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BootCacheManager是Spring Boot框架提供的一个缓存管理器,它提供了多种缓存方式,例如:内存缓存(ConcurrentMap)、Ehcache、Redis等。通过SpringBootCacheManager,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缓存功能,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一、概述
SpringBootCacheManager是Spring Boot框架提供的一个统一的缓存管理器,用于管理多种缓存方式的实现。通过SpringBootCacheManager,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缓存功能。SpringBootCacheManager采用了抽象工厂模式的设计思路,它将缓存和缓存管理逻辑进行了分离,并提供统一的API接口。SpringBootCacheManager支持内存缓存、Ehcache、Redis等多种缓存方式,由于它是Spring Boot框架的一部分,因此使用SpringBootCacheManager也非常方便。
二、使用
使用SpringBootCacheManager非常简单,只需要在你的Spring Boot项目中引入相应的包即可。在这里我们以使用内存缓存为例进行介绍。
1. 引入依赖
在pom.xml文件中引入spring-boot-starter-cache依赖:
“`xml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cache
“`
2. 开启缓存
在Application类中通过@EnableCaching注解开启缓存:
“`java
@SpringBootApplication
@EnableCaching //开启缓存
public class Demo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DemoApplication.class, args);
}
}
“`
3. 定义缓存
在Service(或Repository)层中通过@CacheConfig注解定义缓存:
“`java
@Service
@CacheConfig(cacheNames = “demoCache”) //定义缓存名称
public class DemoService {
@Cacheable(key = “#id”) //标注使用缓存的方法并定义缓存key
public Demo getDemoById(Integer id) {
…
}
}
“`
4. 缓存失效
在Service层中使用相应的注解定义缓存失效策略:
“`java
@Service
@CacheConfig(cacheNames = “demoCache”) //定义缓存名称
public class DemoService {
@Cacheable(key = “#id”) //标注使用缓存
public Demo getDemoById(Integer id) {
…
}
@CacheEvict(key = “#id”) //标注缓存失效策略
public void deleteDemoById(Integer id) {
…
}
}
“`
三、缓存作用及注意事项
缓存作用:可以减少系统的运行负荷,加速响应速度。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考虑缓存的一致性
由于缓存是一种不可控的存储方式,因此不能依赖于缓存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2. 缓存过期
缓存数据需要定期清理,否则会导致内存泄漏。
3. 数据流动性
缓存中的数据是经常更新的,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持久化存储,否则会导致数据流动性的问题。
4. 缓存穿透
缓存穿透是指查询的数据在数据库中不存在,而缓存中也不存在,这种情况下每次查询的时候都需要请求数据库,会严重影响性能。
5. 缓存雪崩
缓存雪崩是指缓存中的数据在同一时间失效,导致所有请求都要重新请求数据库,会严重影响性能。
四、总结
SpringBootCacheManager是Spring Boot框架提供的一个缓存管理器,它提供了多种缓存方式,例如:内存缓存(ConcurrentMap)、Ehcache、Redis等。通过SpringBootCacheManager,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缓存功能,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响应速度。需要注意的是,缓存需要定期清理,同时也不能依赖于缓存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原创文章,作者:小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06064.com/n/291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