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python 求教做主成分分析
- 2、3種python3的canny邊緣檢測之靜態,可調節和自適應
- 3、python繪折線圖(數據很多)很難看
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種基於變量協方差矩陣對數據進行壓縮降維、去噪的有效方法。
PCA的思想是將n維特徵映射到k維上(kn),這k維特徵稱為主元,是舊特徵的線性組合,這些線性組合最大化樣本方差,盡量使新的k個特徵互不相關。
先看高級版的python3的canny的自適應邊緣檢測:
內容:
1 canny的邊緣檢測的介紹。
2 三種方法的canny的邊緣檢測,由淺入深地介紹:固定值的靜態,可自調節的,自適應的。
說明:
1 環境:python3.8、opencv4.5.3和matplotlib3.4.3。
2 圖片:來自品閱網正版免費圖庫。
3 實現自適應閾值的canny邊緣檢測的參考代碼和文章:
上述的代碼,本機均有報錯,故對代碼進行修改,注釋和運行。
初級canny:
1 介紹:opencv中給出了canny邊緣檢測的接口,直接調用:
即可得到邊緣檢測的結果ret,其中,t1,t2是需要人為設置的閾值。
2 python的opencv的一行代碼即可實現邊緣檢測。
3 Canny函數及使用:
4 Canny邊緣檢測流程:
去噪 — 梯度 — 非極大值抑制 — 滯後閾值
5 代碼:
6 操作和過程:
7 原圖:
8 疑問:
ret = cv2.canny(img,t1,t2),其中,t1,t2是需要人為設置的閾值,一般人怎麼知道具體數值是多少,才是最佳的呀?所以,這是它的缺點。
中級canny:
1 中級canny,就是可調節的閾值,找到最佳的canny邊緣檢測效果。
2 採用cv2.createTrackbar來調節閾值。
3 代碼:
4 操作和效果:
5 原圖:
高級canny:
1 自適應canny的算法:
ret = cv2.canny(img,t1,t2)
即算法在運行過程中能夠自適應地找到較佳的分割閾值t1,t2。
2 文件結構:
3 main.py代碼:
4 dog.py代碼:
5 bilateralfilt.py代碼:
6 原圖:
7 效果圖:本文第一個gif圖,此處省略。
小結:
1 本文由淺入深,總結的很好,適合收藏。
2 對於理解python的opencv的canny的邊緣檢測,很有幫助。
3 本文高級版canny自適應的算法參考2篇文章,雖然我進行代碼的刪除,注釋,修改,優化等操作,故我不標註原創,對原作者表達敬意。
4 自己總結和整理,分享出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數據使用前要清洗,去除無效數據。
如果這些數據都是有效數據,只是你不想顯示那些過份異常的數據,那麼,就進行去噪處理。
去噪分兩步:檢測噪點,噪點修正。
對於整體連續,總體範圍大的數據集,最簡單的檢測噪點的辦法就是鄰值法,對於第n取相鄰的k個值:p[n-k,],p[n-k+1]…p[n-1]
對它們加權平均,得到標準點,上下浮動一定範圍,如果p[k]不在這個範圍內就是異常點
對應的噪點修正可以使用類似的過程,局部噪點回歸法。
這些一般來說都不是很實現的東西,對於數據集結構的不同,沒有必要做成通用的包,所以你只有自己實現。
原創文章,作者:0OFCW,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26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