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如何避免Java線程死鎖
Java線程死鎖需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一直在我們不斷的使用中需要只有不斷的關鍵。不幸的是,使用上鎖會帶來其他問題。讓我們來看一些常見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法: Java線程死鎖 Java線程死鎖是一個經典的多線程問題,因為不同的線程都在等待那些根本不可能被釋放的鎖,從而導致所有的工作都無法完成。假設有兩個線程,分別代表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必須共享刀叉並輪流吃飯。他們都需要獲得兩個鎖:共享刀和共享叉的鎖。 假如線程 “A”獲得了刀,而線程“B”獲得了叉。線程“A”就會進入阻塞狀態來等待獲得叉,而線程“B”則阻塞來等待“A”所擁有的刀。這只是人為設計的例子,但儘管在運行時很難探測到,這類情況卻時常發生。雖然要探測或推敲各種情況是非常困難的,但只要按照下面幾條規則去設計系統,就能夠避免Java線程死鎖問題: 讓所有的線程按照同樣的順序獲得一組鎖。這種方法消除了 X 和 Y 的擁有者分別等待對方的資源的問題。 將多個鎖組成一組並放到同一個鎖下。前面Java線程死鎖的例子中,可以創建一個銀器對象的鎖。於是在獲得刀或叉之前都必須獲得這個銀器的鎖。 將那些不會阻塞的可獲得資源用變量標誌出來。當某個線程獲得銀器對象的鎖時,就可以通過檢查變量來判斷是否整個銀器集合中的對象鎖都可獲得。如果是,它就可以獲得相關的鎖,否則,就要釋放掉銀器這個鎖並稍後再嘗試。 最重要的是,在編寫代碼前認真仔細地設計整個系統。多線程是困難的,在開始編程之前詳細設計系統能夠幫助你避免難以發現Java線程死鎖的問題。 Volatile 變量,volatile 關鍵字是 Java 語言為優化編譯器設計的。以下面的代碼為例: 1.class VolatileTest {
2.public void foo() {
3.boolean flag = false;
4.if(flag) {
5.//this could happen
6.}
7.}
8.} 一個優化的編譯器可能會判斷出if部分的語句永遠不會被執行,就根本不會編譯這部分的代碼。如果這個類被多線程訪問, flag被前面某個線程設置之後,在它被if語句測試之前,可以被其他線程重新設置。用volatile關鍵字來聲明變量,就可以告訴編譯器在編譯的時候,不需要通過預測變量值來優化這部分的代碼。 無法訪問的Java線程死鎖有時候雖然獲取對象鎖沒有問題,線程依然有可能進入阻塞狀態。在 Java 編程中IO就是這類問題最好的例子。當線程因為對象內的IO調用而阻塞時,此對象應當仍能被其他線程訪問。該對象通常有責任取消這個阻塞的IO操作。造成阻塞調用的線程常常會令同步任務失敗。如果該對象的其他方法也是同步的,當線程被阻塞時,此對象也就相當於被冷凍住了。 其他的線程由於不能獲得對象的Java線程死鎖,就不能給此對象發消息(例如,取消 IO 操作)。必須確保不在同步代碼中包含那些阻塞調用,或確認在一個用同步阻塞代碼的對象中存在非同步方法。儘管這種方法需要花費一些注意力來保證結果代碼安全運行,但它允許在擁有對象的線程發生阻塞後,該對象仍能夠響應其他線程。 編輯推薦: 1. Java多線程優化之偏向鎖原理分析 2. Java多線程實現異步調用的方法 3. 使用Java多線程機制實現下載的方法介紹
如何避免Java多線程中的死鎖
死鎖產生的必要條件
產生死鎖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四個條件,只要其中任一條件不成立,死鎖就不會發生。
互斥條件:進程要求對所分配的資源(如打印機)進行排他性控制,即在一段時間內某 資源僅為一個進程所佔有。此時若有其他進程請求該資源,則請求進程只能等待。
不剝奪條件:進程所獲得的資源在未使用完畢之前,不能被其他進程強行奪走,即只能 由獲得該資源的進程自己來釋放(只能是主動釋放)。
請求和保持條件:進程已經保持了至少一個資源,但又提出了新的資源請求,而該資源 已被其他進程佔有,此時請求進程被阻塞,但對自己已獲得的資源保持不放。
循環等待條件:存在一種進程資源的循環等待鏈,鏈中每一個進程已獲得的資源同時被 鏈中下一個進程所請求。即存在一個處於等待狀態的進程集合{Pl, P2, …, pn},其中Pi等 待的資源被P(i+1)佔有(i=0, 1, …, n-1),Pn等待的資源被P0佔有
北大青鳥java培訓:如何避免死鎖?
