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多路復用技術的定義
多路復用最常用的兩個設備是:一、
多路復用器
,在發送端根據約定規則把多個低帶寬信號複合成一個高帶寬信號;二、
多路分配器
,根據約定規則再把高帶寬信號分解為多個低帶寬信號。這兩種設備統稱為多路器(mux)。
常見的多路復用技術包括頻分多路復用(fdm)、時分多路復用(tdm)、波分多路復用(wdm)和
碼分多路復用(cdma)
其中時分多路復用又包括同步時分復用和統計時分復用。.
為什麼要採用多路復用技術?
一是通信工程中用於通信線路架設的費用相當高,需要充分利用通信線路的容量;而是網絡中傳輸介質的傳輸容量都會超過單一信道傳輸的通信量,為了充分利用傳輸介質的帶寬,需要在一條物理線路上建立多條通信信道。
fdm、tdm、wdm、cdma的基本原理:
頻分多路復用的基本原理是在一條通信線路上設置多個信道,每路信道的信號以不同的載波頻率進行調製,各路信道的載波頻率互不重疊,這樣一條通信線路就可以同時傳輸多路信號。
時分多路復用是以信道傳輸時間作為分割對象,通過多個信道分配互不重疊的時間片的方法來實現,因此時分多路復用更適用於數字信號的傳輸。它又分為同步時分多路復用和統計時分多路復用。
波分多路復用是光的頻分多路復用,它是在光學系統中利用衍射光柵來實現多路不同頻率光波信號的合成與分解。
碼分多路復用也是一種共享信道的方法,每個用戶可在同一時間使用同樣的頻帶進行通信,但使用的是基於碼型的分割信道的方法,即每個用戶分配一個地址碼,各個碼型互不重又疊,通信各方之間不會相互干擾,且抗干攏能力強.碼分多路復用技術主要用於無線通信系統,特別是移動通信系統.它不僅可以提高通信的話音質量和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以及減少干擾對通信的影響,而且增大了通信系統的容量.筆記本電腦或個人數字助理(personal
data
assistant,
pda)
以及掌上電腦(handed
personal
computer,hpc)等移動性計算機的聯網通信就是使用了這種技術。
如何用8選一選擇器實現邏輯函數Y=AB’+BC’+CD’+DA’?
互補性是 a a’ = 1,其中 a 或 a’等於1。就像 b b’ = 1,c c’ = 1一樣,這被替換成了原來的邏輯表達式。Y = ab’ ac’ = ab’(c c’) ac’(b b’) = ab’ c ab’ abc’ = ab‘ c’ ab’ abc’ = m (4,5,6)。該功能用多路復用器實現,a 和 b 連接到多路復用器的 a1,a0地址輸入,c 用作數據輸入,一個標準邏輯多路復用器,4個選項1: y = a1a0’(c c’) a1a0c’ = a1‘ a0’0’ a1‘ a000 a1a0’1 a1a0’1 a1a0‘ c’。因此,1‘ a0’和1‘ a0(分別對應 d0和 d1)應該輸入‘0’級; 1‘ a0’應該輸入數據線 d2的‘1’級; 1‘ a0’對應的數據線 d3 = c 應該通過非門 d3由 c 連接; a 1 = a,a 0 = b,d 0 = 0,d 1 = 0,d 2 = 1,d 3 = c’。擴展數據的工作原理是給 a1a0一組信號,比如10,這等同於給它一個二進制數2,這等同於選擇 d2作為輸入。在這種情況下,y 的輸出是 d2的信號,等於 d2 y 剛剛輸出了某個值。多路復用器是指選擇多路數據傳輸到單一公共數據通道,數據選擇功能的邏輯電路稱為多路復用器。在多路復用數據傳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沿着這些路徑中的任何一條進行選擇的電路稱為多路復用器,也稱為多路復用器或多路復用器。多路復用器的邏輯功能是在地址選擇信號的控制下,從多路徑中選擇一條數據路徑作為輸出信號。有2-to-1,4-to-1,8-to-1和16-to-1多路轉換器,也被稱為”多路轉換器”.來源: sogou encyclopedia-multiplexer
什麼是多路解復用?
