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互聯網金融的潛在風險有哪些
外貿 4
做互聯網金融的潛在風險有哪些
第一是流動性風險。近年來,“第三方支付加基金類”的產品不斷湧現,比如餘額寶,但當中也蘊藏着期限錯配的風險,也蘊藏着貨幣市場波動、出現投資者大量贖回的風險。
第二是信用風險。由於網上“刷信用”、“改評價”的行為仍然存在,網絡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會受到影響。另外,部門互聯網平台缺乏長期的數據積累,風險計量模型的科學性也有待驗證。所以,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信息不對稱依舊存在。2013年,活躍的P2P平台超過350家,全年累計交易額超過600億元,但也發生了部分平台捲款跑路的風險事件。
第三,聲譽風險。部分互聯網機構用所謂的“預期高收益”來吸引消費者,推出高收益、實則也有風險的產品,但卻不如實揭露風險,甚至誤導消費者。
第四是信息泄露風險。閻慶民表示,互聯網金融的一大基礎,是在大數據基礎上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對客戶行為進行分析,但同時也對客戶信息和交易記錄的保護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一些交易平台並未建立保護客戶信息的完善機制。
第五是技術安全風險,即IT系統安全風險。由於互聯網金融依託的是計算機網絡,網絡系統自身的缺陷、管理漏洞、計算機病毒、黑客攻擊等都會引起技術安全風險。2024-05-29 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