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內置函數sorted()
在Python中,有個內置函數為sorted(),它可以對任何可迭代對象進行排序,包括但不限於列表、元組、字典、集合等,其時間複雜度為O(nlogn),運行速度非常快。
lst = [3, 1, 4, 1, 5, 9, 2, 6, 5, 3, 5] sorted_lst = sorted(lst) print(sorted_lst) # 輸出結果:[1, 1, 2, 3, 3, 4, 5, 5, 5, 6, 9]
使用內置函數方法較為簡單,只需要一行代碼就可以實現排序。但需要注意的是,sorted()並不是就完全比快速排序更快,它增加了相當不小的空間消耗,因為它會創建一個新列表來存放排序後的內容。
二、使用sort()方法進行排序
Python列表的sort()方法是直接在原地進行排序,時間複雜度為O(nlogn),它可以與內置函數sorted()相媲美,最常用於對列表進行排序。
lst = [3, 1, 4, 1, 5, 9, 2, 6, 5, 3, 5] lst.sort() print(lst) # 輸出結果:[1, 1, 2, 3, 3, 4, 5, 5, 5, 6, 9]
需要注意的是,sort()方法會改變原有列表,如果不希望改變原有列表,可以使用sorted()方法。
三、使用numpy庫進行排序
numpy庫是Python中科學計算的重要庫,其中有一個numpy.sort()函數可以對ndarray數組進行排序,其時間複雜度為O(nlogn)。
import numpy as np arr = np.array([3, 1, 4, 1, 5, 9, 2, 6, 5, 3, 5]) sorted_arr = np.sort(arr) print(sorted_arr) # 輸出結果:[1 1 2 3 3 4 5 5 5 6 9]
numpy.sort()函數使用起來同樣簡單易懂,並且不僅支持一維數組,還可以支持多維數組的排序,這是Python內置函數和列表方法無法實現的。
四、使用list的count()方法
如果列表中存在着大量相同的元素且需要對其進行升序或降序排序,此時使用列表的count()方法可以提高排序性能。count()方法的時間複雜度是O(n),可以快速獲取元素在列表中的個數。
lst = [3, 1, 4, 1, 5, 9, 2, 6, 5, 3, 5] sorted_lst = [] for i in range(min(lst), max(lst)+1): sorted_lst += [i] * lst.count(i) print(sorted_lst) # 輸出結果:[1, 1, 2, 3, 3, 4, 5, 5, 5, 6, 9]
使用count()方法可以避免重複計算和排序,因此相對更為高效。
五、使用標準庫heapq的nlargest()方法
當數組長度較大時,標準庫heapq的nlargest()方法可以提高排序性能。它可以在未排序的列表或可迭代對象中返回n個最大元素,其時間複雜度為O(nlogn)。
import heapq lst = [3, 1, 4, 1, 5, 9, 2, 6, 5, 3, 5] sorted_lst = heapq.nlargest(len(lst), lst) print(sorted_lst) # 輸出結果:[9, 6, 5, 5, 5, 5, 4, 3, 3, 2, 1]
需要注意的是,nlargest()方法返回的結果是未排序的,如果需要對結果進行排序,可以用內置函數sorted()或list的sort()方法。
六、使用list的pop()方法和min()函數
對於需要在排序過程中找到最小值和次小值等操作,可以利用list的pop()方法和min()函數實現。pop()方法可以移除列表中的一個元素,並返回該元素,時間複雜度為O(1)。min()函數可以找到列表中最小值,時間複雜度為O(n)。
lst = [3, 1, 4, 1, 5, 9, 2, 6, 5, 3, 5] sorted_lst = [] while lst: sorted_lst.append(min(lst)) lst.pop(lst.index(min(lst))) print(sorted_lst) # 輸出結果:[1, 1, 2, 3, 3, 4, 5, 5, 5, 6, 9]
需要注意的是,pop()方法需要在每一次循環中都查找最小值,因此的時間複雜度為O(n^2),對於較長的數組並不適用。
七、同時使用多個方法
對於複雜的排序問題,可以同時使用多個方法來提高性能。
lst = [3, 1, 4, 1, 5, 9, 2, 6, 5, 3, 5] sorted_lst = [] if len(lst) < 1000: sorted_lst = sorted(lst) else: arr = np.array(lst) sorted_arr = np.sort(arr) sorted_lst = sorted_lst.append(list(sorted_arr)) print(sorted_lst)
以上代碼示例中,當數組長度小於1000時,使用內置函數sorted()進行排序,當數組長度大於等於1000時,使用numpy庫的sort()函數進行排序,既保證了排序性能,又保證了排序正確性。
總結
本篇文章介紹了Python中提高數組排序性能的七種方法,包括使用內置函數sorted()、sort()方法、numpy庫的sort()函數、list的count()方法、標準庫heapq的nlargest()方法、list的pop()方法和min()函數以及同時使用多個方法。不同的場景適用不同的方法,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60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