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ginx連接限制的必要性
Nginx作為一個高效、穩定、靈活的Web服務器,被廣泛應用於互聯網業務系統中。然而,由於Nginx默認的連接限制相對寬鬆,容易被不良的請求或者攻擊佔滿連接數,導致正常的服務被阻塞或者宕機,給系統穩定性帶來危害。因此,在高負載和高並發的情況下,實現Nginx連接數限制勢在必行。
二、Nginx連接數限制的實現方法
實現Nginx連接數限制,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nginx_http_limit_conn_module模塊
nginx_http_limit_conn_module模塊是官方提供的一種方法。它可以在Nginxhttp模塊中使用,並能夠通過設置連接數閾值來限制單個IP地址的最大連接數。其配置示例如下:
http{ limit_conn_zone $binary_remote_addr zone=perip:10m; server{ limit_conn perip 10; } }
如上配置中,首先通過”limit_conn_zone”設置了連接數緩存區,第一個參數是用於索引的變量,如上例中設為”binary_remote_addr”表示以IP地址為索引;第二個參數為緩存區的名字;第三個參數為緩存區的大小,可以設置為”m”、”k”等單位。而後在server配置項中通過”limit_conn”指令設置連接數限制策略,如上例中表示對於一個IP地址最多只能建立10個連接。
2、nginx_http_limit_req_module模塊
nginx_http_limit_req_module模塊也是官方提供的一種方法。它可以在Nginxhttp模塊中使用,通過限制按時間單位的請求數量來控制請求。其配置示例如下:
http{ limit_req_zone $binary_remote_addr zone=perip:10m rate=10r/s; server{ limit_req zone=perip burst=5 nodelay; } }
如上配置中,首先通過”limit_req_zone”設置了請求數緩存區,第一個參數是用於索引的變量,如上例中設為”binary_remote_addr”表示以IP地址為索引;第二個參數為緩存區的名字;第三個參數為緩存區的大小,同樣可以設置為”m”、”k”等單位;第四個參數為時間單位,如”r/s”表示每秒內的請求數量。而後在server配置項中通過”limit_req”指令設置請求動作,如上例中,對於一個IP地址,在短時間內只允許處理10個請求(即每秒10個),超過這個限度會出現等待延遲(有緩存的情況下等待緩存),而”burst”參數表示突發請求波動的上限,超過這個限度就會拒絕請求,”nodelay”參數表示拒絕處理多餘的請求。
3、iptables工具
除了使用Nginx模塊,還可以使用iptables來進行連接數限制。iptables是Linux內核的一個防火牆概念,是基於netfilter模塊的,可以在Linux服務器上對網絡數據包進行過濾、排隊等操作,並可以通過安全策略控制網絡訪問。其連接數限制策略示例如下:
iptables -A INPUT -p tcp --syn --dport 80 -m connlimit --connlimit-above 80 -j DROP
如上配置表示對於目標端口80的TCP請求,如果連接數超過80個,就丟棄該請求。
三、總結
通過上述的方法,可以為高負荷、高並發的Nginx服務器進行有效的連接數限制,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健壯性。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50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