行為。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6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