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解釋mysql中什麼是索引?它的作用是什麼?
- 2、在mysql數據庫中為字段添加索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好處,謝謝!!
- 3、mysql索引有什麼用?
- 4、mysql索引有哪幾種
- 5、mySQL的索引功能
解釋mysql中什麼是索引?它的作用是什麼?
索引的意義 ·索引在數據庫中的作用相當於目錄在書籍中的作用類似,都用來提高查找信息的速度。 ·索引是一個表中所包含值的列表,其中註明了表中包含各個值的行所在的存儲位置,使用索引查找數據時,先從索引對象中獲得相關列的存儲位置,然後再直接去其存儲位置查找所需信息,這樣就無需對這個表進行掃描,從而可以快速的找到所需數據。
在mysql數據庫中為字段添加索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好處,謝謝!!
在mysql數據庫中為字段添加索引,意思是對數據庫某個表中一列或若干列值的集合和相應的指向表中物理標識這些值的數據頁進行排序,它是邏輯指針清單。
索引提供指向存儲在表的指定列中的數據值的指針,然後根據指定的排序順序對這些指針排序。數據庫使用索引以找到特定值,然後順指針找到包含該值的行。這樣可以使對應於表的SQL語句執行得更快,可快速訪問數據庫表中的特定信息。
擴展資料:
當現有數據中存在重複的鍵值時,大多數數據庫不允許將新創建的唯一索引與表一起保存。數據庫還可能防止添加將在表中創建重複鍵值的新數據。例如,如果在 employee 表中職員的姓 (lname) 上創建了唯一索引,則任何兩個員工都不能同姓。
對某個列建立UNIQUE索引後,插入新記錄時,數據庫管理系統會自動檢查新紀錄在該列上是否取了重複值,在CREATE TABLE 命令中的UNIQE約束將隱式創建UNIQUE索引。
mysql索引有什麼用?
先正面回答你的問題
數據是否重複不是建立索引的重要依據,甚至都不是依據。
只要不完全重複(所有元組的該元素都一樣),那麼建立索引就是有意義的。
即使當前數據完全重複,也不是不能建立索引,這種情況有點複雜,不細說了。
對於你後面的疑問,可以給你一個如何建立索引的忠告,“如何查就如何建”。
索引的建立,唯一的原因就是為了查詢(廣義的查詢),實際上建立索引會使得數據存儲所佔空間變大,有時索引所佔的空間會查過數據本身的空間。索引的建立也會使得數據插入時變慢,特殊情況下,慢的難以忍受,所以dba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檢查索引層級並優化。
索引建立的唯一好處,就是按照索引查詢時,變快了。type,status這2個字段是否適合建立索引,就要看你是否要按照這2個字段進行檢索。而檢索的順序決定了如何建立索引。
對於索引類型和索引方式,我建議就
normal
和
btree
就適用於大多數情況。若你參與的是一個大數據處理項目,對數據存儲和檢索有特別要求,那麼需要分析多個層面,比如數據吞吐量、數據的方差、平均差等等很多參數才考慮是否用聚集索引等(mysql好像還沒聚集索引),至於是否是唯一索引,我建議不使用,即使能判定數據是唯一的也不要用,全文索引也沒有必要。
mysql索引有哪幾種
在mysql中,索引是一種特殊的數據庫結構,由數據表中的一列或多列組合而成,可以用來快速查詢數據表中有某一特定值的記錄。
通過索引,查詢數據時不用讀完記錄的所有信息,而只是查詢索引列即可。
通過索引,查詢數據時不用讀完記錄的所有信息,而只是查詢索引列。否則,數據庫系統將讀取每條記錄的所有信息進行匹配。
可以把索引比作新華字典的音序表。例如,要查“庫”字,如果不使用音序,就需要從字典的 400 頁中逐頁來找。但是,如果提取拼音出來,構成音序表,就只需要從 10 多頁的音序表中直接查找。這樣就可以大大節省時間。
因此,使用索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數據庫的查詢速度,還有效的提高了數據庫系統的性能。
索引的優缺點
索引有其明顯的優勢,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點。
優點
索引的優點如下:
1、通過創建唯一索引可以保證數據庫表中每一行數據的唯一性。
2、可以給所有的 MySQL 列類型設置索引。
3、可以大大加快數據的查詢速度,這是使用索引最主要的原因。
4、在實現數據的參考完整性方面可以加速表與表之間的連接。
5、在使用分組和排序子句進行數據查詢時也可以顯著減少查詢中分組和排序的時間
缺點
增加索引也有許多不利的方面,主要如下:
1、創建和維護索引組要耗費時間,並且隨着數據量的增加所耗費的時間也會增加。
2、索引需要佔磁盤空間,除了數據表占數據空間以外,每一個索引還要佔一定的物理空間。如果有大量的索引,索引文件可能比數據文件更快達到最大文件尺寸。
