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溪《雲南小幣種外匯交易市場的發展條件及前景展望》
劉光溪《雲南小幣種外匯交易市場的發展條件及前景展望》
建設“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區域性金融中心”系列文章之二
雲南小幣種外匯交易市場的發展條件及前景展望
劉光溪
2011年5月,國家有關橋頭堡建設規劃正式出台,明確提出把昆明建成“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區域性金融中心”,這為雲南省金融業提供了歷史性發展機遇。
建設昆明“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區域性金融中心”,雲南省具有很多獨特的優勢。今年9月15日,筆者在本報有關“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系列文章提出,大力推進和創新跨境人民幣金融業務,滿足不斷增長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以及人民幣對直接投資的需求,不僅為橋頭堡建設和周邊國家的發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還將提升雲南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及改進全省的金融生態環境和信用體系,是建設“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區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點。
正是在跨境貿易金融服務業務的基礎上,雲南省與周邊國家跨境銀行間的資金清算市場將逐步形成。以與老撾之間關係為例,2011年6月9日,富滇銀行在國內商業銀行首家推出老撾基普兌人民幣的業務。隨着中國與東盟日益鞏固的經貿關係,在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不斷發展和成熟的基礎上,雲南逐步形成人民幣與周邊國家小幣種外匯的外匯交易市場,並進一步推動雲南離岸人民幣基礎資產市場以及人民幣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進而實現人民幣在泛亞區域內的可自由兌換,推動貿易投資和信貸便利化,而這正是建設“面向東南亞、南亞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另外一個重要突破口和着力點。
一、雲南外匯市場發展的基礎條件
(一)橋頭堡建設政策支持為雲南省外匯市場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2011年5月6日,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關於支持雲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將從財稅、金融、投資、產業、人才和體制機制改革等多方面提出了支持政策,其中明確指出將增加雲南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企業數量,積極推進與周邊國家簽訂雙邊本幣結算協議,建立雙邊銀行間的支付清算機制,推進貿易投資使用人民幣,加快人民幣自由兌換進程,把昆明建成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區域性金融中心。
中國人民銀行銀函[2010]第85號文件支持並鼓勵昆明區域性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中心的建設,允許雲南金融業通過金融產品創新,大力發展人民幣金融衍生產品,為人民幣跨境結算提供服務。雲南省政府和昆明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對雲南省金融業發展提供政策保障。相關政策為雲南人民幣跨境結算提供更廣的空間,使雲南省和昆明市成為我國逐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貿易投資便利化的試點試驗先行基地。
(二)快速增長的跨境人民幣結算奠定了雲南外匯市場發展的基礎
雲南省獨特的地理優勢、人文優勢和口岸優勢,形成了開展跨境貿易的優越條件。早在1994年雲南省已經探索人民幣跨境結算。2004年中央正式批准雲南與緬甸、老撾和越南的邊境小額貿易用人民幣結算,並享受退稅政策。2008年12月,國務院決定對雲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
雲南省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髮展迅速,2009年結算金額約為43億元人民幣。2010年結算金額為83.12億元,同比增長86%,佔全省進出口貿易結算量的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2011年1月至7月,結算為128.7億元,相當於前兩年的總和,其中經常性項目下95.23億元,資本項目下33.04億元,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開始向跨境投資項目延伸。
