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尼不纯度计算
基尼不纯度(Gini impurity)是一种衡量样本集合纯度的指标,通常用于决策树算法中。计算基尼不纯度的方法为,对于样本集合D来说,其基尼不纯度的计算方法为:
def gini(D): N = len(D) class_counts = {} for data in D: class_counts[data[-1]] = class_counts.get(data[-1], 0) + 1 imp = 1 for cnt in class_counts.values(): imp -= (cnt/N)**2 return imp
上述代码中,D是样本集合,每个样本的最后一个属性为其类别,class_counts是一个字典,记录每个类别出现的次数,imp为计算得出的基尼不纯度。
二、基尼不纯度作为自适应参数
在决策树算法中,基尼不纯度可以作为自适应参数来选择最优划分属性。通常情况下,选择基尼不纯度较小的属性作为划分属性,使得划分后的子集更加纯净。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决策树对训练样本的识别能力,同时避免了过拟合的风险。
三、基尼不纯度计算公式
对于样本集合D来说,其基尼不纯度计算公式为:
$$Gini(D)=1-\sum_{k=1}^{K}(\frac{|C_k|}{|D|})^2$$
其中,K为类别数量,Ck为属于第k类的样本子集,|Ck|为样本子集的大小,|D|为样本集合的大小。
四、基尼不纯度的概念
基尼不纯度是衡量样本集合纯度的指标,基于统计学和信息论的思想,可以用于分类模型的训练和选择。基尼不纯度越小,表示样本集合越纯净,能够更好地用于分类任务。
五、基尼不纯度的图片
下图展示了两个二分类问题的决策边界,其中左边的决策边界是通过最小化基尼不纯度得出的,而右边的决策边界是通过最小化熵得出的。可以看出,基尼不纯度和熵在二分类问题上的效果差异并不明显,但在多分类问题中,熵的计算会更加耗时。
原创文章,作者:小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06064.com/n/256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