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雙向跨境人民幣貸款?
什麼叫雙向跨境人民幣貸款?
2011年,中國政府又公布了多項措施支持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和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主要措施包括內地和香港之間的服務貿易自由化;在內地推出和香港上市股票掛鈎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擴大人民幣貿易結算範圍至全國;推出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計劃,初始總配額為人民幣200億元人民幣(31億美元);增加內地企業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數額,進一步發展點心債券市場;支持香港參與內地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進一步增強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合作;支持香港企業在內地進行人民幣直接投資。這些措施實際上是進一步開放資本賬戶的措施,會進一步便利香港和內地的雙向投資,但在沒有解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和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中出現的“不對稱”這個根本原因的情況下,打開香港和內地資金流動的通道,也相當於打開了內地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的通道,在國際金融環境動蕩的環境中,外圍市場的變化將直接影響香港和內地市場的穩定。所以,我們應該超越人民幣國際化的眼光來看待這些新舉措可能給香港和內地金融市場帶來的影響。人民幣國際化不等同於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和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兩項核心內容。在兩年時間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經過了從“冷”到“熱”的發展階段,結算總量佔中國進出口貿易額的比重已經上升至10%左右,香港人民幣存款超過了6000 億元,並且已經形成了包括人民幣貸款、人民幣債券、人民幣公開上市發行、通過機構投資者投資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等多層次金融產品市場。但是,這兩項實驗表現出三對明顯的不對稱性,一是人民幣進口、出口結算出現嚴重不平衡,進口占絕對比重;二是人民幣業務主要以負債業務為主,資產業務非常有限;三是香港人民幣債券的供給必然大於人民幣債券的需求。這三對“不對稱”說明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對人民幣升值預期的過度依賴,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是不成熟的,如果人民幣趨勢發生逆轉,非居民就有可能出現拋售人民幣,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就有可能遭遇挫折。2011年9月中旬以來,香港出現的拋售人民幣、人民幣貶值現象也印證了這一點,人民幣國際化的實驗仍在經歷着嚴峻的考驗。“不對稱”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中國貿易順差的存在。利率和匯率市場化及人民幣國際化的時序問題也是造成“不對稱”的重要原因。此外,香港和內地的金融市場的分割也是造成人民幣“雙重價格”(雙重利率和匯率)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必然導致短期資本出於套利和套匯的目的在兩地流動,不僅影響內地的金融穩定,也影響香港的金融穩定。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當前的人民幣國際化攻略就沒有達到服務於實體經濟,便利貿易和投資,分散外匯儲備資產風險的目的。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基本可兌換,是中國經濟改革和經濟轉型的結果。當前,各界爭持的焦點是人民幣何時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時間表,把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等同於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國際化已經起航,但這是一次非常遙遠的航行,沒有終點。它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而且貨幣國際化的地位一直是建設和維持的過程。英鎊、美元、歐元是公認的國際化貨幣,它們都經歷了曲折的發展歷程,而且它們當前也面臨保持國際貨幣地位的考驗。關於貨幣的可兌換性期限,這些典型的本幣化的國家並沒有確立過時間表。中國曾經在1996年實現人民幣實行經常項目下可兌換後,提出了在2000年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但是,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中國認識到,有效的資本管制是避免危機的防火牆。但中國並沒有就此停止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進程。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與資本流動有關的金融服務協議的簽訂成為中國資本賬戶開放的催化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機制的運行就是一個例子。與過去不同的是,中國不需要在外在的壓力下繼續開放資本賬戶,任何國際組織都沒有精確的資本賬戶開放的定義,中國面臨的長遠和艱巨的任務是深化經濟改革和經濟轉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文章轉自:
2024-07-19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