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符的分類——unicodedata.category
在 Python 中,內置的 unicodedata 模塊提供了許多有用的函數來處理 Unicode 字符串。其中之一是 unicodedata.category()
函數,用於確定 Unicode 字符的類別。
Unicode 字符由一個唯一的代碼點(code point)表示。它們被分為幾個類別,如字母、數字、標點符號、符號等。這些類別通過 Unicode 標準進行定義,並具有相應的縮寫。例如,字符“a”屬於類別“L”(字母),而“3”屬於類別“N”(數字)。
import unicodedata print(unicodedata.category('a')) # Ll print(unicodedata.category('3')) # Nd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們使用 unicodedata.category()
函數來確定字符“a”和“3”的類別。函數返回相應的 Unicode 類別縮寫。“Ll”代表小寫字母,“Nd”代表十進制數。
當我們處理 Unicode 字符串時,使用 unicodedata.category()
很常見。通過它,我們可以輕鬆地確定一個字符屬於哪個類別,以便執行相應的操作。
二、unicodedata 庫——模塊和函數
unicodedata 模塊提供了許多有用的函數來處理 Unicode 字符串。這裡我們列出幾個重要的函數:
unicodedata.normalize(form, string)
該函數用於規範化 Unicode 字符串。Unicode 字符串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表示方法,例如「ñ」可以表示為一個字符(U+00F1)或者兩個字符(U+006E U+0303)。normalize() 會將這種不同的表示方法轉換為指定的格式。
import unicodedata s1 = 'man\u0303ana' # Unicode字符串 s2 = unicodedata.normalize('NFC', s1) s3 = unicodedata.normalize('NFD', s2) print(s1 == s2) # True print(s2 == s3) # False print(s3 == 'mañana') # True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們定義了一個 Unicode 字符串 s1,包含字符「ñ」的 NFD 形式。我們使用 normalize()
函數將其轉換為 NFC 形式的字符串 s2,再將其轉換回 NFD 形式的字符串 s3。我們可以看到,s1 和 s2 相等,但 s3 又與它們不相等。
unicodedata.name(ch)
該函數返回 Unicode 字符 ch 的描述。其中包括 Unicode 版本、字面值和別名等信息。
import unicodedata print(unicodedata.name('\u00E7')) # LATIN SMALL LETTER C WITH CEDILLA print(unicodedata.name('\u3042')) # HIRAGANA LETTER A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們使用 name()
函數來獲取字符「ç」和「あ」的描述信息。函數返回一個字符串,其中包括字符的名字。
三、字符的轉換——unicodedata.normalize
在處理 Unicode 字符串時,一個常見的問題是字符的規範化。Unicode 字符串可以有多個等效的表示方式,其中一些表示方式可能會干擾我們的處理。例如,「母親」在 Unicode 中有兩種表示方式:「母」(U+6B74)和「親」(U+4EB2)。我們可以使用 normalize()
函數將它們轉換為相同的表示方式,從而避免問題。
unicodedata.normalize(form, string)
normalize()
函數用於將 Unicode 字符串轉換為指定的標準形式。標準形式有四種,分別是 NFC,NFD,NFKC 和 NFKD。
import unicodedata s1 = '母親' s2 = unicodedata.normalize('NFC', s1) s3 = unicodedata.normalize('NFD', s1) s4 = unicodedata.normalize('NFKC', s1) s5 = unicodedata.normalize('NFKD', s1) print(s1) # 母親 print(s2) # 母親 print(s3) # 母親 print(s4) # 母親 print(s5) # 母親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們使用 normalize()
將字符串 s1 轉換為 NFC,NFD,NFKC 和 NFKD 四種形式。注意,NFC 和 NFKC 會將字符的多個表示方式轉換為一個;NFD 和 NFKD 會將字符轉換為它們基本的表示方式。在這個例子中,四種形式都是相同的字符串「母親」。
四、字符的數值——unicodedata.numeric(s)
與 category()
類似,unicodedata 還提供了用於處理 Unicode 字符數字屬性的函數。其中一個函數是 numeric()
函數,用於獲取 Unicode 字符的數值屬性。
unicodedata.numeric(s[, default])
numeric()
函數返回字符的數值屬性。多數 Unicode 數字字符具有一個數字值屬性,表示該字符對應數字的值。使用此函數,我們可以獲得這些字符的數值屬性。
import unicodedata print(unicodedata.numeric('1')) # 1.0 print(unicodedata.numeric('¼')) # 0.25 print(unicodedata.numeric('Ⅴ')) # 5.0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們使用 numeric()
函數來獲取數字字符「1」和分數字符「¼」以及羅馬數字字符「Ⅴ」的數值。函數返回一個浮點數表示數值屬性。特別地,對於無法解釋為數字的字符,函數返回指定的默認值。
五、最大的字符編號——unicodedata.maxunicode
unicodedata.maxunicode
變量返回 Unicode 中最大的字符編號。
import unicodedata print(unicodedata.maxunicode) # 1114111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們使用 maxunicode
變量來獲取 Unicode 中最大的字符編號。這個值是一個整數,代表了 Unicode 字符集中最大的字符編號。
原創文章,作者:FHNA,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48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