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Python筆記–查找以及更改python解析器的位置
- 2、Python筆記:命令行參數解析
- 3、Python其實很簡單 第九章 列表與元組(一)
- 4、Python筆記之input和變量賦值
- 5、Python筆記-取模運算%
- 6、Python筆記:Python裝飾器
Python筆記–查找以及更改python解析器的位置
1.
2.
3.圖中箭頭所指即為python解析器的位置
4.在pychram:file-settings-python interpreter-設置-add-new environment-base interpreter將路徑粘到這裡選擇exe文件-existing environment同理
Python筆記:命令行參數解析
有些時候我們需要通過命令行將參數傳遞給腳本,C語言中有個getopt()方法,python中也有個類似的命令行參數解析方法getopt()。python也提供了比getopt()更簡潔的argparse方法。另外,sys模塊也可以實現簡單的參數解析,本文將對這3種命令行參數解析方法簡要介紹。
sys.argv是傳入的參數列表,sys.argv[0]是當前python腳本的名稱,sys.argv[1]表示第一個參數,以此類推。
命令行運行:
可以看到傳入的參數通過sys.argv來獲取,它就是一個參數列表。
python的getopt與C語言的的getopt()函數類似。相比於sys模塊,支持長參數和短參數,並對參數解析賦值。但它需要結合sys模塊進行參數解析,語法格式如下:
短參數為單個英文字母,如果必須賦值需要在後面加英文冒號( : ),長參數一般為字符串(相比短參數,更能說明參數含義),如果必須賦值需要在後面加等號( = )。
命令行運行:
注意:短參數(options)和長參數(long_options)不需要一一對應,可以任意順序,也可以只有短參數或者只有長參數。
argparse模塊提供了很多可以設置的參數,例如參數的默認值,幫助消息,參數的數據類型等。argparse類主要包括ArgumentParser、add_argument和parse_args三個方法。
下面介紹這三個函數的使用方法。
argparse默認提供了 -h | –help 參數:
命令行運行:
下面列出部分參數:
下面來添加參數:
命令行運行:
parse_args() 方法用於解析參數,在前面的示例代碼中使用parse_args方法來提取參數值,對於無效或者錯誤的參數會打印錯誤信息和幫助信息:
命令行運行:
本文介紹了Python的三種命令行參數解析方法sys.argv、getopt和argparse,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getopt和argparse兩種方法相比來說,建議選擇argparse,代碼量更少更簡潔。更詳細的使用方法參考官方文檔:
–THE END–
Python其實很簡單 第九章 列表與元組(一)
在前面,我們要保存一個數據,需要先定義一個變量,而且一個變量中只能保存一個數據。譬如,語句:a1=1,值“1”就被保存了,但要保存“2”,就還需要再定義一個變量:a2=2……這樣以來,隨着數據的增多,豈不是要定義更多的變量嗎?
可以使用一個新的數據類型,它記錄很多數據,並且將它們按照順序存儲在連續的內存空間中,這便是序列。Python中有5種常用的序列結構,分別是列表、元組、集合、字典和字符串。
9.1列表
語法格式:
listname=[element1,element2,element3,……,elementn]
其中,listname為列表名,element1,element2,element3,……,elementn表示列表中的元素。各個元素的數據類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通常元素的類型都是相同的,含義也是相同的。
如:
list1=[‘風’,’馬‘,’牛’,1,2,3,’a’,’b’,’c’]就沒有太多的實際用途。
list2=[‘張三’,’男’,18,’13901001000′]雖然元素的類型不同,但表示了同一個人的信息。
1、訪問列表元素
列表中元素的索引號從0開始標記,訪問列表元素時,可以直接按照索引號讀取。
如:
list2=[‘張三’,’男’,18,’13901001000′]
print(list2[1]) #輸出列表中索引號為1的元素
輸出結果:男
和字符串一樣,序列都是可以使用切片操作的。
如:
print(list2[:2])
輸出結果:[‘張三’, ‘男’]
print(list2[2:])
輸出結果:[18, ‘13901001000’]
