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python數據挖掘——文本分析
- 2、python程序算一元二次方程的實驗報告
- 3、Python主要內容學的是什麼?
- 4、Python爬蟲(七)數據處理方法之JSON
- 5、python請用遞歸算法編程解決漢諾塔問題 在線等
python數據挖掘——文本分析
作者 | zhouyue65
來源 | 君泉計量
文本挖掘:從大量文本數據中抽取出有價值的知識,並且利用這些知識重新組織信息的過程。
一、語料庫(Corpus)
語料庫是我們要分析的所有文檔的集合。
二、中文分詞
2.1 概念:
中文分詞(Chinese Word Segmentation):將一個漢字序列切分成一個一個單獨的詞。
eg:我的家鄉是廣東省湛江市–我/的/家鄉/是/廣東省/湛江市
停用詞(Stop Words):
數據處理時,需要過濾掉某些字或詞
√泛濫的詞,如web、網站等。
√語氣助詞、副詞、介詞、連接詞等,如 的,地,得;
2.2 安裝Jieba分詞包:
最簡單的方法是用CMD直接安裝:輸入pip install jieba,但是我的電腦上好像不行。
後來在這裡:下載了jieba0.39解壓縮後 放在Python36Libsite-packages裡面,然後在用cmd,pip install jieba 就下載成功了,不知道是是什麼原因。
然後我再anaconda 環境下也安裝了jieba,先在Anaconda3Lib這個目錄下將jieba0.39的解壓縮文件放在裡面,然後在Anaconda propt下輸入 pip install jieba,如下圖:
2.3 代碼實戰:
jieba最主要的方法是cut方法:
jieba.cut方法接受兩個輸入參數:
1) 第一個參數為需要分詞的字符串
2)cut_all參數用來控制是否採用全模式
jieba.cut_for_search方法接受一個參數:需要分詞的字符串,該方法適合用於搜索引擎構建倒排索引的分詞,粒度比較細
注意:待分詞的字符串可以是gbk字符串、utf-8字符串或者unicode
jieba.cut以及jieba.cut_for_search返回的結構都是一個可迭代的generator,可以使用for循環來獲得分詞後得到的每一個詞語(unicode),也可以用list(jieba.cut(…))轉化為list代碼示例( 分詞 )
輸出結果為: 我 愛
Python
工信處
女幹事
每月 經過 下屬 科室 都 要 親口
交代
24 口 交換機 等 技術性 器件 的 安裝
工作
分詞功能用於專業的場景:
會出現真武七截陣和天罡北斗陣被分成幾個詞。為了改善這個現象,我們用導入詞庫的方法。
但是,如果需要導入的單詞很多,jieba.add_word()這樣的添加詞庫的方法就不高效了。
我們可以用jieba.load_userdict(‘D:PDM2.2金庸武功招式.txt’)方法一次性導入整個詞庫,txt文件中為每行一個特定的詞。
2.3.1 對大量文章進行分詞
先搭建語料庫:
分詞後我們需要對信息處理,就是這個分詞來源於哪個文章。
四、詞頻統計
3.1詞頻(Term Frequency):
某個詞在該文檔中出現的次數。
3.2利用Python進行詞頻統計
3.2.1 移除停用詞的另一種方法,加if判斷
代碼中用到的一些常用方法:
分組統計:
判斷一個數據框中的某一列的值是否包含一個數組中的任意一個值:
取反:(對布爾值)
四、詞雲繪製
詞雲(Word Cloud):是對文本中詞頻較高的分詞,給與視覺上的突出,形成“關鍵詞渲染”,從而國旅掉大量的文本信息,使瀏覽者一眼掃過就可以領略文本的主旨。
4.1 安裝詞雲工具包
這個地址: ,可以搜到基本上所有的Python庫,進去根據自己的系統和Python的版本進行下載即可。
在python下安裝很方便,在anaconda下安裝費了點勁,最終將詞雲的文件放在C:UsersAdministrator 這個目錄下才安裝成功。
五、美化詞雲(詞雲放入某圖片形象中)
六、關鍵詞提取
結果如下:
七、關鍵詞提取實現
詞頻(Term Frequency):指的是某一個給定的詞在該文檔中出現的次數。
計算公式: TF = 該次在文檔中出現的次數
逆文檔頻率(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IDF就是每個詞的權重,它的大小與一個詞的常見程度成反比
計算公式:IDF = log(文檔總數/(包含該詞的文檔數 – 1))
TF-IDF(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權衡某個分詞是否關鍵詞的指標,該值越大,是關鍵詞的可能性就越大。
計算公式:TF – IDF = TF * IDF
7.1文檔向量化
7.2代碼實戰
python程序算一元二次方程的實驗報告
我上數值分析時,做的一個GUI程序,解一元二次方程,多元一次方程組。具體的看源碼吧
Python主要內容學的是什麼?
