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java多線程有幾種實現方法
- 2、如何用Java編寫多線程
- 3、java多線程編程中涉及的基礎知識點?
- 4、什麼是多線程編程
- 5、java多線程編程如何控制執行順序
- 6、北大青鳥設計培訓:Java多線程問題總結?
java多線程有幾種實現方法
繼承Thread類來實現多線程:
當我們自定義的類繼承Thread類後,該類就為一個線程類,該類為一個獨立的執行單元,線程代碼必須編寫在run()方法中,run方法是由Thread類定義,我們自己寫的線程類必須重寫run方法。
run方法中定義的代碼為線程代碼,但run方法不能直接調用,如果直接調用並沒有開啟新的線程而是將run方法交給調用的線程執行
要開啟新的線程需要調用Thread類的start()方法,該方法自動開啟一個新的線程並自動執行run方法中的內容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結果: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java多線程的啟動順序不一定是線程執行的順序,各個線程之間是搶佔CPU資源執行的,所有有可能出現與啟動順序不一致的情況。
CPU的調用策略:
如何使用CPU資源是由操作系統來決定的,但操作系統只能決定CPU的使用策略不能控制實際獲得CPU執行權的程序。
線程執行有兩種方式:
1.搶佔式:
目前PC機中使用最多的一種方式,線程搶佔CPU的執行權,當一個線程搶到CPU的資源後並不是一直執行到此線程執行結束,而是執行一個時間片後讓出CPU資源,此時同其他線程再次搶佔CPU資源獲得執行權。
2.輪循式;
每個線程執行固定的時間片後讓出CPU資源,以此循環執行每個線程執行相同的時間片後讓出CPU資源交給下一個線程執行。
如何用Java編寫多線程
在java中要想實現多線程,有兩種手段,一種是繼續Thread類,另外一種是實現Runable接口。
對於直接繼承Thread的類來說,代碼大致框架是:
?
123456789101112 class 類名 extends Thread{ 方法1; 方法2; … public void run(){ // other code… } 屬性1; 屬性2; … }
先看一個簡單的例子: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 * @author Rollen-Holt 繼承Thread類,直接調用run方法 * */class hello extends Thread { public hello() { } public hello(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5; i++) { System.out.println(name + “運行 ” + i);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ello h1=new hello(“A”); hello h2=new hello(“B”); h1.run(); h2.run(); } private String name; }
【運行結果】:
A運行 0
A運行 1
A運行 2
A運行 3
A運行 4
B運行 0
B運行 1
B運行 2
B運行 3
B運行 4
我們會發現這些都是順序執行的,說明我們的調用方法不對,應該調用的是start()方法。
當我們把上面的主函數修改為如下所示的時候:
?
123456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ello h1=new hello(“A”); hello h2=new hello(“B”); h1.start(); h2.start(); }
然後運行程序,輸出的可能的結果如下:
A運行 0
B運行 0
B運行 1
B運行 2
B運行 3
B運行 4
A運行 1
A運行 2
A運行 3
A運行 4
因為需要用到CPU的資源,所以每次的運行結果基本是都不一樣的,呵呵。
注意:雖然我們在這裡調用的是start()方法,但是實際上調用的還是run()方法的主體。
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能直接調用run()方法呢?
我的理解是:線程的運行需要本地操作系統的支持。
如果你查看start的源代碼的時候,會發現: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tart() { /** * This method is not invoked for the main method thread or “system” * group threads created/set up by the VM. Any new functionality added * to this method in the future may have to also be added to the VM. * * A zero status value corresponds to state “NEW”. */ if (threadStatus != 0 || this != me) throw new 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 group.add(this); start0(); if (stopBeforeStart) { stop0(throwableFromStop); } } private native void start0();
注意我用紅色加粗的那一條語句,說明此處調用的是start0()。並且這個這個方法用了native關鍵字,次關鍵字表示調用本地操作系統的函數。因為多線程的實現需要本地操作系統的支持。
但是start方法重複調用的話,會出現java.lang.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異常。
通過實現Runnable接口:
大致框架是:
?
123456789101112 class 類名 implements Runnable{ 方法1; 方法2; … public void run(){ // other code… } 屬性1; 屬性2; … }
來先看一個小例子吧: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 * @author Rollen-Holt 實現Runnable接口 * */class hello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hello() { } public hello(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5; i++) { System.out.println(name + “運行 ” + i);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ello h1=new hello(“線程A”); Thread demo= new Thread(h1); hello h2=new hello(“線程B”); Thread demo1=new Thread(h2); demo.start(); demo1.start(); } private String name; }
【可能的運行結果】:
線程A運行 0
線程B運行 0
線程B運行 1
線程B運行 2
線程B運行 3
線程B運行 4
線程A運行 1
線程A運行 2
線程A運行 3
線程A運行 4
關於選擇繼承Thread還是實現Runnable接口?
其實Thread也是實現Runnable接口的:
?
