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對於國內的外貿企業有何影響

小星 外貿 5

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對於國內的外貿企業有何影響

回復

共1條回復 我來回復
  • 跨境外貿通的頭像
    跨境外貿通
    各類外貿跨境電商知識和技巧
    評論

    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二大國際貿易融資貨幣,說明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取得實際效果。金融業對外開放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夯實了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目前,人民幣匯率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05年7月到2013年7月,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累計升值29%和38%,大宗商品進口、加工貿易企業以及居民境外留學和旅遊都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當然,對於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二大國際貿易融資貨幣不能盲目樂觀。10月份,在與全球貿易相關的信貸協議中,市場佔有率排行第一位的仍是美元,佔81.08%。人民幣在全球貿易融資中所佔的比例仍遠遠低於美元。而歐元的市場佔有率,則從2012年1月的7.87%降至6.64%,排行第三位;日元為1.36%。,排行第四位。10月份人民幣作為全球支付貨幣的排名保持在第12位,但市場佔有率則略為下降,由9月份的0.86%降至10月份的0.84%。10月份全球支付貨幣的總金額增長4.6%,但人民幣的增長只有1.5%。對此,一些專家學者也認為,從當前我國的情況看,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的比例並不算很高,人民幣國際化仍處在初級階段。有的專家認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的數據水分不少,無需過分樂觀。專家建議,積極發展離岸中心的同時,人民幣國際化不應只停留在貿易層面,更需解決出去的人民幣有地方投資,能合理迴流,因此應積極發展我國的債券市場,這樣走出去的貿易結算貨幣才可以向投資貨幣轉化,為最終成為儲備貨幣提供出路。
    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二大國際貿易融資貨幣,使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國現在是“世界工廠”、全球製造大國、投資大國,但還不是金融大國,還缺乏對大宗商品和金融資產的定價主導權。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有利於提升對大宗商品和金融資產價格的影響力,更好地參與國際金融合作和政策協調,在國際金融規則制定中發揮更大作用。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進程也在增添動力,加速推進。這點,我們可以從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看到中國政府的決心和氣魄。

    2024-06-04 05:27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