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跨境電商平台發展是否會使傳統代購受衝擊?
中小跨境電商平台發展是否會使傳統代購受衝擊?
阿里、京東、亞馬遜等大平台入局後,有人推測中小型跨境電商平台將很快無路可走。事實並非如此,雖然許多海淘用戶選用綜合性平台,但獨立跨境電商平台也能憑藉各自的獨特優勢,保持自身的用戶黏性。
“這是因為跨境電商市場仍在快速發展”,網易考拉海購CEO張蕾表示,“儘管競爭激烈,但行業整體仍處在高速發展階段,會留給中小跨境電商平台很多機遇,前提是他們能夠發現和確立自己的優勢。”
在大型綜合性平台中,網易考拉入局並不算早,卻“彎道超車”取得了不俗成績。張蕾認為,這與他們原產地批量直採的成本、倉儲物流優勢,以及在中間成本上實現的規模效益、網易媒體導流的流量優勢等密不可分。
與海外直采模式相對應的是以洋碼頭為代表的第三方“買手”模式。洋碼頭在全球培育海量買手商家,並通過大數據平台,將這種碎片化的供應鏈與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對接。
其它電商平台也憑藉各自優勢“各顯神通”。主要面向女性用戶的“小紅書”將社區與電商結合,用戶在社區生產關於境外購物體驗的圖文內容,吸引並影響買家的貨品選擇;達令網則從禮物電商起家,主打幫用戶海淘新奇、實用的貨品。此外,一些專註特定垂直領域的電商平台也在領域內有着獨特的競爭力,如蜜芽專註母嬰用品特賣,豌豆公主主營日本海淘……
“相比之下,大平台往往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和電商運營經驗,而獨立型平台則有針對特定品類商品,主打一定特色的功能和內容分享的優勢。”張毅表示。
跨境電商的飛速發展無疑衝擊了傳統海淘方式。艾媒諮詢數據顯示,有約52.5%的用戶選擇使用跨境電商平台進行海淘,同時有40.2%、32.1%及28.5%的用戶分別通過代購、微商及出國購買進行海淘。
“在正品保障、價格體驗、物流速度等方面,以前的代購模式都有無法解決的痛點,也無法得到海外品牌方的支持”,張蕾認為,隨着跨境電商與海外品牌方合作的深入,傳統代購模式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被擠壓。
2024-05-29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