12345678 class 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 //… public void run() { if (target != null) { target.run(); } } }
其實Thread中的run方法調用的是Runnable接口的run方法。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Thread和Runnable都實現了run方法,這種操作模式其實就是代理模式。關於代理模式,我曾經寫過一個小例子呵呵,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
Thread和Runnable的區別:
如果一個類繼承Thread,則不適合資源共享。但是如果實現了Runable接口的話,則很容易的實現資源共享。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 * @author Rollen-Holt 繼承Thread類,不能資源共享 * */class hello extends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7; i++) { if (count 0) { System.out.println(“count= ” + count–);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ello h1 = new hello(); hello h2 = new hello(); hello h3 = new hello(); h1.start(); h2.start(); h3.start(); } private int count = 5; }
【運行結果】:
count= 5
count= 4
count= 3
count= 2
count= 1
count= 5
count= 4
count= 3
count= 2
count= 1
count= 5
count= 4
count= 3
count= 2
count= 1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這個是一個買票系統的話,如果count表示的是車票的數量的話,說明並沒有實現資源的共享。
我們換為Runnable接口: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 * @author Rollen-Holt 繼承Thread類,不能資源共享 * */class hello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7; i++) { if (count 0) { System.out.println(“count= ” + count–);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ello he=new hello(); new Thread(he).start(); } private int count = 5; }
【運行結果】:
count= 5
count= 4
count= 3
count= 2
count= 1
總結一下吧:
實現Runnable接口比繼承Thread類所具有的優勢:
1):適合多個相同的程序代碼的線程去處理同一個資源
2):可以避免java中的單繼承的限制
3):增加程序的健壯性,代碼可以被多個線程共享,代碼和數據獨立。
所以,本人建議大家勁量實現接口。
?
java多線程編程中涉及的基礎知識點?
線程設計在軟件開發領域中是非常常見的一個設計構成,今天昆明北大青鳥就一起來了解一下,java多線程編程中都涉及到了哪些基礎知識點。
順序
用於表示多個操作“依次處理”。比如把十個操作交給一個人來處理時,這個人要一個一個地按順序來處理
並行
用於標識多個操作“同時處理”。比如十個操作分給兩個人處理時,這兩個人就會並行來處理。
並發
相對於順序和並行來說比較抽象,用於表示“將一個操作分割成多個部分並且允許無序處理”。比如將十個操作分成相對獨立的兩類,這樣便能夠開始並發處理了。如果一個人來處理,這個人就是順序處理分開的並發操作,而如果是兩個人,這兩個人就可以並行處理同一個操作。
總結
多線程程序都是並發處理的。如果CPU只有一個,那麼並發處理就是順序執行的,而如果有多個CPU,那麼並發處理就可能會並行運行。
等待隊列
所有實例都擁有一個等待隊列,它是在實例的wait方法執行後停止操作的線程隊列。就好比為每個實例準備的線程休息室
在執行wait方法後,線程便會暫停操作,進入等待隊列這個休息室。除非發生下列某一情況,否則線程會一直在等待隊列中休眠。
有其他線程的notify方法來喚醒線程
有其他線程的notifyAll方法來喚醒線程
有其他線程的interrupt方法來喚醒線程
wait方法超時
notify方法
該方法會將等待隊列中的一個線程去除。同wait方法一樣,若要執行notify方法,線程也必須持有要調用的實例的鎖。
notifyAll方法
notify方法僅喚醒一個線程,而notifyAll則喚醒所有線程,這是兩者之間的區別
同wait方法和notify方法一樣,notifyAll方法也只能由持有要調用的實例鎖的線程調用
notify和notifyAll選擇
notify方法和notifyAll方法非常相似,到底該使用哪個?