(三)人民幣在雲南省周邊各國具有很高的接受度為雲南外匯市場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雲南省跨境金融業務迅速發展,促進了人民幣與周邊各國小幣種的外匯交易,使人民幣在周邊各國具有很高的接受度。
在中越邊境,分布上千家地攤銀行,2002年5月以來,它們先後獲得了越南官方的認可並取得合法經營的地位。地攤銀行按照香港財務公司模式管理,經營人民幣與越南盾的兌換。隨着地攤銀行的快速增加,加速了人民幣在越南境內的積累,並向越南南部延伸,從而形成強大的人民幣需求。
在老撾,人民幣是當地居民喜愛的國際貨幣,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2011年6月9日,富滇銀行在國內商業銀行首家推出老撾基普兌人民幣的業務,中老本幣跨境結算正式啟動。
在中緬邊境,由於緬幣不穩定出現貶值,許多當地人都在雲南省境內商業銀行開有人民幣賬戶,將緬幣兌換成人民幣,實現保值增值,而在部分地區,人民幣則代替緬幣,直接成為當地流通的貨幣。
在泰國,人民幣流通雖然沒有獲得官方的正式認可,但是地下流通市場規模巨大,隨着中國在泰國貿易夥伴中地位的提升,人民幣流通將會逐漸變成現實。
(四)銀行間跨境清算系統建立為雲南外匯市場發展提供保障
近十年來,中國與東盟各國的金融合作成效顯著,雙方簽署了一系列貨幣互換與清算協議,共同設立外匯儲備庫,支持雙邊貿易與直接投資的增長,維護國際收支的平衡。雲南作為中國與東盟各國金融合作的重要平台,雲南省商業銀行與周邊國家商業銀行簽訂了一系列的貿易結算協議(有關詳細內容,可以參見建設“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區域性金融中心”系列文章之一:雲南跨境人民幣金融業務發展的基礎條件及前景展望)。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6月9日,富滇銀行在國內商業銀行首家推出老撾基普兌人民幣的業務,中老本幣跨境結算正式啟動,這是雲南跨境銀行間資金清算髮展的里程碑事件,也標誌着昆明打造小幣種外匯交易市場的正式起步。
(五)人民幣逐步國際化的目標成為雲南外匯市場發展的推動力
人民幣國際化是我國作為世界大國崛起的重要標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包括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人民幣的邊境化,第二個階段是形成區域性人民幣市場,第三個階段是完全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從人民幣國際化的路線圖看,人民幣國際化需要相應的邊境性、區域性和國際性金融中心作為依託,逐漸擴大和延伸。為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近年來,我國先後與周邊國家簽署了邊境貿易本幣結算協定。由於受到雙方貿易規模、貿易結構以及國情的影響,經過多年實踐,我國北部、東北、西北方向的邊境貿易本幣結算成效並不顯著。在中俄邊境,雙方早在2002年就簽署《關於邊境地區銀行間貿易結算協議》,但在實際支付過程中,主要以盧布為主。2009年中俄貿易中盧布結算額約為155億盧布,人民幣結算額約為5300萬元人民幣。黑龍江是中俄貿易最主要集中地,根據黑河市邊境貿易結算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12月末,在過去的8年里,跨境貿易本幣結算量為21.4億美元。其中盧布結算為21.3億美元,人民幣結算為1077萬美元。
與此相比較,東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而中國是東盟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人民幣在越南、緬甸、老撾等東南亞國家作為支付貨幣和結算貨幣獲得廣泛的接受。東盟各國是雲南省最主要貿易夥伴和對外投資首要選擇地,它們相應地推動了跨境金融業務迅速的發展。經過多年實際運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結算模式,並開始向投資項延伸。因此,推進人民幣邊境化、區域化與國際化,首先考慮接受程度高的地區和國家,雲南因此成為人民幣邊境化與區域化的先行試驗基地。
二、雲南外匯市場未來發展的展望
(一)小幣種外匯交易市場(中心)將成為雲南外匯市場發展的特色和進一步發展突破口
目前,根據相關部門監測數據,在越南、緬甸、老撾三國留存的人民幣總量已經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已成為廣受周邊國家居民歡迎的“民間儲備貨幣”。隨着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範圍從周邊國家迅速擴大到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等8個國家和地區,基本覆蓋了雲南省對外貿易的主要夥伴,這為人民幣與相關小幣種交易提供了條件。
伴隨富滇銀行推出老撾基普兌人民幣現匯交易業務,雲南省農業銀行、工商銀行等商業銀行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也將充分利用與老撾商業銀行建立的跨境代理結算協議,開辦人民幣與基普的掛牌匯兌。此外,由於雲南省境內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分別與緬甸、越南、泰國等周邊國家商業銀行簽訂了人民幣跨境代理結算協議,隨着跨境金融業務迅猛的發展,周邊國家小幣種貨幣將可能加入掛牌匯兌的市場中,並將向雲南省主要對外貿易夥伴延伸。屆時雲南小幣種外匯交易將由單一貨幣向多種貨幣、單一零售向批發轉變,雲南區域性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將逐步成型。
