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C語言] 運行C程序的步驟?
(1)上機輸入和編輯源程序。通過鍵盤向計算機輸入程序,如發現有錯誤,要及時改正。最後將此源程序以文件形式存放在自己指定的文件夾內(如果不特別指定,一般存放在用戶當前目錄下),文件用.c作為後綴,生成源程序文件,如f.c。
(2)對源程序進行編譯,先用C編譯系統提供的“預處理器”(又稱“預處理程序”或“預編譯器”)對程序中的預處理指令進行編譯預處理。例如,對於#includestdio.h指令來說,就是將stdio.h頭文件的內容讀進來,取代#includestdio.h>行。由預處理得到的信息與程序其他部分一起組成一個完整的、可以用來進行正式編譯的源程序,然後由編譯系統對該源程序進行編譯。
編譯的作用首先是對源程序進行檢查,判定它有無語法方面的錯誤,如有,則發出“出錯信息”,告訴編程人員認真檢查改正。修改程序後重新進行編譯,如果還有錯,再發出“出錯信息”。如此反覆進行,直到沒有語法錯誤為止。這時,編譯程序自動把源程序轉換為二進制形式的目標程序(在Visual C++中後綴為.obj,如f.obj)。如果不特別指定,此目標程序一般也存放在用戶當前目錄下,此時源文件沒有消失。
在用編譯系統對源程序進行編譯時,自動包括了預編譯和正式編譯兩個階段,一氣呵成。用戶不必分別發出二次指令。
(3)進行連接處理。經過編譯所得到的二進制目標文件(後綴為.obj)還不能供計算機直接執行。前面已說明:一個程序可能包含若干個源程序文件,而編譯是以源程序文件為對象的,一次編譯只能得到與一個源程序文件相對應的目標文件(也稱目標模塊),它只是整個程序的一部分。必須把所有的編譯後得到的目標模塊連接裝配起來,再與函數庫相連接成一個整體,生成一個可供計算機執行的目標程序,稱為可執行程序(executive program),在Visual C++中其後綴為.exe,如f.exe。
即使一個程序只包含一個源程序文件,編譯後得到的目標程序也不能直接運行,也要經過連接階段,因為要與函數庫進行連接,才能生成可執行程序。
以上連接的工作是由一個稱為“連接編輯程序”(linkage editor)的軟件來實現的。
(4)運行可執行程序,得到運行結果。
以上過程如圖1.2所示。其中實線表示操作流程,虛線表示文件的輸入輸出。例如,編輯後得到一個源程序文件f.c,然後在進行編譯時再將源程序文件f.c輸入,經過編譯源程序,找出問題,修改源程序,並重新編譯,直到無錯為止。有時編譯過程未發現錯誤,能生成可執行程序,但是運行的結果不正確。一般情況下,這不是語法方面的錯誤,而可能是程序邏輯方面的錯誤,例如計算公式不正確、賦值不正確等,應當返回檢查源程序,並改正錯誤。
為了編譯、連接和運行C程序,必須要有相應的編譯系統。目前使用的很多C編譯系統都是集成開發環境(IDE)的,把程序的編輯、編譯、連接和運行等操作全部集中在一個界面上進行,功能豐富,使用方便,直觀易用。
1、一個C程序的執行是從______。
一個C語言的執行是從本程序的main函數開始,到main函數結束。
但需要注意的是,也是有特殊情況的,若是代碼中出現了exit函數,則直接結束程序,對於這一點還是需要了解的。
關於c語言需要了解的是,C語言用scanf()、printf()函數作入輸入、輸出函數,相對來說用法較複雜。而且C語言的最大優點是編譯後代碼運行效率接近彙編程序,速度快,資源佔用少。因此早期很多重要應用軟件、支撐軟件甚至系統軟件是用C語言編寫。
其特點
簡潔緊湊、靈活方便
C語言一共只有32個關鍵字,9種控制語句,程序書寫自由,主要用小寫字母表示。它把高級語言的基本結構和語句與低級語言的實用性結合起來。 C 語言可以象彙編語言一樣對位、字節和地址進行操作, 而這三者是計算機最基本的工作單元。
運算符豐富
C的運算符包含的範圍很廣泛,共有種34個運算符。C語言把括號、賦值、強制類型轉換等都作為運算符處理。從而使C的運算類型極其豐富表達式類型多樣化,靈活使用各種運算符可以實現在其它高級語言中難以實現的運算。
數據結構豐富
C的數據類型有:整型、實型、字符型、數組類型、指針類型、結構體類型、共用體類型等。能用來實現各種複雜的數據類型的運算。並引入了指針概念,使程序效率更高。另外C語言具有強大的圖形功能, 支持多種顯示器和驅動器。且計算功能、邏輯判斷功能強大。
在一個C語言程序的執行是從( )。 A) 本程序的main函數開始,到main函數結束。 B)
從main函數開始到main函數結束。
答案選A。
C語言常考考點:
1、一個C語言源程序可以由一個或多個源文件組成。
2、每個源文件可由一個或多個函數組成。
3、一個源程序不論由多少個文件組成,都有一個且只能有一個main函數,即主函數。是整個程序的入口。
4、源程序中可以有預處理命令(包括include 命令,ifdef、ifndef命令、define命令),預處理命令通常應放在源文件或源程序的最前面。
5、每一個說明,每一個語句都必須以分號結尾。但預處理命令,函數頭和花括號“}”之後不能加分號。(結構體、聯合體、枚舉型的聲明的“}”後要加“ ;”。)
6、標識符,關鍵字之間必須至少加一個空格以示間隔。若已有明顯的間隔符,也可不再加空格來間隔。
擴展資料:
C語言是一門通用計算機編程語言,廣泛應用於底層開發。C語言的設計目標是提供一種能以簡易的方式編譯、處理低級存儲器、產生少量的機器碼以及不需要任何運行環境支持便能運行的編程語言。
儘管C語言提供了許多低級處理的功能,但仍然保持着良好跨平台的特性,以一個標準規格寫出的C語言程序可在許多電腦平台上進行編譯,甚至包含一些嵌入式處理器(單片機或稱MCU)以及超級電腦等作業平台。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為了避免各開發廠商用的C語言語法產生差異,由美國國家標準局為C語言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美國國家標準語法,稱為ANSI C,作為C語言最初的標準。[1] 目前2011年12月8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發布的C11標準是C語言的第三個官方標準,也是C語言的最新標準,該標準更好的支持了漢字函數名和漢字標識符,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漢字編程。
C語言是一門面向過程的計算機編程語言,與C++,Java等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有所不同。
其編譯器主要有Clang、GCC、WIN-TC、SUBLIME、MSVC、Turbo C等。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C語言
原創文章,作者:MJWQ,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33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