實際上,這很難選擇,由於notify喚醒的線程較少,所以處理速度要比使用notifyAll時快。但使用notify時,如果處理不好,程序便可能會停止。一般來說,使用notifyAll時的代碼要比使用notify時的更為健壯。
什麼是多線程編程
多線程編程技術是Java語言的重要特點。多線程編程的含義是將程序任務分成幾個並行的子任務。特別是在網絡編程中,你會發現很多功能是可以並發執行的。比如網絡傳輸速度較慢、用戶輸入速度較慢,你可以用兩個獨立的線程去完成這兩個功能,而不影響正常的顯示或其它功能。多線程是與單線程比較而言的,普通的Windows採用單線程程序結構,其工作原理是:主程序有一個消息循環,不斷從消息隊列中讀入消息來決定下一步所要乾的事情,一般是針對一個函數,只有等這個函數執行完之後,主程序才能接收另外的消息來執行。比如子函數功能是在讀一個網絡數據,或讀一個文件,只有等讀完這個數據或文件才能接收下一個消息。在執行這個子函數過程中你什麼也不能幹。但往往讀網絡數據和等待用戶輸入有很多時間處於等待狀態,多線程利用這個特點將任務分成多個並發任務後,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Java中的線程類1.擴展java.lang.Thread類,用它覆蓋Thread類的run方法。2.生成實現java.lang.Runnable接口的類並將其它的實例與java.lang.Thread實例相關聯。Thread類是負責向其它類提供線程支持的最主要的類,要使用一個類具有線程功能,在Java中只要簡單地從Thread類派生一個子類就可以了擴展Thread類,如printThread.java。Thread類最重要的方法是run方法。run方法是新線程執行的方法,因此生成java.lang.Thread的子類時,必須有相應的run方法。//PrintThread.javapublic class PrintThread extends Thread//繼承Tread類private int count=0//定義一個count變量用於統計打印的次數並共享變量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main方法開始PrintThread p=new PrintThread//創建一個線程實例p.start//執行線程for{;;}//主線程main方法執行一個循環,for執行一個死循環count++System.out.printcount+″:Main\n″//主線程中打印count+“main”變量的值,並換行public void run//線程類必須有的run()方法for{;;}count++System.out.printcount+″:Thread\n″上面這段程序便是繼承java.lang.Tread並覆蓋run的方法。用Java虛擬機啟動程序時,這個程序會先生成一個線程並調用程序主類的main方法。這個程序中的main方法生成新線程,連接打印“Thread”。在啟動線程之後,主線程繼續打印“Main”。編譯並執行這個程序,然後立即按“Ctrl+C”鍵中斷程序,你會看到上面所述的兩個線程不斷打印出:XXX:main…..XXX:Thread….XXX代表的是數字,也就是上面count的值。在筆者的機器上,不同時刻這兩個線程打印的次數不一樣,先打印20個main(也就是先執行20次主線程)再打印出50次Thread,然後再打印main……提示:為了便於查看該程序的執行結果,你可以將執行結果導入一個文本文件,然後打開這個文件查看各線程執行的情況。如運行:javac PrintThread.javaJava PrintThread1.txt第一個命令javacPrintThread.java是編譯java程序,第二個是執行該程序並將結果導入1.txt文件。當然你可以直接執行命令:java
java多線程編程如何控制執行順序
thread類是被繼承的,執行的時候調用的是繼承它的子類,但java一般實現多線程不是繼承thread類,而是實現runnable接口,因為java不能多重繼承,所以繼承thread類後就不能繼承別的類了。
只要實現runnable接口(或繼承了thread類)就可以實現多線程。
比如說有a b c d e五個類都實現runnable接口(或繼承了thread類)
你先進了main方法,就創建了一個線程,這個線程是main方法的
你調用a的run()方法,就又創建一個線程,這個線程是a方法的。
如果還不懂得話建議你去看看什麼叫繼承和接口,基礎差的話理解起來有點困難
北大青鳥設計培訓:Java多線程問題總結?
Java多線程分類中寫了21篇多線程的文章,21篇文章的內容很多,個人認為,學習,內容越多、越雜的知識,越需要進行深刻的總結,這樣才能記憶深刻,將知識變成自己的。
java課程培訓機構認為這篇文章主要是對多線程的問題進行總結的,因此羅列了多個多線程的問題。
這些多線程的問題,有些來源於各大網站、有些來源於自己的思考。
(1)發揮多核CPU的優勢隨着工業的進步,現在的筆記本、台式機乃至商用的應用服務器至少也都是雙核的,4核、8核甚至16核的也都不少見,如果是單線程的程序,那麼在雙核CPU上就浪費了50%,在4核CPU上就浪費了75%。
單核CPU上所謂的”多線程”那是假的多線程,同一時間處理器只會處理一段邏輯,只不過線程之間切換得比較快,看着像多個線程”同時”運行罷了。
多核CPU上的多線程才是真正的多線程,它能讓你的多段邏輯同時工作,多線程,可以真正發揮出多核CPU的優勢來,達到充分利用CPU的目的。
(2)防止阻塞從程序運行效率的角度來看,單核CPU不但不會發揮出多線程的優勢,反而會因為在單核CPU上運行多線程導致線程上下文的切換,而降低程序整體的效率。
但是單核CPU我們還是要應用多線程,就是為了防止阻塞。
試想,如果單核CPU使用單線程,那麼只要這個線程阻塞了,比方說遠程讀取某個數據吧,對端遲遲未返回又沒有設置超時時間,那麼你的整個程序在數據返回回來之前就停止運行了。
多線程可以防止這個問題,多條線程同時運行,哪怕一條線程的代碼執行讀取數據阻塞,也不會影響其它任務的執行。
(3)便於建模這是另外一個沒有這麼明顯的優點了。
假設有一個大的任務A,單線程編程,那麼就要考慮很多,建立整個程序模型比較麻煩。
但是如果把這個大的任務A分解成幾個小任務,任務B、任務C、任務D,分別建立程序模型,並通過多線程分別運行這幾個任務,那就簡單很多了。
原創文章,作者:QZCQ,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3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