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JAVA中怎樣輸入字符串
1.首先,導入java.util.*包。
2.然後,你需要新建一個讀取標準輸入(鍵盤)的掃描器對象。
3.現在,你可以從鍵盤輸入字符串了。
擴展資料:
Java是一門面向對象編程語言,不僅吸收了C++語言的各種優點,還摒棄了C++里難以理解的多繼承、指針等概念,因此Java語言具有功能強大和簡單易用兩個特徵。Java語言作為靜態面向對象編程語言的代表,極好地實現了面向對象理論,允許程序員以優雅的思維方式進行複雜的編程 。
Java具有簡單性、面向對象、分布式、健壯性、安全性、平台獨立與可移植性、多線程、動態性等特點。
Java可以編寫桌面應用程序、Web應用程序、分布式系統和嵌入式系統應用程序等。
參考資料:java-百度百科
java8中的字符串的用法
1.
首先String不屬於8種基本數據類型,String是一個對象。
因為對象的默認值是null,所以String的默認值也是null;但它又是一種特殊的對象,有其它對象沒有的一些特性。
2.
new String()和new String(“”)都是申明一個新的空字符串,是空串不是null;
3.
String str=”kvill”;
String
str=new String (“kvill”);的區別:
在這裡,我們不談堆,也不談棧,只先簡單引入常量池這個簡單的概念。
常量池(constant
pool)指的是在編譯期被確定,並被保存在已編譯的.class文件中的一些數據。它包括了關於類、方法、接口等中的常量,也包括字符串常量。
看例1:
String
s0=”kvill”;
String
s1=”kvill”;
String
s2=”kv” + “ill”;
System.out.println(
s0==s1 );
System.out.println(
s0==s2 );
結果為:
true
true
首先,我們要知道Java會確保一個字符串常量只有一個拷貝。
因為例子中的s0和s1中的”kvill”都是字符串常量,它們在編譯期就被確定了,所以s0==s1為true;而”kv”和”ill”也都是字符串常量,當一個字符串由多個字符串常量連接而成時,它自己肯定也是字符串常量,所以s2也同樣在編譯期就被解析為一個字符串常量,所以s2也是常量池中
”kvill”的一個引用。
所以我們得出s0==s1==s2;
用new
String() 創建的字符串不是常量,不能在編譯期就確定,所以new String() 創建的字符串不放入常量池中,它們有自己的地址空間。
看例2:
String
s0=”kvill”;
String
s1=new String(”kvill”);
String
s2=”kv” + new String(“ill”);
System.out.println(
s0==s1 );
System.out.println(
s0==s2 );
System.out.println(
s1==s2 );
結果為:
false
false
false
例2中s0還是常量池中”kvill”的應用,s1因為無法在編譯期確定,所以是運行時創建的新對象”kvill”的引用,s2因為有後半部分new
String(“ill”)所以也無法在編譯期確定,所以也是一個新創建對象”kvill”的應用;明白了這些也就知道為何得出此結果了。
4.
String.intern():
再補充介紹一點:存在於.class文件中的常量池,在運行期被JVM裝載,並且可以擴充。String的intern()方法就是擴充常量池的一個方法;當一個String實例str調用intern()方法時,Java查找常量池中是否有相同Unicode的字符串常量,如果有,則返回其的引用,如果沒有,則在常量池中增加一個Unicode等於str的字符串並返回它的引用;看例3就清楚了
例3:
String
s0= “kvill”;
String
s1=new String(”kvill”);
String
s2=new String(“kvill”);
System.out.println(
s0==s1 );
System.out.println(
“**********” );
s1.intern();
s2=s2.intern();
//把常量池中“kvill”的引用賦給s2
System.out.println(
s0==s1);
System.out.println(
s0==s1.intern() );
System.out.println(
s0==s2 );
結果為:
false
**********
false
//雖然執行了s1.intern(),但它的返回值沒有賦給s1
true
//說明s1.intern()返回的是常量池中”kvill”的引用
true
最後我再破除一個錯誤的理解:
有人說,“使用String.intern()方法則可以將一個String類的保存到一個全局String表中,如果具有相同值的Unicode字符串已經在這個表中,那麼該方法返回表中已有字符串的地址,如果在表中沒有相同值的字符串,則將自己的地址註冊到表中“如果我把他說的這個全局的
String表理解為常量池的話,他的最後一句話,“如果在表中沒有相同值的字符串,則將自己的地址註冊到表中”是錯的:
看例4:
String
s1=new String(“kvill”);
String
s2=s1.intern();
System.out.println(
s1==s1.intern() );
System.out.println(
s1+” “+s2 );
System.out.println(
s2==s1.intern() );
結果:
false
kvill
kvill
true
在這個類中我們沒有聲名一個”kvill”常量,所以常量池中一開始是沒有”kvill”的,當我們調用s1.intern()後就在常量池中新添加了一個”kvill”常量,原來的不在常量池中的”kvill”仍然存在,也就不是“將自己的地址註冊到常量池中”了。
s1==s1.intern()為false說明原來的“kvill”仍然存在;
s2現在為常量池中“kvill”的地址,所以有s2==s1.intern()為true。
5.
關於equals()和==:
這個對於String簡單來說就是比較兩字符串的Unicode序列是否相當,如果相等返回true;而==是比較兩字符串的地址是否相同,也就是是否是同一個字符串的引用。
6.
關於String是不可變的
這一說又要說很多,大家只要知道String的實例一旦生成就不會再改變了,比如說:String
str=”kv”+”ill”+” “+”ans”;
就是有4個字符串常量,首先”kv”和”ill”生成了”kvill”存在內存中,然後”kvill”又和”
“ 生成 ”kvill “存在內存中,最後又和生成了”kvill
ans”;並把這個字符串的地址賦給了str,就是因為String的“不可變”產生了很多臨時變量,這也就是為什麼建議用StringBuffer的原因了,因為StringBuffer是可改變的。
java中字符串的是什麼?
java中的字符串是由多個字符組成的一串數據,字符串是常量,一旦被創建就不能改變,這是因為字符串的值是存放在方法區的常量池裡面,但是引用可以改變。字符串字面值”ab”也可以看成是一個字符串對象。
java中怎麼進行字符串替換?
使用replace方法
該方法的作用是替換字符串中所有指定的字符,然後生成一個新的字符串,例如:
String s = “abcat”;
String s1 = s.replace(‘a’,‘1’);
該代碼的作用是將字符串s中所有的字符a替換成字符1,生成的新字符串s1的值是“1bc1t”,而字符串s的內容不發生改變。如果需要將字符串中某個指定的字符串替換為其它字符串,則可以使用replaceAll方法,例如:
String s = “abatbac”;
String s1 = s.replaceAll(“ba”,“12”);
該代碼的作用是將字符串s中所有的字符串“ab”替換為“12”,生成新的字符串“a12t12c”,而字符串s的內容也不發生改變。
字符串在存儲上類似字符數組
它每一位單個元素都是能提取的,字符串的零位是它的長度,如s[0]=10,這提供給我們很多方便,例如高精度運算時每一位都能轉化為數字存入數組。
通常以串的整體作為操作對象,如:在串中查找某個子串、求取一個子串、在串的某個位置上插入一個子串以及刪除一個子串等。兩個字符串相等的充要條件是:
長度相等,並且各個對應位置上的字符都相等。設p、q是兩個串,求q在p中首次出現的位置的運算叫做模式匹配。串的兩種最基本的存儲方式是順序存儲方式和鏈接存儲方式。
原創文章,作者:VVON,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47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