什麼是死鎖,如何避免死鎖?線程A需要資源X,而線程B需要資源Y,而雙方都掌握有對方所要的資源,這種情況稱為死鎖(deadlock),或死亡擁抱(thedeadlyembrace)。
在並發程序設計中,江西電腦培訓建議死鎖(deadlock)是一種十分常見的邏輯錯誤。
通過採用正確的編程方式,死鎖的發生不難避免。
死鎖的四個必要條件在計算機專業的教材中,通常都會介紹死鎖的四個必要條件。
這四個條件缺一不可,或者說只要破壞了其中任何一個條件,死鎖就不可能發生。
我們來複習一下,這四個條件是:互斥(Mutualexclusion):存在這樣一種資源,它在某個時刻只能被分配給一個執行緒(也稱為線程)使用;持有(Holdandwait):當請求的資源已被佔用從而導致執行緒阻塞時,資源佔用者不但無需釋放該資源,而且還可以繼續請求更多資源;不可剝奪(Nopreemption):執行緒獲得到的互斥資源不可被強行剝奪,換句話說,只有資源佔用者自己才能釋放資源;環形等待(Circularwait):若干執行緒以不同的次序獲取互斥資源,從而形成環形等待的局面,想象在由多個執行緒組成的環形鏈中,每個執行緒都在等待下一個執行緒釋放它持有的資源。
解除死鎖的必要條件不難看出,在死鎖的四個必要條件中,第二、三和四項條件比較容易消除。
通過引入事務機制,往往可以消除第二、三兩項條件,方法是將所有上鎖操作均作為事務對待,一旦開始上鎖,即確保全部操作均可回退,同時通過鎖管理器檢測死鎖,並剝奪資源(回退事務)。
這種做法有時會造成較大開銷,而且也需要對上鎖模式進行較多改動。
消除第四項條件是比較容易且代價較低的辦法。
具體來說這種方法約定:上鎖的順序必須一致。
具體來說,我們人為地給鎖指定一種類似“水位”的方向性屬性。
無論已持有任何鎖,該執行緒所有的上鎖操作,必須按照一致的先後順序從低到高(或從高到低)進行,且在一個系統中,只允許使用一種先後次序。
請注意,放鎖的順序並不會導致死鎖。
也就是說,儘管按照鎖A,鎖B,放A,放B這樣的順序來進行鎖操作看上去有些怪異,但是只要大家都按先A後B的順序上鎖,便不會導致死鎖。
解決方法:1使用事務時,盡量縮短事務的邏輯處理過程,及早提交或回滾事務(細化處理邏輯,執行一段邏輯後便回滾或者提交,然後再執行其它邏輯,直到事物執行完畢提交);2設置死鎖超時參數為合理範圍,如:3分鐘-10分種;超過時間,自動放棄本次操作,避免進程懸掛; 3優化程序,檢查並避免死鎖現象出現; 4對所有的腳本和SP都要仔細測試,在正是版本之前。
5所有的SP都要有錯誤處理(通過@error) 6一般不要修改SQLSERVER事務的默認級別。
不推薦強行加鎖另外參考的解決方法:按同一順序訪問對象如果所有並發事務按同一順序訪問對象,則發生死鎖的可能性會降低。
例如,如果兩個並發事務獲得Supplier表上的鎖,然後獲得Part表上的鎖,則在其中一個事務完成之前,另一個事務被阻塞在Supplier表上。
第一個事務提交或回滾後,第二個事務繼續進行。
不發生死鎖。
將存儲過程用於所有的數據修改可以標準化訪問對象的順序。
原創文章,作者:KULQ,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42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