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字典是一種非常常用的數據結構,它由鍵值對組成,可以存儲、修改和刪除各種信息。在Python3.3版本之後,為了更方便地修改字典對象,新增了許多可變視圖方法,這些方法不僅可以對字典進行修改操作,還可以通過視圖對象實時反映字典的變化。本篇文章將從多個角度詳細闡述Python字典的可變視圖方法。
一、keys()方法
keys()方法返回一個由字典所有鍵組成的可迭代視圖對象,可以方便地獲取字典的所有鍵,也可以用來檢查一個鍵是否在字典中。
# 示例代碼1 d = {'a': 1, 'b': 2, 'c': 3} keys = d.keys() print(keys) # dict_keys(['a', 'b', 'c']) print('a' in keys) # True print('d' in keys) # False # 示例代碼2 d = {'a': 1, 'b': 2, 'c': 3} for key in d.keys(): print(key, d[key])
上面的示例代碼1中,對字典d進行keys()方法調用,返回的可迭代視圖對象包含所有鍵。接着用in關鍵字對可迭代視圖對象進行判斷,檢查鍵是否在字典中。示例代碼2展示了如何使用keys()方法遍歷字典中的所有鍵值對。
二、values()方法
values()方法返回一個由字典所有值組成的可迭代視圖對象,可以方便地獲取字典的所有值,也可以用來檢查一個值是否在字典中。
# 示例代碼1 d = {'a': 1, 'b': 2, 'c': 3} values = d.values() print(values) # dict_values([1, 2, 3]) print(1 in values) # True print(4 in values) # False # 示例代碼2 d = {'a': 1, 'b': 2, 'c': 3} for value in d.values(): print(value)
上面的示例代碼1中,對字典d進行values()方法調用,返回的可迭代視圖對象包含所有值。接着用in關鍵字對可迭代視圖對象進行判斷,檢查值是否在字典中。示例代碼2展示了如何使用values()方法遍歷字典中的所有鍵值對。
三、items()方法
items()方法返回一個由字典所有鍵值對組成的可迭代視圖對象,可以方便地獲取字典的所有鍵值對,也可以用來檢查一個鍵值對是否在字典中。
# 示例代碼1 d = {'a': 1, 'b': 2, 'c': 3} items = d.items() print(items) # dict_items([('a', 1), ('b', 2), ('c', 3)]) print(('a', 1) in items) # True print(('d', 4) in items) # False # 示例代碼2 d = {'a': 1, 'b': 2, 'c': 3} for key, value in d.items(): print(key, value)
上面的示例代碼1中,對字典d進行items()方法調用,返回的可迭代視圖對象包含所有鍵值對。接着用in關鍵字對可迭代視圖對象進行判斷,檢查鍵值對是否在字典中。示例代碼2展示了如何使用items()方法遍歷字典中的所有鍵值對。
四、popitem()方法
popitem()方法隨機彈出字典中的一個鍵值對,並返回該鍵值對,常用於獲取並刪除字典中的最後一個鍵值對。
# 示例代碼 d = {'a': 1, 'b': 2, 'c': 3} key, value = d.popitem() print(key, value) # c 3 print(d) # {'a': 1, 'b': 2}
上面的示例代碼中,對字典d進行popitem()方法調用,彈出並返回一個隨機的鍵值對。我們可以看到彈出的鍵值對是最後一個鍵值對,因為在Python3.7之前,字典是無序的。
五、setdefault()方法
setdefault()方法和get()方法類似,都可以用來獲取字典中的鍵對應的值,如果鍵不存在則可以設置默認值。但是setdefault()方法不僅可以用來獲取鍵對應的值,還可以設置鍵值對。
# 示例代碼1 d = {'a': 1, 'b': 2, 'c': 3} value = d.setdefault('d', 4) print(value) # 4 print(d) # {'a': 1, 'b': 2, 'c': 3, 'd': 4} # 示例代碼2 d = {'a': 1, 'b': 2, 'c': 3} value = d.setdefault('a', 4) print(value) # 1 print(d) # {'a': 1, 'b': 2, 'c': 3}
上面的示例代碼1中,對字典d進行setdefault()方法調用,設置了鍵值對’d’:4,並返回設置的值4。我們可以看到,字典d中新增了鍵值對’d’:4。示例代碼2中,對字典d進行setdefault()方法調用,獲取鍵’a’對應的值1,並不會修改字典d。
六、update()方法
update()方法可以用來合併兩個字典,把一個字典中的鍵值對更新到另一個字典中。
# 示例代碼 d1 = {'a': 1, 'b': 2} d2 = {'c': 3, 'd': 4} d1.update(d2) print(d1) # {'a': 1, 'b': 2, 'c': 3, 'd': 4}
上面的示例代碼中,對字典d1進行update()方法調用,將字典d2中的鍵值對合併到d1中。
七、小結
本篇文章詳細闡述了Python字典的可變視圖方法,包括keys()、values()、items()、popitem()、setdefault()和update()方法,並給出了相應的示例代碼。這些方法不僅可以用來操作字典,還可以通過視圖對象實時反映字典的變化,十分方便。在實際開發中,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來操作字典。
原創文章,作者:RXGK,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3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