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礎概念
Linux文件系統以根目錄(/)作為其起始點,所有的文件和目錄都從根目錄開始分布。Linux文件系統採用一種樹形結構組織文件,樹的每個節點都是一個文件或者目錄。下面是一些常見的系統目錄:
/bin/ 用戶可在單用戶模式下和多用戶模式下運行的一些基本命令。 /boot/ 啟動引導程序和內核映像文件。 /dev/ 設備文件。 /etc/ 主要的系統配置文件,如各種服務和網絡配置文件等。 /home/ 用戶的個人目錄。 /lib/ 系統共享的庫文件。 /media/ 可移動介質掛載點。 /mnt/ 系統管理員掛載文件系統的臨時掛載點。 /opt/ 第三方軟件包目錄。 /root/ 管理員/root用戶的個人目錄。 /run/ 當前系統啟動時運行所用的臨時文件,例如PID文件等等。 /sbin/ 只有超級用戶才能執行的基本命令。 /tmp/ 所有用戶的臨時文件。 /usr/ 應用程序和文件的安裝位置。 /var/ 系統和應用程序運行時產生的日誌文件等臨時文件目錄。
目錄之間的關係可以根據文件的類型、用途分類:
- /etc:所有的系統管理所需的配置文件都位於該目錄中,其中包括了系統啟動文件、進程系統、網絡服務配置文件和安全設置文件等。
- /bin:這個目錄下存放了在單用戶模式下和多用戶模式下都可以使用的基本命令。
- /sbin:這個目錄下存放的是那些只有超級用戶才能執行的基本命令,如系統修復、管理和維護等。
- /usr:這個目錄下存放的是大多數應用程序和文件的安裝位置。
- /boot:在這個目錄下存放着啟動引導程序和內核映像文件。
- /lib:這個目錄下存放的是系統共享的庫文件。
- /var:系統和應用程序運行時產生的日誌文件等臨時文件目錄。
二、文件權限和所有權
在Linux中,每個文件都有這樣三個特殊的屬性:文件所有者,文件所有組和文件訪問權限。一個文件的權限一般為10個字符,包括三個固定的字符,每個字符都代表了不同的訪問類型,分別如下:
- r:文件可讀。
- w:文件可寫。
- x:文件可執行。
一個文件的訪問類型一般為以下三個固定類型:
- 用戶:文件所屬用戶或創建用戶可以設置文件權限。
- 組:文件所屬組別的用戶可以設置文件權限。
- 其他:非文件創建用戶且不屬於同組用戶設置的文件權限。
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查看文件的權限:
ls -l filename
文件權限的修改可以使用chmod命令:
chmod 755 file
這條命令將文件file設置為rwxr-xr-x權限。其中755中的數字表示文件具有以下權限:
- 7(rwx):文件所有者具備可讀、可寫、可執行權限。
- 5(r-x):文件所屬組具備可讀、可執行權限。
- 5(r-x):其他用戶具備可讀、可執行權限。
此外,還可以使用chown命令修改文件的所有者和所有組,該命令需要用到root用戶權限:
chown user:group file.txt
其中,user是需要修改成的用戶名,group是需要修改成的用戶組名,可以使用id命令查看當前用戶的用戶名和用戶組名。
三、鏈接
在Linux文件系統中,文件和目錄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存在不同的符號鏈接。符號鏈接是指在文件系統中鏈接到另一文件或目錄的文件。
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創建符號鏈接:
ln -s source_file target_file
其中,source_file是源文件,target_file是鏈接文件名。
四、磁盤與存儲
在Linux系統中,可以使用df命令查看文件系統使用情況和磁盤空間佔用情況:
df -h
該命令可以列出系統中所有掛載點所關聯的磁盤信息。
另外,mount命令可以列出所有已經掛載的分區和文件系統:
mount
五、文件備份和恢復
在Linux系統中,可以使用tar命令打包和解壓縮文件,將多個小文件打包成一個大文件,方便管理和備份。
打包文件:
tar -czvf example.tar.gz example/
解包文件:
tar -xzvf example.tar.gz -C /tmp/
此外,還可以使用rsync命令實現文件備份:
rsync -azP /source/ /destination/
其中,source是源目錄,destination是目標目錄。-a選項表示全部,-z選項表示壓縮,-P選項表示進程信息。
六、總結
Linux文件系統採用一種樹形結構組織文件,樹的每個節點都是一個文件或者目錄。Linux中的文件具有權限和所有權,並且可以創建符號鏈接。另外,在Linux中,可以使用df命令查看文件系統使用情況和磁盤空間佔用情況,也可以使用tar命令打包和解壓縮文件,使用rsync命令實現文件備份。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5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