3、當對表中的數據進行增加、刪除和修改的時候,索引也要動態維護,這樣就降低了數據的維護速度。
使用索引時,需要綜合考慮索引的優點和缺點。
mySQL的索引功能
索引是一種特殊的文件(InnoDB 數據表上的索引是表空間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們包含着對數據表裡所有記錄的引用指針。索引不是萬能的,索引可以加快數據檢索操作,但會使數據修改操作變慢。每修改數據記錄,索引就必須刷新一次。為了在某種程度上彌補這一缺陷,許多 SQL 命令都有一個 DELAY_KEY_WRITE 項。這個選項的作用是暫時制止 MySQL 在該命令每插入一條新記錄和每修改一條現有之後立刻對索引進行刷新,對索引的刷新將等到全部記錄插入/修改完畢之後再進行。在需要把許多新記錄插入某個數據表的場合,DELAY_KEY_WRITE 選項的作用將非常明顯。另外,索引還會在硬盤上佔用相當大的空間。因此應該只為最經常查詢和最經常排序的數據列建立索引。注意,如果某個數據列包含許多重複的內容,為它建立索引就沒有太大的實際效果。
從理論上講,完全可以為數據表裡的每個字段分別建一個索引,但 MySQL 把同一個數據表裡的索引總數限制為16個。
1.InnoDB 數據表的索引
與 InnoDB數據表相比,在 InnoDB 數據表上,索引對 InnoDB 數據表的重要性要大得多。在 InnoDB 數據表上,索引不僅會在搜索數據記錄時發揮作用,還是數據行級鎖定機制的苊、基礎。“數據行級鎖定”的意思是指在事務操作的執行過程中鎖定正在被處理的個別記錄,不讓其他用戶進行訪問。這種鎖定將影響到(但不限於)SELECT、LOCKINSHAREMODE、SELECT、FORUPDATE 命令以及 INSERT、UPDATE 和 DELETE 命令。出於效率方面的考慮,InnoDB 數據表的數據行級鎖定實際發生在它們的索引上,而不是數據表自身上。顯然,數據行級鎖定機制只有在有關的數據表有一個合適的索引可供鎖定的時候才能發揮效力。
2.限制
如果 WHERE 子句的查詢條件里有不等號(WHERE coloum !=),MySQL 將無法使用索引。類似地,如果 WHERE 子句的查詢條件里使用了函數(WHERE DAY(column)=),MySQL 也將無法使用索引。在 JOIN 操作中(需要從多個數據表提取數據時),MySQL 只有在主鍵和外鍵的數據類型相同時才能使用索引。
如果 WHERE 子句的查詢條件里使用比較操作符 LIKE 和 REGEXP,MySQL 只有在搜索模板的第一個字符不是通配符的情況下才能使用索引。比如說,如果查詢條件是 LIKE ‘abc%‘,MySQL 將使用索引;如果查詢條件是 LIKE ‘%abc’,MySQL 將不使用索引。
在 ORDER BY 操作中,MySQL 只有在排序條件不是一個查詢條件表達式的情況下才使用索引。(雖然如此,在涉及多個數據表查詢里,即使有索引可用,那些索引在加快 ORDER BY 方面也沒什麼作用)。如果某個數據列里包含許多重複的值,就算為它建立了索引也不會有很好的效果。比如說,如果某個數據列里包含的凈是些諸如 “0/1” 或 “Y/N” 等值,就沒有必要為它創建一個索引。 1.普通索引
普通索引(由關鍵字 KEY 或 INDEX 定義的索引)的唯一任務是加快對數據的訪問速度。因此,應該只為那些最經常出現在查詢條件(WHERE column =)或排序條件(ORDER BY column)中的數據列創建索引。只要有可能,就應該選擇一個數據最整齊、最緊湊的數據列(如一個整數類型的數據列)來創建索引。
2.唯一索引
普通索引允許被索引的數據列包含重複的值。比如說,因為人有可能同名,所以同一個姓名在同一個“員工個人資料”數據表裡可能出現兩次或更多次。
如果能確定某個數據列將只包含彼此各不相同的值,在為這個數據列創建索引的時候就應該用關鍵字UNIQUE 把它定義為一個唯一索引。這麼做的好處:一是簡化了 MySQL 對這個索引的管理工作,這個索引也因此而變得更有效率;二是 MySQL 會在有新記錄插入數據表時,自動檢查新記錄的這個字段的值是否已經在某個記錄的這個字段里出現過了;如果是,MySQL 將拒絕插入那條新記錄。也就是說,唯一索引可以保證數據記錄的唯一性。事實上,在許多場合,人們創建唯一索引的目的往往不是為了提高訪問速度,而只是為了避免數據出現重複。
3.主索引
在前面已經反覆多次強調過:必須為主鍵字段創建一個索引,這個索引就是所謂的“主索引”。主索引與唯一索引的唯一區別是:前者在定義時使用的關鍵字是 PRIMARY 而不是 UNIQUE。
4.外鍵索引
如果為某個外鍵字段定義了一個外鍵約束條件,MySQL 就會定義一個內部索引來幫助自己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去管理和使用外鍵約束條件。
5.複合索引
