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GIL鎖?
GIL全稱Global Interpreter Lock(全局解釋器鎖),是一種管理線程同步的互斥鎖,Python因其解釋型語言的特性,需要藉此來保證每個Python線程在任意時刻有且僅有一個線程在執行。它是Python解釋器設計的核心,在CPython中實現。
GIL並不是Python的語言特性,而是CPython的實現特性,其他Python解釋器如Jython、IronPython等並不需要GIL。
二、GIL鎖對Python多線程的影響
GIL鎖會導致單核環境下,並發編程的性能反而不如串行化編程。因為Python多線程在GIL的限制下,存在不能真正並行處理的問題。但在多核環境下,由於不同核心的線程可以互不干擾地進行並行處理,因此可以得到一定的性能提升。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由於GIL鎖的存在,Python多線程在CPU密集型任務中並不能發揮出並發編程的優勢,但在IO密集型任務中,通過Python異步編程技術可以降低阻塞等待的時間,提升並發性能。
三、GIL鎖的影響因素
通常情況下,GIL的影響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 GIL鎖的獲取和釋放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def task():
print("start task...")
time.sleep(1)
print("end task...")
def count():
print("start count...")
for i in range(10**6):
pass
print("end count...")
def run_tasks():
threads = []
thread1 = threading.Thread(target=task)
threads.append(thread1)
thread2 = threading.Thread(target=task)
threads.append(thread2)
thread3 = threading.Thread(target=count)
threads.append(thread3)
for thread in threads:
thread.start()
for thread in threads:
thread.join()
run_tasks()
上述代碼中,我們定義了三個線程,其中兩個線程執行的是一個比較短的任務(打印“start task…”和“end task…”之間的時間間隔為1秒),另一個線程執行的是一個比較耗時的任務(運行10^6次循環)。通過執行結果可以看出,由於GIL鎖的存在,三個線程並不能完全並行,而是依次執行的。
2. Python執行的代碼類型
GIL鎖並不會影響所執行的系統級代碼,諸如C、C++編寫的庫、部分NumPy計算庫等不受其限制。因此,Python在使用大量C、C++的模塊時,會形成另外的線程運行C語言代 碼,從而繞過GIL的限制。
3. 線程I/O等待時間
GIL鎖在執行I/O操作的線程等待內核(I/O等待),或在鎖等待狀態下,會釋放鎖,給其他線程執行機會。
四、如何避免GIL鎖的影響?
雖然GIL鎖存在,但我們仍然可以在Python多線程編程中得到優秀的性能。以下是幾種避免GIL鎖的影響的方法:
1. 使用多進程編程
Python的多進程編程可以很好地避免GIL鎖的影響。但是和線程相比,進程由於需要獨立的內存空間和上下文切換的開銷較大,因此在一些場景下會存在性能瓶頸。
2. 使用Cython
Cython是一種Python的編譯器,它可以將Python代碼轉化為C語言的擴展模塊。這個模塊可以繞過GIL的內存枷鎖機制,在多線程情況下獲得更好的性能。因此,Cython適合處理CPU密集型操作。
3. 使用Jython、IronPython等Python解釋器
由於GIL鎖只存在與CPython中,因此在Jython、IronPython等Python解釋器中是不存在GIL鎖的。
4. 使用協程(Coroutine)
協程是相對於線程、進程而言的第三種並發方案,是一種輕量級的並發技術,有着比線程更低的創建和上下文切換開銷。Python中常用的協程方案主要包括生成器(generator)、asyncio等。在使用協程時,需要注意全局解釋器鎖中與IO等待的影響。
五、總結
GIL是Python多線程編程中的一個瓶頸,它限制了Python多線程並發性能。但是在實際中,我們並不需要一定要離開Python有很好的性能。我們可以通過多進程編程、使用Cython、使用Jython、IronPython等Python解釋器、使用協程等方法來有效避免GIL鎖的影響。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5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