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C語言中的聯合又什麼?
- 2、C語言中聯合體(union)的使用
- 3、關於c語言中聯合體/共用體中數據存放的問題?
- 4、c語言中的union是什麼意思啊?
- 5、C語言裡面的聯合體和結構體有什麼區別,分別是什麼含義?感覺都是一樣的,都是類的不同特性
C語言中的聯合又什麼?
聯合又稱聯合體或共用體(union),共用體是通過成員的相互覆蓋,是的幾個不同的變量共佔一段內存,以此大道節省內存的目的。
union
data
{
int
i;
char
c;
float
f;
}
a;
上面的作用是定義聯合體,舉個例子吧,就像你定義一個整型常量,如
int
b=1
上面的那段代碼等同與int,他是告訴系統有這麼一個變量,那麼接下來就是設置一個常量了,}號後面接着的a就像int
b=1中的b一樣,系統這時就會為a這一個變量分配內存空間。
上面的聯合體里有3個成員,也就是說有3個變量,A選項就是正確的賦值方式,就像b賦值為1一樣,如果你想對具體某個成員賦值的話,就要用到“.”號或
“-”號,通常用“.”。
C語言中聯合體(union)的使用
聯合體又被稱為共用體,我個人感覺,共用體名字更合理。
和結構體同屬於C語言數據類型中的結構類型。
例如
uniuon data{ int i ; char c ;float f;}x;定義共用體類型名稱為data類型,有三個屬性,分別為
int i ; char c ;float f;這三個屬性共同佔用內存空間,所以空間佔用選屬性中佔用最多的那個,也就是float f。佔用四個字節。由於共同佔用,所以在同一時間只能保留一個屬性內容
如果為
struct data{ int i ; char c ;float f;}x;則表明定義結構體類型名稱為data類型,也是三個屬性,不過在內存中佔用的是空間大小是三個屬性之和。若int類型在編譯器中分配4字節的話,總共分配字節數位4+1+4總共9字節。
由於單獨佔用,所以在同一時間可以保留所有屬性內容
關於c語言中聯合體/共用體中數據存放的問題?
你好!!!
首先我們了解聯合體的所有成員是在內存中共享一塊內存的,在某一時刻只能有一個成員使用這個內存!!!
我們來看看一個例子:
#include stdio.h
union
{
int i;
char x[2];
}a;
void main()
{
a.x[0] = 10;
a.x[1] = 1;
printf(“%d”,a.i);
}
答案:266
解釋如下:
union
{
int i;
char x[2];
}a;
在聯合體a中定義了兩種數據類型,字符數組x以及整形變量i.其中整形變量是16位的,數組大小為2的字符數組為8X2=16位。如此一來,編譯器便會為聯合體a在內存中開闢一個16位的空間,這個空間里存儲聯合體的數據,但是這個空間只有16位,它既是整形變量的數據,也是字符數組的數據。如果你的程序從字符數組的角度解析這個空間,那麼它就是兩個字符,如果你的程序從整型的角度解析這個空間,那麼它就是一個整數。
以你的程序為例子,現在已經開闢了一個16位的空間,然後我們假定現在空間還沒有被賦值,為:
00000000 00000000
那麼在運行完代碼
a.x[0] = 10;
a.x[1] = 1;
之後,16位的空間變為:
00001010 00000001
然後程序運行
printf(“%d”,a.i);
就是把聯合體a當成一個整數來解析,而不是字符串數組。那麼這樣一來,程序就把這16位變成了一個完整的整數:
(00000001 00001010)二進制 = (266)十進制
注意,你可以看到程序在把16位弄成整數的時候把後面八位放在了前面,前面八位放在了後面。這個反序是計算機存儲結構造成的,這個和聯合體沒有直接關係。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參考彙編語言。
現在我們來看看,你給的例子:
union dt
{
int a;
char b;
double c;
}data;
此時的聯合體所佔的內存大小是8個字節,接下來執行:
data.a=5;
此此時內存中就不是空的了,也就不會是你說的是隨機數,
但是輸出:printf(“%lf”,data.c);結果是0.000000,這個結果我還不能給你準確的解釋。但是我可以肯定這與系統把double轉換成int 和int 轉化成 double 有關!!!
