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如何用python開發移動App後台?需要掌握哪些技術
- 2、怎麼測試python webservice
- 3、python-aiohttp 怎麼獲取響應時間
- 4、python的requests模塊,怎麼獲取響應時間
- 5、請用python 篩選出下列的“時間=2”和“時間=8”之間的行 並打印出來
如何用python開發移動App後台?需要掌握哪些技術
1、如果使用python語言,需要學習哪些知識?
python作為一門簡單明了的語言,非常容易上手,語言層面不會太複雜,稍微有點難度的頂多就是裝飾器、元類和少量函數式編程內容。要說學習的話,我覺得更多是一些編程方面通用的東西,比如:數據結構和算法、設計模式、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之類的
2、選擇什麼樣的python框架開發,這個框架的優勢?
tornado,因為非阻塞io的原因,性能非常高,特別適合寫後端API(App的後端應該都是rest風格的api),而且成熟穩定
3、如何部署服務器?本地服務器調試,以及公網服務器部署?
這個一兩句說不清楚,涉及到運維、測試、開發諸多方面, 部署和測試推薦幾個包:fabric、nose、unittest(python自帶),版本管理推薦git,持續集成推薦使用docker+jenkins
4、如果使用python框架開發移動後台服務,在開發源碼內使用哪種框架?mvc還是其它的,比如我返回json數據,每次json對象最外層有一些相同的東西,該如何處理?
MVC什麼的,一般的框架都差不多的,tornado也是支持的,返回json有相同的東西,寫個修飾器就完了
5、python的後台服務最大能支持多大的pv量會嚴重影響用戶體驗性能?
youtube、reddit、豆瓣、知乎這樣的大流量網站都是python寫的,覺得你的App的規模不太可能遇到性能問題,即使有也應該不是python的問題,而是任何語言都會有問題。畢竟web後端不是計算密集型,而是io密集型的,python和其他語言的區別不會太大吧,大量的pv是可以靠堆服務器堆出來的,如果是計算量比較大的任務,你可以考慮用c或c++寫
6、如何兼顧 網頁前端以及移動端 開發的後台?
用python寫的API,網頁和移動端都是可以調用啊,讓前端學學React,就可以輕鬆解決前後端分離這個問題(PS: facebook 就是後端php + 前端React,淘寶也有在用nodejs做前後端分離)
7、有沒用相關的案例,即用python開發的移動後台?有沒有該問題的開源項目?
這個應該比較少,App後端開源的不常見,而且大部分是rest風格的api,很多時候會涉及到自身的業務和敏感信息應該不會開源的吧(又不是bbs或者博客程序)
怎麼測試python webservice
壓力測試有很多工具啊。apache的,還有jmeter,還有loadrunner,都比較常用。其實你自己用python寫的,也足夠用。壓力測試過程中要統計時間。比如每秒的並發數,每秒的最大響應時間,最小響應時間,平均響應時間。最後再統一所有的請求完成後的上術參數。將這些參數輸出成CSV格式的文件。如果不知道什麼是CSV就是指將數據用引號包起來,中間用逗號分開,一系統數據放一行。有了這個CSV文件,你用EXCEL打開來做圖就可以。如果你熟練,可以使用gnuplot這個命令行工具做圖。
python-aiohttp 怎麼獲取響應時間
#!/usr/bin/python
# -*-coding:utf-8-*-
import time
import requests
start_time = time.time()
r = requests.get(url)
now_time = time.time()-start_time
這樣可以另類的實現。
python的requests模塊,怎麼獲取響應時間
#!/usr/bin/python
# -*-coding:utf-8-*-
import time
import requests
start_time = time.time()
r = requests.get(url)
now_time = time.time()-start_time
這樣可以另類的實現。。
請用python 篩選出下列的“時間=2”和“時間=8”之間的行 並打印出來
#coding:utf8
import re
test = “””來自 119.75.218.77 的回復: 字節=32 時間=12ms TTL=53
來自 119.75.218.77 的回復: 字節=32 時間=2ms TTL=53
來自 119.75.218.77 的回復: 字節=32 時間=2ms TTL=53
來自 119.75.218.77 的回復: 字節=32 時間=2ms TTL=53
來自 119.75.218.77 的回復: 字節=32 時間=4ms TTL=53
來自 119.75.218.77 的回復: 字節=32 時間=2ms TTL=53
來自 119.75.218.77 的回復: 字節=32 時間=3ms TTL=53
來自 119.75.218.77 的回復: 字節=32 時間=2ms TTL=53
來自 119.75.218.77 的回復: 字節=32 時間=8ms TTL=53
來自 119.75.218.77 的回復: 字節=32 時間=11ms TTL=53
來自 119.75.218.77 的回復: 字節=32 時間=3ms TTL=53
來自 119.75.218.77 的回復: 字節=32 時間=3ms TTL=53
來自 119.75.218.77 的回復: 字節=32 時間=5ms TTL=53
來自 119.75.218.77 的回復: 字節=32 時間=28ms TTL=53
來自 119.75.218.77 的回復: 字節=32 時間=2ms TTL=53
來自 119.75.218.77 的回復: 字節=32 時間=2ms TTL=53
來自 119.75.218.77 的回復: 字節=32 時間=2ms TTL=53
來自 119.75.218.77 的回復: 字節=32 時間=6ms TTL=53″””
a = test.split(‘\n’)
#找到起始位置
for i in a:
if i.find(“=2ms”) 0:
start = a.index(i)
break
#找到結束位置
for i in a:
if i.find(“=8ms”) 0:
end = a.index(i)+1
break
for i in a[start:end]:
print i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56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