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andas:重要的數據處理庫
Pandas是Python中一個很重要的數據處理庫,提供了類似Excel表格的數據結構,可以用於數據清洗、聚合、重構、分組、統計等操作。使用Pandas創建的數據結構,例如DataFrame、Series等,可以直接讀取和寫入多種文件格式,包括CSV、HTML、JSON、SQL等。同時,Pandas還提供了靈活和高效的數據讀取和寫入函數,能夠處理非常大的數據集。
下面是一個使用Pandas清洗和統計數據的例子:假設有一個在線商店的銷售數據文件sales.csv,其中包含了訂單號、訂單日期、商品名、商品價格、購買數量、顧客ID等信息。我們可以使用Pandas進行讀取,清洗,聚合和統計這些數據,例如:
import pandas as pd # 讀取CSV文件 df = pd.read_csv('sales.csv') # 清洗數據:去掉價格為0的記錄,添加“總價”列 df = df[df['price']>0] df['total_price'] = df['price']*df['quantity'] # 分組統計:每個顧客購買的總商品數量和總價值平均數 customer_data = df.groupby('customer_id')['quantity', 'total_price'].sum() customer_data['avg_quantity'] = customer_data['quantity']/customer_data.index.size customer_data['avg_price'] = customer_data['total_price']/customer_data.index.size # 輸出結果 print(customer_data.head())
這個代碼片段首先讀取了CSV文件,然後進行了數據清洗操作:去掉價格為0的記錄,並添加了一個“總價”列,該列是商品數量和價格的積。接下來,將數據按顧客ID分組,並統計了每個顧客的總商品數量和總價值平均數。最後,輸出了結果,可以看到每個顧客的總商品數量、總價值和平均單價。
二、NumPy:高性能的數值計算庫
NumPy是Python中一個高性能的數值計算庫,提供了數組、矩陣和各種數學運算函數,被廣泛應用於科學計算、統計建模、機器學習等領域。與Python內置的列表相比,NumPy數組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豐富的數學函數,可以大大提高數值計算的效率。
下面是一個使用NumPy進行矩陣運算的例子:計算兩個矩陣的乘積。假設有兩個矩陣A和B,A的大小為3×2,B的大小為2×4,我們需要計算它們的乘積C=A×B,可以使用NumPy中的dot函數進行計算,例如:
import numpy as np # 定義兩個矩陣A和B A = np.array([[1, 2], [3, 4], [5, 6]]) B = np.array([[1, 2, 3, 4], [5, 6, 7, 8]]) # 計算矩陣乘積C=A×B C = np.dot(A, B) # 輸出結果 print(C)
這個代碼片段首先定義了兩個矩陣A和B,然後使用NumPy中的dot函數計算它們的乘積C。最後,輸出了結果,可以看到C的大小為3×4,是兩個矩陣的乘積。
三、Matplotlib:數據可視化庫
Matplotlib是Python中一個經典的數據可視化庫,可以用於繪製各種2D和3D圖表,包括線圖、散點圖、柱狀圖、餅圖、等高線圖等。Matplotlib通過提供豐富的繪圖函數和選項,使得用戶可以輕鬆地創建大量類型的圖表,並且可以方便地控制圖像的布局、顏色、字體等。
下面是一個使用Matplotlib進行數據可視化的例子:繪製兩個數據點集在二維平面上的散點圖。假設有兩個數據點集X和Y,每個點集包含了10個點的二維坐標,我們想要將它們繪製在同一個圖像中,可以使用Matplotlib中的scatter函數,例如: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定義兩個點集X和Y X = np.random.rand(10, 2) Y = np.random.rand(10, 2) # 繪製散點圖 plt.scatter(X[:, 0], X[:, 1], c='b', label='X') plt.scatter(Y[:, 0], Y[:, 1], c='r', label='Y') plt.legend() plt.show()
這個代碼片段首先定義了兩個點集X和Y,每個點集包含了10個點的二維坐標。然後,使用Matplotlib中的scatter函數繪製了兩個散點圖,分別使用藍色和紅色表示點集X和Y,同時添加了圖例。最後,使用show函數顯示圖像。
四、Scikit-learn:機器學習庫
Scikit-learn是Python中一個流行的機器學習庫,提供了多種機器學習算法、數據預處理、特徵工程、模型選擇和評估等功能。Scikit-learn的算法實現和API接口都比較簡單和統一,使得用戶可以方便地使用和比較不同的算法,並且可以輕鬆地將它們應用於自己的數據集上。
下面是一個使用Scikit-learn進行分類的例子:使用邏輯回歸算法對鳶尾花數據集進行分類。這個數據集包含了150個樣本,每個樣本包含了4個特徵:花萼長度、花萼寬度、花瓣長度和花瓣寬度,以及一個類別標籤:山鳶尾、變色鳶尾、維吉尼亞鳶尾。我們可以將這個數據集分為訓練集和測試集,使用邏輯回歸算法對訓練集進行訓練,並預測測試集的類別,例如: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 加載鳶尾花數據集 iris = datasets.load_iris() X, y = iris.data, iris.target # 將數據集分為訓練集和測試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0) # 訓練邏輯回歸模型 clf = LogisticRegression() clf.fit(X_train, y_train) # 預測測試集 y_pred = clf.predict(X_test) # 計算預測精度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print('Accuracy:', accuracy)
這個代碼片段首先使用Scikit-learn中的datasets模塊加載了鳶尾花數據集,並將它劃分為訓練集和測試集。然後,使用Scikit-learn中的LogisticRegression模塊訓練了一個邏輯回歸模型,使用訓練集進行擬合。接下來,使用訓練好的模型對測試集進行預測,得到預測結果y_pred。最終,使用accuracy_score函數計算了預測精度,並輸出結果。
原創文章,作者:UOIL,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37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