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Python簡單編程
def sum(k):
s = 0
for i in range(k):
s = s + k
return(k)
n = int(input())
answer = 0
for i in range(i):
answer = answer + sum(i)
print(answer)
python 編程
代碼使用python3.x版本,依賴第三方庫openpyxl
安裝openpyxl命令如下:
pip install openpyxl
python代碼如下:
import openpyxl
import re
INPUT_FILE = ‘input.txt’
OUTPUT_FILE = ‘result.xlsx’
with open(INPUT_FILE, ‘r’, encoding=’utf-8′) as f:
wb = openpyxl.Workbook()
ws = wb.active
for line in f:
words = re.split(‘[,,\n]’, line)
vals = words[2:]
for w in vals:
try:
float(w)
except ValueError as e:
words.remove(w)
else:
if words.count(w) 1:
for i in range(words.count(w)-1):
words.remove(w)
vals = words[2:]
vals.sort(reverse=True)
if len(vals) 4:
vals = vals[:3] + vals[-1:]
words = words[:2] + vals
ws.append(words)
wb.save(OUTPUT_FILE)
若代碼格式有亂,請參照下圖:
測試結果:
python入門教程(非常詳細)
Python入門教程可以在CDSN網查看。
說道 Python,它的誕生是極具戲曲性的,據 Guido 的自述記載,Python 語言是他在聖誕節期間為了打發時間開發出來的,之所以會選擇 Python 作為該編程語言的名字,是因為 Guido 是一個叫 Monty Python 戲劇團體的忠實粉絲。
看似 Python 是“不經意間”開發出來的,但絲毫不比其它編程語言差。自 1991 年 Python 第一個公開發行版問世後,2004 年 Python 的使用率呈線性增長,不斷受到編程者的歡迎和喜愛。
2010 年,Python 榮膺 TIOBE 2010 年度語言桂冠;2017 年,IEEE Spectrum 發布的 2017 年度編程語言排行榜中,Python 位居第 1 位。
Python功能強大:
Python 強大的功能是很多用戶支持 Python 的最重要的原因,從字符串處理到複雜的 3D 圖形編程,Python 藉助擴展模塊都可以輕鬆完成。
實際上,Python 的核心模塊已經提供了足夠強大的功能,使用 Python 精心設計的內置對象可以完成許多功能強大的操作。同學,你加下我的微信:762459510 領取python福利。
Python入門編程(1)變量
在開始本次的學習之前,我們先運行一下Test1.py。程序輸出了 helloworld ,下面我們再進行一些更深入的思考,當這個文件被運行時,Python都做了些什麼。
Test1.py
在運行這個文件時,它的 .py 後綴說明這是一個Python程序,因此 編譯器 會使用 Python解釋器 來運行它。接着解釋器會讀取整個程序,並且確認其中每個單詞的含義。比如在這個程序中解釋器遇到了 print() 這個單詞,它便會把括號內的內容打印出來,而不管括號裡面是什麼。
在你編寫程序時,編譯器在會把程序中每個不同的不同用不同的顏色顯示。比如 :
print (” helloworld “)
這種非常實用的方法叫做 語法突出 。
以上這些內容只是需要進行理解即可,接下來的內容我們便需要認真學習了。
讓我們對 Test1.py 稍加修改,在這個程序中加入一個變量 sentence , 並且對print函數內的內容稍加修改,以便於讓我們更好的認識變量。
通過這個程序的運行結果我們可見,修改之後的程序與先前的程序輸出相同。在這裡我們添加了一個名為 sentence 的變量,可知:
每個變量都儲存了一個對應的值,這個值就是與變量相關聯的信息。
現在我們對這個程序再加一點點的修改:
此時可以看出,同一個變量進行了兩次不同的輸出,這便是:
你可以隨時在程序中修改變量的值,並且Python將變量的最新值記錄下來。
程序員幾乎每天都會犯錯,下面這是一種我們初學階段很有可能反的錯誤,下面我們來了解並學習如何解決它。
我們來看看這個新的程序。
Test2.py
在程序出現錯誤時,編譯器無法對其進行下一步編譯,此時編譯器便會返回給我們一個 Traceback 。其是一條記錄,它會解釋器在運行代碼時在哪裡陷入困境,以上我提供的便是變量名拼寫錯誤所被提供的 Traceback 。
編譯器已經指出,在我運行Test2.py這個程序時,我們想輸出的變量 sentece 並未被定義,程序無法找到識別我所提供的變量名。
名稱錯誤的兩種情況:1.在使用變量前未給變量賦值。2.變量名拼寫錯誤。
在我這個提供的例子中,我們只需要將 sentece 修改為 sentence 便可以使程序正確運行了。
在創建程序中的變量名和編寫代碼時不必遵循英語的語法與拼寫規則。
其實絕大多數的報錯無非是在程序的某一行多寫或少寫一個字符,或是一些邏輯性的錯誤。在閱讀Traceback以及尋找解決這些Bug的方法時我們應當 耐心 和 冷靜 。這樣會提升你解決問題的速度。
本次的文章對變量進行了初步的認識與學習,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將對更多Python中的相關知識進行闡述與學習。
本次的文章就先寫到這裡,下次我們將會進行對 數據類型 的學習。
原創文章,作者:GTIT,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4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