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FM算法简介
SFM算法全称为 Structure from Motion,中文名称为运动结构恢复。它是一种用于从图像序列中获取三维物体结构和相机运动的技术。它是通过先获取图像序列中相邻两帧之间的相对运动信息,进而推测出所有帧之间的相对运动信息,最终重建出三维物体结构和相机路径。
SFM算法基于多视图几何学理论,采用了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优化理论等多种技术,并可以应用到许多领域,如机器人视觉、三维重建、物体跟踪等。
二、SFM算法原理
SFM算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相机运动估计和三维结构重建。
1. 相机运动估计
相机运动估计是指计算出每个图像相对于前一帧图像的变换,即相对变换。由于相机可以在空间中移动,因此每个图像的相机位姿可以描述为相机坐标系到世界坐标系的变换,该变换可以表示为一个旋转矩阵 R 和一个位移矩阵 t。通过计算相邻两帧图像之间的相对运动信息,可以得到相邻帧之间的相对变换。另外,由于第一帧的位姿是未知的,需要首先确定它的绝对位姿。
2. 三维结构重建
三维结构重建是指通过相机运动信息和最初的图像中点的位置信息,计算出三维点的坐标。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图像进行特征点的提取和匹配,然后计算出相机位姿和三维点的坐标。
三、SFM算法流程
在实现SFM算法时,通常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图像数据预处理
将图像进行去畸变和归一化,消除图像中的镜头畸变,将图像的坐标转换为归一化坐标,避免后续计算中的数值计算不稳定性。
2. 特征点提取和匹配
对每个图像提取特征点,并进行特征描述。然后将特征点进行匹配,得到相邻帧之间的匹配点对,用于计算相机位姿。
3. 相机位姿估计
通过相邻帧之间匹配点对的几何关系,计算相机的运动,即相机的旋转和平移。这部分通常使用RANSAC算法来提高估计结果的准确性。
4. 三维点云重建
通过三角化算法,将匹配点对转换为三维点云。然后,使用BA(bundle adjustment)算法进行优化,得出更加准确的相机位姿和三维点云。
四、SFM算法应用领域
SFM算法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如机器人视觉、三维重建、物体跟踪等。其中,三维重建是SFM算法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可用于建立三维地图、三维建模等任务。除此之外,SFM算法还可以用于物体的运动与形状的估计,人体动作捕捉等领域。
代码示例
以下是Python代码示例,用于演示SFM算法的基本流程。
# 图像预处理 for i in range(num_imgs): Ks[i], centers[i], Rs[i], ts[i], dists[i], points2ds[i] = preprocess_images(imgpaths[i]) # 特征点提取和匹配 matches = [] for i in range(num_imgs - 1): match = get_matches(points2ds[i], points2ds[i + 1]) matches.append(match) # 相机位姿估计 poses = [] for i in range(num_imgs): if i == 0: poses.append(np.array([[1, 0, 0, 0], [0, 1, 0, 0], [0, 0, 1, 0]])) continue pose, _ = estimate_pose(Ks[i - 1], Ks[i], matches[i - 1], centers[i - 1], centers[i], dists[i - 1], dists[i]) poses.append(pose) # 三维点云重建 S = np.zeros((num_imgs, 3, num_points)) for i in range(num_points): S[..., i], _ = triangulate(Ks, poses, points2ds, i) # 优化 poses_opt, S_opt = bundle_adjustment(Ks, Rs, ts, S, points2ds, matches)
原创文章,作者:小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06064.com/n/307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