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wickTree,也称作Binary Index Tree,是一种数据结构,广泛应用于区间查询和单点更新的场景中。在实际应用中,FenwickTree常用于求和问题,其时间复杂度为O(log n)。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FenwickTree做详细讲解,并提供代码示例供读者参考。
一、创建FenwickTree的步骤
1. 创建FenwickTree数组:FenwickTree实际上是一个由数组构成的二叉树。数组第i个元素保存的是原数组中从第i个元素到第i-2千的元素和。
template class FenwickTree { public: FenwickTree(int n): sums_(n + 1) {} void update(int i, T delta) { while (i 0) { sum += sums_[i]; i -= lowbit(i); } return sum; } private: static inline int lowbit(int x) { return x & (-x); } vector sums_; };
2. 初始化FenwickTree数组:在将原始数组的值更新到FenwickTree数组之前,需要对所有元素进行初始化。可以通过对原数组的所有元素进行遍历,将每个元素的值传递给update函数进行初始化。
for (int i = 0; i < n; ++i) tree.update(i + 1, nums[i]);
二、求解前缀和
查询区间[L, R]的和可以转化为求解前缀和sum[L – 1]和sum[R]的差值。因此,可以通过query函数分别查询sum[L – 1]和sum[R]的值,再计算出[L, R]区间内元素之和的值。query函数的实现代码如下。
T query(int i) const { T sum = 0; while (i > 0) { sum += sums_[i]; i -= lowbit(i); } return sum; }
三、更新元素
更新元素通常是指将原始数组中下标为i的元素更新为v。因为FenwickTree用来维护前缀和,所以FenwickTree的更新操作也需要对应的是前缀和的更新。因此,更新值是v和原始值的差值delta。update函数的实现代码如下。
void update(int i, T delta) { while (i < sums_.size()) { sums_[i] += delta; i += lowbit(i); } }
四、FenwickTree vs. 线段树
FenwickTree和线段树是两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们在求解区间查询和单点更新问题上表现优异。不过,两者的实现方法和应用场景有所不同。下面对两者的异同点进行总结。
相同点:
1. 两者都能够在O(log n)时间内进行查询和更新。
不同点:
1. 线段树是完全二叉树;FenwickTree是二叉树,每个节点的左右子节点都是树上前一个节点和该节点加上其lowbit获得。
2. 线段树更加灵活,在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时具有更强的适用性。但是,它所需的时间和空间要比FenwickTree更多。
3. FenwickTree比线段树使用更少的空间,但是其实现方法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五、总结
在区间查询和单点更新问题中,FenwickTree是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本文详细介绍了FenwickTree的实现方法,包括创建FenwickTree的步骤、求解前缀和和更新元素以及与线段树的比较等方面。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并掌握FenwickTree的基本用法。
原创文章,作者:小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06064.com/n/242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