2、使用range()函數創建數值列表
格式:range(start, stop [,step]) ;start 指的是計數起始值,默認是 0;stop 指的是計數結束值,但不包括 stop ;step 是步長,默認為 1,不可以為 0 。range() 方法生成一段左閉右開的整數範圍。
可以使用range()函數創建數值列表,如:
list1=list(range(10,20,2))
print(list1)
運行結果:[10, 12, 14, 16, 18]
3、刪除列表
語法格式如下:
del listname
其中,listname為要刪除列表的名稱。
刪除列表與刪除變量的方法是完全一樣的,前面已經介紹過了。
4、遍歷列表
常用的遍歷列表的方法有是利用for語句,舉例如下:
list1=list(range(10))
for item in list1:
print(item,end=’ ‘) # end=’ ‘表示以空格結束,如果不寫這個參數,相當於默認值end=’ ’
輸出結果:0 1 2 3 4 5 6 7 8 9
為了獲取列表元素的索引值,就需要使用enumerate()函數。
list1=list(range(10,20,2))
for index,item in enumerate(list1):
print(index,’-‘,item,end=’ ‘)
輸出結果:0 – 10 1 – 12 2 – 14 3 – 16 4 – 18
5、追加、修改和刪除列表元素
追加元素
list1=[‘春’,’夏’,’秋’]
list1.append(‘冬’)
list1
[‘春’, ‘夏’, ‘秋’, ‘冬’]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使用“+”號將兩個序列連接起來。如:
list1=[‘春’,’夏’,’秋’]
list1=list1+[‘冬’]
print(list1)
輸出結果為:[‘春’, ‘夏’, ‘秋’, ‘冬’]
注意,下面的做法是錯誤的:
list1=[‘春’,’夏’,’秋’]
list1=list1+’冬’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 line 1, in
list1=list1+’冬’
TypeError: can only concatenate list (not “str”) to list
從這個提示可知,列表只能與列表連接,而不能與字符串連接。
修改元素
list1[2]=’autumn’ #通過索引對元素直接賦值
print(list1)
[‘春’, ‘夏’, ‘autumn’, ‘冬’]
刪除元素
del list1[2] #通過索引直接刪除元素
print(list1)
[‘春’, ‘夏’, ‘冬’]
6、列表元素排序
在討論列表元素排序時,為了將有序列表變成無序列表,這裡用到了shuffle()函數,但它不是Python的內置函數,需要先使用import語句將random模塊包含進來,這樣才能像使用內置函數那樣使用擴展模塊中的函數。
import random #導入random模塊
list1=list(range(10)) #生成列表,元素為0到9的整數。
list1
[0, 1, 2, 3, 4, 5, 6, 7, 8, 9]
random.shuffle(list1) #用random包中的shuffle()函數將list1中元素次序打亂
list1
[8, 6, 3, 5, 0, 7, 1, 9, 2, 4]
list1.sort() #對list1升序排列
list1
[0, 1, 2, 3, 4, 5, 6, 7, 8, 9]
random.shuffle(list1) #將list1順序重新打亂
list1
[5, 9, 7, 8, 4, 3, 2, 0, 6, 1]
list1.sort(reverse=True) #對list1降序排列
list1
[9, 8, 7, 6, 5, 4, 3, 2, 1, 0]
方法sort()的語法格式:
listname.sort(key=None,reverse=False)
其中,listname表示要排序的列表;key表示指定一個鍵,如”key=str.lower”表示排序時不區分字母大小寫;reverse為True表示降序排列(為默認值,可省缺),為False表示升序排列。
還有一個函數sorted(),功能與方法sort()相似。格式如下:
sorted(listname,key=None,reverse=False)
7、 利用列表推導式快速生成一個列表
例1:生成指定範圍的數值列表。
import random
list1=[random.randint(0,20) for i in range(10)]