第一步:Python開發基礎
Python全棧開發與人工智能之Python開發基礎知識學習內容包括:Python基礎語法、數據類型、字符編碼、文件操作、函數、裝飾器、迭代器、內置方法、常用模塊等。
第二步:Python高級編程和數據庫開發
Python全棧開發與人工智能之Python高級編程和數據庫開發知識學習內容包括:面向對象開發、Socket網絡編程、線程、進程、隊列、IO多路模型、Mysql數據庫開發等。
第三步:前端開發
Python全棧開發與人工智能之前端開發知識學習內容包括:Html、CSS、JavaScript開發、Jquerybootstrap開發、前端框架VUE開發等。
第四步:WEB框架開發
Python全棧開發與人工智能之WEB框架開發學習內容包括:Django框架基礎、Django框架進階、BBS+Blog實戰項目開發、緩存和隊列中間件、Flask框架學習、Tornado框架學習、Restful API等。
第五步:爬蟲開發
Python全棧開發與人工智能之爬蟲開發學習內容包括:爬蟲開發實戰。
第六步:全棧項目實戰
Python全棧開發與人工智能之全棧項目實戰學習內容包括:企業應用工具學習、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開發、路飛學城在線教育平台開發等。
第七步:數據分析
Python全棧開發與人工智能之數據分析學習內容包括:金融量化分析。
第八步:人工智能
Python全棧開發與人工智能之人工智能學習內容包括:機器學習、數據分析 、圖像識別、自然語言翻譯等。
第九步:自動化運維開發
Python全棧開發與人工智能之自動化運維開發學習內容包括:CMDB資產管理系統開發、IT審計+主機管理系統開發、分布式主機監控系統開發等。
第十步:高並發語言GO開發
Python全棧開發與人工智能之高並發語言GO開發學習內容包括:GO語言基礎、數據類型與文件IO操作、函數和面向對象、並發編程等。
Python爬蟲(七)數據處理方法之JSON
JSON 指的是 JavaScript 對象表示法(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是輕量級的文本數據交換格式,且具有自我描述性,更易理解。
JSON看起來像python類型(列表,字典)的字符串。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說到了怎麼用response的方法,獲取到網頁正確解碼後的字符串。如果還有不懂的,可以先閱讀 Python爬蟲(三)Requests庫 。接下來以有道翻譯為例子,說說怎麼通過網頁解碼後的字符串,提取到翻譯結果。
再結合上述有道翻譯的例子,得到字典類型的返回結果,並提取出來翻譯結果。
將上述例子的dict_json換成str字符串,再寫入文本中。
執行完上述的程序,會得到一個fanyi.txt的文件,其結果如下:{“type”: “ZH_CN2EN”, “errorCode”: 0, “elapsedTime”: 1, “translateResult”: [[{“src”: “\u4eba\u751f\u82e6\u77ed\uff0c\u6211\u7528python”, “tgt”: “Life is too short, I use python”}]]}。這樣子的一份文檔,中文部分顯示的是二進制,且格式非常不利於閱讀,這並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好在json.dumps()為我們提供的兩個方法,以幫助我們更好閱讀文檔。
1.ensure_ascii,能夠讓中文顯示成中文;
2.indent,能夠讓下一行在第一行的基礎上空格。
其用法如下:
python請用遞歸算法編程解決漢諾塔問題 在線等
這是Python3系統自帶的一個例子,估計就是這個意思,本來他是6個盤子,按照你要求改成4個了。遞歸算法沒問題,描述也非常詳細 ;)
#!/usr/bin/env python3
from turtle import *
class Disc(Turtle):
def __init__(self, n):
Turtle.__init__(self, shape=”square”, visible=False)
self.pu()
self.shapesize(1.5, n*1.5, 2) # square–rectangle
self.fillcolor(n/6., 0, 1-n/6.)
self.st()
class Tower(list):
“Hanoi tower, a subclass of built-in type list”
def __init__(self, x):
“create an empty tower. x is x-position of peg”
self.x = x
def push(self, d):
d.setx(self.x)
d.sety(-150+34*len(self))
self.append(d)
def pop(self):
d = list.pop(self)
d.sety(150)
return d
def hanoi(n, from_, with_, to_):
if n 0:
hanoi(n-1, from_, to_, with_)
to_.push(from_.pop())
hanoi(n-1, with_, from_, to_)
def play():
onkey(None,”space”)
clear()
try:
hanoi(6, t1, t2, t3)
write(“press STOP button to exit”,
align=”center”, font=(“Courier”, 16, “bold”))
except Terminator:
pass # turtledemo user pressed STOP
def main():
global t1, t2, t3
ht(); penup(); goto(0, -225) # writer turtle
t1 = Tower(-250)
t2 = Tower(0)
t3 = Tower(250)
# make tower of 6 discs
for i in range(4,0,-1):
t1.push(Disc(i))
# prepare spartanic user interface ;-)
write(“press spacebar to start game”,
align=”center”, font=(“Courier”, 16, “bold”))
onkey(play, “space”)
listen()
return “EVENTLOOP”
if __name__==”__main__”:
msg = main()
print(msg)
mainloop()
原創文章,作者:NPWSZ,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28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