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項目開放性問題研究

小星 外貿 4

中國資本項目開放性問題研究

回復

共1條回復 我來回復
  • 跨境外貿通的頭像
    跨境外貿通
    各類外貿跨境電商知識和技巧
    評論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日前透露,中國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已經實現了部分可自由兌換,中國外匯市場將遵循循序漸進、統籌規劃、先易後難,留有餘地的原則,分階段、有選擇地逐步推出資本項目開放措施。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標準,各國編製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包括三大項目:經常項目、資本項目和平衡
    項目。其中經常項目包括貿易收支、無形貿易收支、轉移收支等內容。資本項目反映各種資本的輸入與輸出而產生負債的增減。而國際資本又分為長期資本與短期資本。中國過去之所以對資本項目的流動進行管制,其原因就在於,中國需要大力吸引外資,但同時又必須保持中國經濟穩定發展。如今,中國的資本流動空前活躍,吸引外資更加理性,而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開放資本項目自由兌換,時機已經成熟。據有關部門分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確定的資本項下的43個交易項目,中國完全可兌換或者基本可兌換的已經有12項,目前有限制兌換的16項,完全禁止的15項。這說明,中國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的交易項目已經超過了1/2,中國資本市場完全開放指日可待。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外匯交易不等於人民的自由流通;貨幣兌換不等於資本的自由進出。我國對外匯實行有控制的自由浮動制度,外匯的交易受制於中國的外匯管理制度。經常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金融便利。但是,資本的自由進出必然會帶來外匯市場的頻繁波動。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外匯管制適當控制資本的自由流動,是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手段。

    但是,必須看到,如果不允許資本自由兌換,那麼,外國投資者就會猶豫不前,因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非開放性不利於他們自由運用自己的資本,也不利於他們自由處置投資的利潤。可以說,資本項目的可兌換與吸引外資之間是一種因果關係。中國外匯管理部門應採取循序漸進的策略,先開放中長期資本的流動,後開放短期資本流動;先開放直接投資項目,後開放外債和證券投資項目;先開放資本流入管理,後開放資本流出管理;先開放私有企業資本流入,後開放國有企業資本流入,最終逐步實現資本項目的可自由兌換。

    貨幣是個中性的概念。

    貨幣不等於資本,貨幣只有在運動中才能夠增值。資本的自由流動是貨幣增值的基礎。實行資本項目的可自由兌換,為資本的自由流動提供了跨國通道。但是,資本畢竟不能獨立地創造財富,資本必須與勞動相結合,才能夠帶來剩餘價值。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向外國開放資本市場僅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過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吸引大批的外國資本進入中國,與中國的勞動力有機結合,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剩餘價值。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開放資本市場與保護本國的勞動力應當並重,只有這樣,才不會把手段當作目的,在利用外資方面本末倒置。

    長期以來,中國在利用外來資本方面從懼怕、限制到歡迎、鼓勵,期間有過許多波折。現在看來,我們對國際資本市場的認識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對資本的本質還需要進一步了解。在國際市場上,資本的表現形態瞬息萬變,如果一味地依賴外資,走外延型擴張之路,那麼,中國經濟有可能會步拉美國家的後塵。這是中國的決策部門應當特別注意的問題。

    國際資本的趨利性,使得中國有能力吸引更多的外資。但是,在利用外資方面不能夠貪大求洋,更不能通過人為壓低國內勞動力的價格吸引外國資本進入。因為這樣,中國利用外資越多,中國的經濟結構就越有問題,與其他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我們既沒有掌握資本規則的制定權,也沒有國際公認的貨幣手段,更沒有作為國際結算工具的通行貨幣。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完全實行資本項目的可自由兌換,就會給國際短期資本衝擊中國市場提供很好的攻擊通道。當然,中國的外匯監管部門也可以通過參與市場交易活動,給國外的金融炒家以致命的打擊。但是,這種金融市場上的短兵相接畢竟不利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穩定,所以,當前我們還不能夠“誘敵深入”、“主動出擊”,而應該根據承諾,有條件地逐步放寬資本流動的限制,實現中國經濟發展的長遠目標。

    2024-05-29 10:05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