索引可以覆蓋多個數據列,如像 INDEX (columnA, columnB) 索引。這種索引的特點是 MySQL 可以有選擇地使用一個這樣的索引。如果查詢操作只需要用到 columnA 數據列上的一個索引,就可以使用複合索引 INDEX(columnA, columnB)。不過,這種用法僅適用於在複合索引中排列在前的數據列組合。比如說,INDEX (A,B,C) 可以當做 A 或 (A,B) 的索引來使用,但不能當做 B、C 或 (B,C) 的索引來使用。 在為 CHAR 和 VARCHAR 類型的數據列定義索引時,可以把索引的長度限制為一個給定的字符個數(這個數字必須小於這個字段所允許的最大字符個數)。這麼做的好處是可以生成一個尺寸比較小、檢索速度卻比較快的索引文件。在絕大多數應用里,數據庫中的字符串數據大都以各種各樣的名字為主,把索引的長度設置為10~15 個字符已經足以把搜索範圍縮小到很少的幾條數據記錄了。在為 BLOB 和 TEXT 類型的數據列創建索引時,必須對索引的長度做出限制;MySQL 所允許的最大索引全文索引文本字段上的普通索引只能加快對出現在字段內容最前面的字符串(也就是字段內容開頭的字符)進行檢索操作。如果字段里存放的是由幾個、甚至是多個單詞構成的較大段文字,普通索引就沒什麼作用了。這種檢索往往以的形式出現,這對 MySQL 來說很複雜,如果需要處理的數據量很大,響應時間就會很長。
這類場合正是全文索引(full-textindex)可以大顯身手的地方。在生成這種類型的索引時,MySQL 將把在文本中出現的所有單詞創建為一份清單,查詢操作將根據這份清單去檢索有關的數據記錄。全文索引即可以隨數據表一同創建,也可以等日後有必要時再使用下面這條命令添加:
ALTER TABLE tablename ADD FULLTEXT(column1,column2)有了全文索引,就可以用 SELECT 查詢命令去檢索那些包含着一個或多個給定單詞的數據記錄了。下面是這類查詢命令的基本語法:
SELECT * FROM tablename
WHERE MATCH (column1,column2) AGAINST(‘word1′,’word2′,’word3’)
上面這條命令將把 column1 和 column2 字段里有 word1、word2 和 word3 的數據記錄全部查詢出來。
註解:InnoDB 數據表不支持全文索引。 只有當數據庫里已經有了足夠多的測試數據時,它的性能測試結果才有實際參考價值。如果在測試數據庫里只有幾百條數據記錄,它們往往在執行完第一條查詢命令之後就被全部加載到內存里,這將使後續的查詢命令都執行得非常快–不管有沒有使用索引。只有當數據庫里的記錄超過了 1000 條、數據總量也超過了 MySQL 服務器上的內存總量時,數據庫的性能測試結果才有意義。
在不確定應該在哪些數據列上創建索引的時候,人們從 EXPLAIN SELECT 命令那裡往往可以獲得一些幫助。這其實只是簡單地給一條普通的 SELECT 命令加一個 EXPLAIN 關鍵字作為前綴而已。有了這個關鍵字,MySQL 將不是去執行那條 SELECT 命令,而是去對它進行分析。MySQL 將以表格的形式把查詢的執行過程和用到的索引等信息列出來。
在 EXPLAIN 命令的輸出結果里,第1列是從數據庫讀取的數據表的名字,它們按被讀取的先後順序排列。type列指定了本數據表與其它數據表之間的關聯關係(JOIN)。在各種類型的關聯關係當中,效率最高的是 system,然後依次是 const、eq_ref、ref、range、index 和 All(All 的意思是:對應於上一級數據表裡的每一條記錄,這個數據表裡的所有記錄都必須被讀取一遍——這種情況往往可以用一索引來避免)。
possible_keys 數據列給出了 MySQL 在搜索數據記錄時可選用的各個索引。key 數據列是 MySQL 實際選用的索引,這個索引按字節計算的長度在 key_len 數據列里給出。比如說,對於一個 INTEGER 數據列的索引,這個字節長度將是4。如果用到了複合索引,在 key_len 數據列里還可以看到 MySQL 具體使用了它的哪些部分。作為一般規律,key_len 數據列里的值越小越好。
ref 數據列給出了關聯關係中另一個數據表裡的數據列的名字。row 數據列是 MySQL 在執行這個查詢時預計會從這個數據表裡讀出的數據行的個數。row 數據列里的所有數字的乘積可以大致了解這個查詢需要處理多少組合。
最後,extra 數據列提供了與 JOIN 操作有關的更多信息,比如說,如果 MySQL 在執行這個查詢時必須創建一個臨時數據表,就會在 extra 列看到 usingtemporary 字樣。
原創文章,作者:ZC4HA,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29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