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適應閾值分割
自適應閾值分割算法是數字圖像處理中的一種重要技術。它在二值化圖像時,將每個像素點周圍的灰度值範圍與該像素點的灰度值之間建立一個相應的數學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確定每個像素點的二值化閾值,以實現各個像素點的各自二值化。這種算法是一種局域性的算法。
自適應閾值分割在實際操作中,比全局閾值分割更加精準,並且具有更強的普適性。
二、自適應閾值算法缺點
自適應閾值算法也有其缺點。這種算法需要大量的計算,對計算機的運行速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對圖像處理來說,自適應閾值是影響二值化效果的重要參數,需要進行良好的調整。
三、自適應閾值原理
自適應閾值原理是以每個像素點周圍作為計算基礎,以該像素點的灰度值為閾值,分割出二值化像素的算法。也就是說,它是基於像素點周圍的灰度值範圍,確定該像素點二值化閾值的算法。
四、自適應閾值公式
自適應閾值公式就是用數學的方式,將每個像素點周圍的灰度值範圍與該像素點的灰度值之間建立一個相應的數學模型。具體公式如下:
T(x,y) = mean(x,y) - k * std(x,y)
其中,T(x,y)表示像素點(x,y)的二值化閾值;mean(x,y)表示像素點(x,y)周圍的灰度均值;std(x,y)表示像素點(x,y)周圍的灰度標準差;k是一個係數,用來控制閾值的大小。
五、自適應閾值二值化
自適應閾值二值化就是以自適應閾值公式計算出的二值化閾值進行像素點二值化的操作。
實際操作中,可以將圖像分成若干個小塊,對每個小塊分別進行自適應閾值計算和二值化,在拼接後得到最終的二值化圖像。
六、自適應閾值算法
自適應閾值算法分為全局自適應閾值算法和局部自適應閾值算法兩種。
全局自適應閾值算法是將整個圖像看成一個整體,對其進行二值化的算法。而局部自適應閾值算法是將圖像分成若干個小塊,對每個小塊分別進行自適應閾值計算和二值化,在拼接後得到最終的二值化圖像。
七、自適應閾值法公式
自適應閾值法公式是一種局部自適應閾值算法的公式。它是先將圖像分成若干個小塊,然後對每個小塊應用自適應閾值公式計算出二值化閾值,最後將各個小塊的二值化結果拼接起來,得到最終的二值化圖像。
自適應閾值法公式如下:
T(x,y) = k * mean(x,y) - (1-k) * median(x,y)
其中,T(x,y)表示像素點(x,y)的二值化閾值;mean(x,y)表示像素點(x,y)周圍的灰度均值;median(x,y)表示像素點(x,y)周圍的灰度中位數;k是一個係數,用來控制閾值的大小。
八、自適應閾值處理
自適應閾值處理是指對圖像進行自適應閾值算法處理的過程。在處理中,需要對閾值進行調整,以達到較好的二值化效果。
一種常用的方法是通過觀察二值化結果,對閾值進行調整,直到達到預期的效果為止。
九、自適應閾值迭代算法
自適應閾值迭代算法是一種自適應閾值算法,它能夠自動調整閾值,達到更好的二值化效果。
該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先給定一個初始閾值,然後通過不斷地迭代計算,調整閾值,直到達到預期的效果為止。
十、自適應閾值化處理圖像文字選取
自適應閾值化處理圖像文字選取是指利用自適應閾值算法對圖像進行二值化處理,以選取出圖像中的文字信息。
在實際操作中,可以通過調整閾值和應用自適應閾值迭代算法等方式,達到最好的二值化效果,並且選取出需要的文字信息。
代碼示例
以下是Python中OpenCV庫的自適應閾值化的實現代碼:
import cv2 #讀取圖像 img = cv2.imread('test.jpg') #轉灰度圖 gray = cv2.cvtColor(img, cv2.COLOR_BGR2GRAY) #自適應閾值化處理 thresh = cv2.adaptiveThreshold(gray, 255, cv2.ADAPTIVE_THRESH_MEAN_C, cv2.THRESH_BINARY, 11, 2) #顯示結果 cv2.imshow('result', thresh) cv2.waitKey(0) cv2.destroyAllWindows()
在這個示例中,使用了OpenCV庫中的adaptiveThreshold()函數來實現自適應閾值化處理。其中,參數cv2.ADAPTIVE_THRESH_MEAN_C表示採用基於均值的自適應閾值算法,參數11表示每個小塊的大小,參數2表示閾值的大小。
通過調整這些參數,可以得到不同的二值化效果。
原創文章,作者:ZNWO,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31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