數據通信系統或計算機網絡系統中,傳輸媒體的帶寬或容量往往超過傳輸單一信號的需求,為了有效地利用通信線路,希望一個信道同時傳輸多路信號,這就是所謂的多路復用技術(MultiplexiI1g)。採用多路復用技術能把多個信號組合起來在一條物理信道上進行傳輸,在遠距離傳輸時可大大節省電纜的安裝和維護費用。頻分多路復用FDM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和時分多路復用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IIg)是兩種最常用的多路復用技術。
舉個例最簡單的例子:
從A地到B地
坐公交2塊。打車要20塊
為什麼坐公交便宜呢
這裡所講的就是“多路復用”的原理。
頻分復用 (FDM) 頻分復用按頻譜劃分信道,多路基帶信號被調製在不同的頻譜上。因此它們在頻譜上不會重疊,即在頻率上正交,但在時間上是重疊的,可以同時在一個信道內傳輸。在頻分復用系統中,發送端的各路信號m1(t),m2(t),…,mn(t)經各自的低通濾波器分別對各路載波f1(t),f2(t),…,fn(t)進行調製,再由各路帶通濾波器濾出相應的邊帶(載波電話通常採用單邊帶調製),相加後便形成頻分多路信號。在接收端,各路的帶通濾波器將各路信號分開,並分別與各路的載波f1(t),f2(t),…,fn(t)相乘,實現相干解調,便可恢復各路信號,實現頻分多路通信。為了構造大容量的頻分復用設備,現代大容量載波系列的頻譜是按模塊結構由各種基礎群組合而成。根據國際電報電話諮詢委員會(CCITT)建議,基礎群分為前群、基群、超群和主群。①前群,又稱3路群。它由3個話路經變頻後組成。各話路變頻的載頻分別為12,16,20千赫。取上邊帶,得到頻譜為12~24千赫的前群信號。②基群,又稱12路群。它由4個前群經變頻後組成。各前群變頻的載頻分別為84,96,108,120千赫。取下邊帶,得到頻譜為 60~108千赫的基群信號。基群也可由12個話路經一次變頻後組成。③超群,又稱60路群。它由5個基群經變頻後組成。各基群變頻的載頻分別為420,468,516,564,612千赫。取下邊帶,得到頻譜為312~552千赫的超群信號。④主群,又稱300路群。它由5個超群經變頻後組成。各超群變頻的載頻分別為1364,1612,1860,2108,2356千赫。取下邊帶,得到頻譜為812~2044千赫的主群信號。3個主群可組成 900路的超主群。4個超主群可組成3600路的巨群。頻分復用的優點是信道復用率高,允許復用路數多,分路也很方便。因此,頻分復用已成為現代模擬通信中最主要的一種復用方式,在模擬式遙測、有線通信、微波接力通信和衛星通信中得到廣泛應用。
編輯詞條時分多路復用
若媒體能達到的位傳輸速率超過傳輸數據所需的數據傳輸速率,則可採用時分多路復用TDM技術,也即將一條物理信道按時間分成若干個時間片輪流地分配給多個信號使用。每一時間片由復用的一個信號佔用,而不像FDM那樣,同一時間同時發送多路信號。這樣,利用每個信號在時間上的交叉,就可以在一條物理信道上傳輸多個數字信號。這種交叉可以是位一級的,也可以是由字節組成的塊或更大的信息組進行交叉。如圖2.12(b)中的多路復用器有8個輸入,每個輸入的數據速率假設為9.616ps,那麼一條容量達76.8kbps的線路就可容納8個信號源。該圖描述的時分多路復用四M方案,也稱同步(Synchronous)時分多路復用TDM,它的時間片是預先分配好的,而且是固定不變的,因此各種信號源的傳輸定時是同步的。與此相反,異步時分多路復用1DM允許動態地分配傳輸媒體的時間片。
時分多路復用TDM不僅僅局限於傳輸數字信號,也可以同時交叉傳輸模擬信號。另外,對於模擬信號,有時可以把時分多路復用和頻分多路復用技術結合起來使用。一個傳輸系統,可以頻分成許多條子通道,每條子通道再利用時分多路復用技術來細分。在寬帶局域網絡中可以使用這種混合技術。
原創文章,作者:ZJXA,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40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