list1
[16, 20, 19, 6, 5, 7, 10, 5, 12, 5] #生成了包含10個值在0到20之間的元素構成的列表。
例2:根據現有列表生成新的列表。
radius=list(range(1,6)) #生成列表 radius保存半徑的值
radius
[1, 2, 3, 4, 5]
s=[round(2*3.14*r,2) for r in radius]
#生成列表s,將計算得到的周長值保存起來,其中round()可以保留指定小數位,格式 round(var, n),var為變量名,n為指定保留小數位。
s
[6.28, 12.56, 18.84, 25.12, 31.4]
例3:從列表中選擇符合條件的元素組成新的列表。
score=[98,65,77,56,82,89] #列表score用來存儲成績
good=[x for x in score if x=80]
#從列表score中選取=80的元素存入新列表good中
good
[98, 82, 89]
count()、index()和sum()方法
count()方法
用於統計指定元素在列表中出現的次數。
例:
list1=[‘a’,’b’,’c’,’d’,’e’,’f’,’c’,’d’,’e’,’a’,’b’,’c’,’d’]
num=list1.count(‘c’) #統計列表list1中’c’的個數
num
3
index()方法
用於獲取指定元素在列表中第一次出現的索引值。
list1=[‘a’,’b’,’c’,’d’,’e’,’f’,’c’,’d’,’e’,’a’,’b’,’c’,’d’]
position=list1.index(‘c’)
position
2
sum()方法
用於計算數值列表中全部或指定元素的和。
list1=[1,2,3,4,5]
total=sum(list1) #計算列表list1中全部元素的和
total
15
total=sum(list1,1) #在列表list1全部元素的和後,在加上參數(“1”)的值
total
16
total=sum(list1[:2]) #計算切片list1[:2]中各元素的和
total
3
二維列表
格式:listname[下標1][下標2]
其中,listname表示列表的名稱,下標1表示列表中的行號,下標2表示列表中的列號。對於n行m列的二維列表,第一個元素的行號和列號都是0,最後一個元素的行號和列號都是n-1。如下所示:
list[0][0] list[0][1] list[0][2] ………… list[0][m-1]
list[1][0] list[1][1] list[1][2] ………… list[1][m-1]
……
……
list[n-1][0] list[n-1][1] list[n-1][2] ………… list[n-1][m-1]
通俗地講,如果一個列表中的元素本身就是一個列表,則這個列表就是一個二維列表。
如:
list1=[‘a1′,’b1′,’c1′,’d1’]
list2=[‘a2′,’b2′,’c2′,’d2’]
list3=[‘a3′,’b3′,’c3′,’d3’]
listtwo=[list1,list2,list3]
listtwo
[[‘a1’, ‘b1’, ‘c1’, ‘d1’], [‘a2’, ‘b2’, ‘c2’, ‘d2’], [‘a3’, ‘b3’, ‘c3’, ‘d3’]]
如果要查看二維列表listtwo按照行、列的排列,可以運行如下代碼:
for i in range(3):
for j in range(4):
print(listtwo[i][j],end=’ ‘)
print()
運行結果:
a1 b1 c1 d1
a2 b2 c2 d2
a3 b3 c3 d3
如果要讀取二維列表中的某一行,可以使用如下方法:
listtwo[2] #讀取第3行的元素(注意索引號都是從0開始的)
[‘a3’, ‘b3’, ‘c3’, ‘d3’]
如果要讀取某一個元素的值,可以使用如下方法:
listtwo[2][2] #讀取第3行第3列的元素
‘c3’
Python筆記之input和變量賦值
在Python中,默認所有正確的語法,包括標點符號都是【英文】,若輸入了中文標點,則會報錯【syntaxError:invalid syntax】(語法錯誤:無效語法)
Print() 打印內容
1. 輸出顯示數字:print(0),結果是0
2. 輸出顯示運算:print(1+1),結果是2
3. 輸出任意內容,只要用單引號’括起來即可:print(‘牛’),結果是牛
4. 若碰到輸出的內容,比如英文里有單引號的,則兩種方法:
4.1 使用雙引號括”起來即可:print(“Let’s go!”),結果是Let’s go!
4.2 使用轉義字符\’: print(‘Let\’s go!’)
