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電商還能走多遠
外貿電商還能走多遠
我們先來看一個事實。大家常出國旅遊的應該有體驗:去全球各地(只要不是偏遠到手機信號都找不着北的)大都市裡的超市或商場逛一圈,你能找到哪怕一家純local、完全不賣made in china的都很難。中國的商品早就飄洋過海,進入全球消費者的家中。只可惜,絕大部分是“貼牌”賣,也就是生產在中國,賣的人和買的人都不是。
所以題主問到的“外貿電商能走多遠”的問題,實際上要做兩個層次的理解:傳統的外貿、靠貼牌賣的、沒有自己的銷售渠道和品牌機會的外貿;和新興的、生產銷售都掌握在國內企業、正在拓展海外渠道和品牌機會的外貿。
傳統意義上的那種貼牌外貿還能走多遠,我們不多說了,關注美國大選和全球局勢的人應該心裡會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不要以為這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
來重點說說新興的外貿電商——可能用“跨境電商”更合適。先來看一組數據:
全球領先市場營銷調研機構Statista的數據,全球電商銷售額從2012年開始一直呈逐年上升趨勢,2013年銷售額是$1.2兆, 到2018年將達到$2.45兆(五年之內翻番),而其中26.3%來自於美國市場(2016年數據)。雖然美國電商佔有全球電商銷售額的份額在逐年減少,但即使到2020年,預計佔有份額仍高達17%(六分之一強):算上其他英語國家市場的份額,仍超過中國境內所佔份額:這個數據說明什麼問題呢?——如果你現在中國做電商做的很成功很滋潤,別忘了還有一塊大蛋糕可能被你忽視了!反之,如果你感覺境內電商的生存空間被擠壓得越來越厲害,不妨抬頭放眼看看周圍的世界:跨境電商也許是你走出困境的機會。
如果你還認為這個數據不足以說明問題,海外電商市場雖大但對國際玩家並沒有優勢:因為要面臨高額的關稅和運費——那再來看看下一組數據:
22-33%的全球電商零售企業是通過drop shipping來售賣產品:所謂drop shipping,是指產品被線上“購買”付錢以後,直接從廠商發貨到購買者手裡,不通過任何中間渠道。所謂“兩點一線”的全球物流概念。而這種Drop Shipping,在美國有92%以上的發貨方來自非美國本土的生廠商。大家所熟悉的幾個新興在線零售商如Zappos、Wayfair,都是這樣起家的!
截止到2012年,亞馬遜上34%的產品來自全球物流(也就是非美國本土的商品)。而這個數據還在一直增加。
那些亞馬遜的玩家在做什麼?那些在Shopify、WooCommerce、Magento上面開店賣貨賺大錢的獨立賣家,難道他們的商品不要付稅和運費嗎?仔細想想吧,別被概念蒙了眼!其實這些人,他們在做的事情,跟所謂的”跨境電商”的你要做的事情,本質是一樣的:因為在互聯網的世界裡、在線上的世界裡,已經沒有所謂的國界了、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像傳統實體店一樣的國界的概念了。難道不是嗎?在中國(中國人)和在美國(美國人)註冊一個域名、搭建一個電商網站和系統,有什麼本質不一樣嗎、對於兩者分別有什麼大到不能逾越的障礙嗎?要知道,你們最後賣的東西可能都來自中國哦,只不過看你如何給它“貼牌”(建立品牌)和找到客戶罷了。2024-07-19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