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ocp模型阻塞
在讨论IOCP模型的原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概念。在大多数现代操作系统中,IO操作都是阻塞的。这意味着,当您的程序发出I/O请求时,程序将一直等待,直到操作完成。这种模型并不高效,因为当一个线程在等待I/O操作完成时,它不能做其他任何事情。
在传统的IO模型中,如果需要等待某个I/O操作完成,线程会进入等待状态,等待直到完成。当线程进入等待状态时,系统自动切换到另一个线程来处理其它任务。
线程等待I/O操作完成的这个过程称为阻塞。它意味着我们的代码必须等到操作完成之后才能继续执行。单个线程在等待完成某个 I/O 操作时,完全不能做其他事情,如果一个线程中有多个等待 IO 的请求,那么就不能充分利用 CPU 资源,会造成浪费。
因此,IOCP(I/O Completion Ports)模型应运而生.
二、iocp模型落后吗
IOCP模型是一种高效的异步I/O处理方法,它可以在不阻塞主线程的情况下处理大量I/O请求。IOCP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Windows平台,并被证明是一个高效的机制。
另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IOCP模型相对于epoll模型和reactor模型,也具有优越性。首先,IOCP模型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在处理大量连接时比其他模型更具优势。IOCP模型还可以更好地支持高并发,可以在多个线程之间协调分配CPU资源,较少线程争抢CPU资源的情况发生。
总之,IOCP模型并不落后,反而是当前最好的I/O处理模型之一,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掌握。
三、iocp模型 epoll
epoll(事件轮询)是Linux系统中的一种I/O事件通知机制,可以高效地处理大量的客户端连接。与传统的Select和Poll方法相比,epoll更为高效,它通过三个函数epoll_create、epoll_ctl、epoll_wait的集合来实现I/O多路复用技术。
与Windows IOCP模型相比,Linux系统中的epoll具有更好的效率,一些实际应用中的负载测试中也证明Linux下的epoll模型相对于Windows下的IOCP模型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和响应速度。
四、iocp模型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IOCP的主要原理是使用非阻塞IO处理请求,当请求处理完成时,通知一个IOCP端口,使它可以检索处理结果。
下面是IOCP模型的基本工作流程:
- 创建IOCP对象。
- 创建线程池和线程。
- 创建套接字、关联套接字和IOCP对象。
- 向操作系统注册描述IO请求的套接字。
- 开始等待IO请求并提交/取消IO操作。
- 等待操作的完成。
- 处理完成的IO请求。
- 回收IO请求。
具体实现中,I/O请求可以进入两个队列:完成队列和等待队列。当一个IO操作完成时,它会被移动到已完成队列。等待线程会从完成队列中读取已完成的请求并处理它们。
同时,IOCP模型支持取消等待的操作,如果一个请求被取消,则它将被从等待队列中删除,并且不会被处理。取消操作可以通过一个特殊的API Call来实现。
五、iocp模型什么情况下cpu会到100%
虽然IOCP模型可以处理大量的I/O请求,但如果应用程序的其他方面没有正确地写入,将会导致CPU使用率持续升高。常见的原因有:
- I/O请求持续到达。
- 完成队列堆积。
- 线程切换成本高。
- 线程池过小。
- 请求过多且消耗的时间过长。
- 硬件问题。
#include #include #define THREAD_NUM 4 #define BUFFER_SIZE 1024 DWORD WINAPI worker_thread(LPVOID pParam) { HANDLE hIOCP = (HANDLE)pParam; DWORD dwTransferred; ULONG_PTR CompletionKey; LPOVERLAPPED lpOverlapped; while (TRUE) { if (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hIOCP, &dwTransferred, &CompletionKey, &lpOverlapped, INFINITE)) { // 处理完成的IO请求 } else { // 处理错误 } } return 0; } int main() { HANDLE CompletionPort; SYSTEM_INFO SystemInfo; GetSystemInfo(&SystemInfo); CompletionPort = CreateIoCompletionPort(INVALID_HANDLE_VALUE, NULL, 0, 0); for (int i = 0; i < THREAD_NUM; i++) { CreateThread(NULL, 0, worker_thread, CompletionPort, 0, NULL); } while (true) { SOCKET sock = WSA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TCP, NULL, 0, WSA_FLAG_OVERLAPPED); // 关联套接字并提交异步请求 CreateIoCompletionPort((HANDLE)sock, CompletionPort, (ULONG_PTR)sock, 0); WSABUF wsaData; char buffer[BUFFER_SIZE]; wsaData.len = BUFFER_SIZE; wsaData.buf = buffer; DWORD dwRecv; WSARecv(sock, &wsaData, 1, &dwRecv, 0, NULL, NULL); } return 0; }
原创文章,作者:小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06064.com/n/285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