暫時我只能解釋這那多!!!
c語言中的union是什麼意思啊?
1.
c語言中的union
是聯合體,就是一個多個變量的結構同時使用一塊內存區域,區域的取值大小為該結構中長度最大的變量的值
2.
聯合的定義
定義一個聯合類型的一般形式為:
union
聯合名
{
成員表
};
成員表中含有若干成員,成員的一般形式為:
類型說明符
成員名
成員名的命名應符合標識符的規定。
例如:
union
perdata
{
int
class;
char
office;
};
定義了一個名為perdata的聯合類型,它含有兩個成員,一個為整型,成員名為class;另一個為字符數組,數組名為office。聯合定義之後,即可進行聯合變量說明,被說明為perdata類型的變量,可以存放整型量class或存放字符數組office。
3.
聯合變量的說明
聯合變量的說明和結構變量的說明方式相同,
也有三種形式。即先定義,再說明;定義同時說明和直接說明。以perdata類型為例,說明如下:
union
perdata
{
int
class;
char
officae;
};
union
perdata
a,b;
或者可同時說明為:
union
perdata
{
int
class;
char
office;
}a,b;
或直接說明為:
union
{
int
class;
char
office;
}a,b
經說明後的a,b變量均為perdata類型。
a,b變量的長度應等於
perdata
的成員中最長的長度,
即等於office數組的長度,共10個字節。從圖中可見,a,b變量如賦予整型值時,只使用了2個字節,而賦予字符數組時,可用10個字節。
4.
聯合變量的賦值和使用
對聯合變量的賦值,使用都只能是對變量的成員進行。
聯合變量的成員表示為:
聯合變量名.成員名
例如,a被說明為perdata類型的變量之後,可使用
a.class a.office
不允許只用聯合變量名作賦值或其它操作。
也不允許對聯合變量作初始化賦值,賦值只能在程序中進行
5.
聯合”與“結構”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兩者有本質上的不同。在結構中各成員有各自的內存空間,
一個結構變量的總長度是各成員長度之和。而在“聯合”中,各成員共享一段內存空間,
一個聯合變量的長度等於各成員中最長的長度。應該說明的是,
這裡所謂的共享不是指把多個成員同時裝入一個聯合變量內,
而是指該聯合變量可被賦予任一成員值,但每次只能賦一種值,
賦入新值則衝去舊值。聯合類型的定義和聯合變量的說明一個聯合類型必須經過定義之後,
才能把變量說明為該聯合類型。
C語言裡面的聯合體和結構體有什麼區別,分別是什麼含義?感覺都是一樣的,都是類的不同特性
聯合體與結構體是很容易混淆的概念。粗略一看,兩者無論聲明、定義還是定義對象的方式都很相似。然而這兩個東西的概念和作用實際千差萬別。
首先,聯合體的各個成員共用內存,並應該同時只能有一個成員得到這塊內存的使用權(即對內存的讀寫),而結構體各個成員各自擁有內存,各自使用互不干涉。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聯合體比結構體節約內存。
舉個例子:
typedef struct
{
int i;
int j;
}A;
typedef union
{
int i;
double j;
}U;
sizeof(A)的值是8,sizeof(U)的值也是8(不是12)。
為什麼sizeof(U)不是12呢?因為union中各成員共用內存,i和j的內存是同一塊。而且整體內存大小以最大內存的成員的劃分。即U的內存大小是double的大小,為8了。sizeof(A)大小為8,因為struct中i和j各自得到了一塊內存,每人4個字節,加起來就是8了。
了解了聯合體共用內存的概念,也就是明白了為何每次只能對其一個成員賦值了,因為如果對另一個賦值,會覆蓋了上一個成員的值。
原創文章,作者:SAVB,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45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