(二)雲南小幣種外匯交易將促進泛亞離岸人民幣基礎資產市場的起步
我國雖然與多個貿易夥伴簽訂了跨境人民幣支付結算協議,但在經貿往來實際支付過程中,我國商品出口大多收取美元以及其它可自由兌換貨幣,進口主要用人民幣支付。進口與出口貨幣支付種類不一致,導致兩方面的結果:一是形成大量外匯順差,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二是境外積累了巨額的人民幣,由於人民幣基礎資產的缺乏,持有者不能實現資產增值,也不能規避持有的風險,這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廣。
人民幣國際化一個主要任務就是要主動創造離岸人民幣基礎資產市場,國務院因此大力支持香港、倫敦、紐約等地大力發展人民幣離岸金融業務。為了創造離岸人民幣基礎資產市場,我國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先後發行人民幣債券。東南亞地區積累巨額的人民幣顯然需要一定離岸人民幣基礎資產市場,提供增值與風險規避,這形成雲南離岸人民幣基礎資產市場發展的基礎。隨着雲南小幣種外匯交易的正式啟動,向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人民幣貸款、人民幣票據等基礎性金融產品將逐漸變成現實。它是吸引雲南周邊各國人民幣迴流的重要機制,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基礎。
(三)雲南小幣種外匯交易將促進泛亞人民幣金融衍生品市場的起步
隨着中國對外貿易迅速增長,香港、新加坡、東京、芝加哥等國際金融市場先後推出了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人民幣期權、人民幣掉期、人民幣期貨、人民幣結構性期票等境外人民幣金融衍生產品。由於人民幣不是可自由兌換貨幣,在相關市場上積累與流通的數量有限,相應影響到人民幣衍生品的發展。
與此相比較,東南亞地區不僅擁有巨額人民幣,還具備了准流通的性質,形成了人民幣衍生品發展的內在基礎。同時,中國政府也主動推動人民幣衍生品在該地區的發展。截至2008年年底,中國與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國簽署了635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2009年以來,亞洲各央行建立了本幣互換機制,中國與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等國簽署了3300億元雙邊本幣互換貿易。
伴隨着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一個由市場供求決定的浮動匯率制度即將形成,為人民幣套期保值以及投機提供了條件。即期匯率、遠期匯率是浮動匯率制度天然衍生的產物,人民幣遠期、人民幣互換等金融衍生產品必然出現。
由於金融衍生產品具有規避風險和價格發現的功能,中國東盟之間蓬勃發展的跨境金融業務以及東南亞地區特別是緬甸、泰國、越南等國囤積巨額的人民幣,需要一定的人民幣衍生品規避風險。雲南跨境銀行間資金清算市場的逐漸形成以及小幣種外匯交易的正式啟動為人民幣衍生品的發展提供條件。
憑藉境外形成的離岸人民幣基礎資產市場以及人民幣衍生品市場的發展經驗,依託雲南省境內的期貨市場,在我國與東盟各國簽訂貨幣互換的推動下,雲南將成為我國人民幣衍生品發展的先行實驗基地,並進一步推進雲南離岸人民幣金融服務中心的建設。
(四)雲南小幣種外匯交易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在泛亞區域內的可自由兌換
隨着中國東盟雙方跨境貿易投資規模的擴大及小幣種外匯交易市場的逐步形成,將為泛亞地區的泰銖、基普、越南盾、緬幣等各種小幣種與人民幣兌換提供便利,將進一步增加人民幣在東南亞的流通規模與留存數量。東南亞地區人民幣持有者將根據市場需求與人民幣匯率變動,很容易實現人民幣與所需要幣種之間的兌換,充分發揮人民幣在國際借貸、國際清算、投機、保值等方面的功能,從而增加人民幣在東南亞地區的可接受度,人民幣區域化目標將逐漸變成現實。
(五)雲南小幣種外匯交易將成為“面向東南亞、南亞區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內涵和支撐
隨着我國與東盟各國跨境金融業務迅猛的發展,雲南小幣種外匯交易將為雙方金融業務往來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增加人民幣在東南亞地區的可接受度,推動雙方貿易投資的便利化。人民幣在泛亞地區可自由兌換將逐漸實現,人民幣區域化水平將大幅度提升,將促進雲南離岸人民幣基礎市場的發展,推動人民幣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創新。在小幣種外匯交易基礎上,逐步形成以人民幣為主的小幣種交易中心,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在泛亞區域的影響力,這是雲南跨境金融業務的亮點與特色,也是雲南建設“面向東南亞、南亞區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內涵和支撐點。2024-05-29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