5. 若輸出的內容里,需要換行,則有兩種方法:
5.1 需要用到三引號”’括起來即可:print(”’第一行
第二行”’)
結果如下:
第一行
第二行
5.2 使用轉義字符:\n
Print(“第一行\n第二行”)
######延伸########
轉義字符的用法:反斜杠+想要實現的轉義功能首字母
eg:\n: newline 換行
\b: backspace 退格
\r: return 回車
常用的轉義字符總結如下所示:
變量:
命名規範:
• 只能是一個詞;
• 只能包含字母、數字和下劃線;
• 不能以數字開頭;
• 盡量描述包含的數據內容;
• 不要使用python函數名或關鍵字;
賦值符號 = 不是左邊等於右邊的意思,而是把右邊的內容放到左邊的盒子里,盒子也是有容量大小之分的,且有後來者居上的特性;
Eg: a=2 表示將2放到a這個盒子里;
a==2 表示a等於2
Python筆記-取模運算%
對於該算術運算符: % ,取模運算存在如下定理:
對於一個正整數 而言,一定存在等式 ,代表 可以被拆分成最多 個 並且餘下一個 ,此時稱 。
例如:正整數 17,存在等式 17 = 3 * 5 + 2,即 17 % 5 = 2.
這裡介紹一下數學中的一種運算, 取余運算 。
兩者在對正整數的運算中完全沒有區別,但是對於負整數的運算,則會存在一定的區別。
但是要記住下面這句話,就可以很好的進行區分:
取余公式中的k要向0靠攏,也就是如果大於等於0,那就要向下取整;如果小於0,那就要向上取整。
取模公式中的k要向負無窮靠攏,不管什麼情況,都是向下取整。
或者是
向上取整 math.ceil() 可以理解成 要選擇大於等於該數值的整數部分的最小整數;
向下取整 math.floor() 可以理解成 要選擇小於等於該數值的整數部分的最大整數。
也就是:
下面做些實際運算,加深一下印象:
Python筆記:Python裝飾器
裝飾器是通過裝飾器函數修改原函數的一些功能而不需要修改原函數,在很多場景可以用到它,比如① 執行某個測試用例之前,判斷是否需要登錄或者執行某些特定操作;② 統計某個函數的執行時間;③ 判斷輸入合法性等。合理使用裝飾器可以極大地提高程序的可讀性以及運行效率。本文將介紹Python裝飾器的使用方法。
python裝飾器可以定義如下:
輸出:
python解釋器將test_decorator函數作為參數傳遞給my_decorator函數,並指向了內部函數 wrapper(),內部函數 wrapper() 又會調用原函數 test_decorator(),所以decorator()的執行會先打印’this is wrapper’,然後打印’hello world’, test_decorator()執行完成後,打印 ‘bye’ ,*args和**kwargs,表示接受任意數量和類型的參數。
裝飾器 my_decorator() 把真正需要執行的函數 test_decorator() 包裹在其中,並且改變了它的行為,但是原函數 test_decorator() 不變。
一般使用如下形式使用裝飾器:
@my_decorator就相當於 decorator = my_decorator(test_decorator) 語句。
內置裝飾器@functools.wrap可用於保留原函數的元信息(將原函數的元信息,拷貝到對應的裝飾器函數里)。先來看看沒有使用functools的情況:
輸出:
從上面的輸出可以看出test_decorator() 函數被裝飾以後元信息被wrapper() 函數取代了,可以使用@functools.wrap裝飾器保留原函數的元信息:
輸出:
裝飾器可以接受自定義參數。比如定義一個參數來設置裝飾器內部函數的執行次數:
輸出:
Python 支持多個裝飾器嵌套:
裝飾的過程:
順序從裡到外:
test_decorator(‘hello world’) 執行順序和裝飾的過程相反。
輸出:
類也可以作為裝飾器,類裝飾器主要依賴__call__()方法,是python中所有能被調用的對象具有的內置方法(python魔術方法),每當調用一個類的實例時,__call__()就會被執行一次。
下面的類裝飾器實現統計函數執行次數:
輸出:
下面介紹兩種裝飾器使用場景
統計函數執行所花費的時間
輸出:
在使用某些web服務時,需要先判斷用戶是否登錄,如果沒有登錄就跳轉到登錄頁面或者提示用戶登錄:
–THE END–
原創文章,作者:XNOW,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38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