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temgetter的基础介绍
在Python编程中,itemgetter是在operator模块中定义的函数,其作用是用来访问一个容器类型对象(比如:列表,字典,元组等)的元素。
itemgetter可以接受多个参数,其中第一个参数是需要操作的对象,后面的参数可以是一个序列、列表、元组等。当给定多个参数时,itemgetter将返回一个tuple。
from operator import itemgetter
l = [1,2,3,4]
print(itemgetter(0)(l)) #输出1
print(itemgetter(1,3)(l)) #输出(2, 4)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首先导入了itemgetter。接着创建了一个列表l,然后使用itemgetter函数获取了两个元素:下标为0的元素和下标为1和3的元素。第一个itemgetter返回的是l[0]的值,即1;第二个itemgetter返回的是一个包含l[1]和l[3]的元组,即(2, 4)。
二、itemgetter的高级用法
1、通过itemgetter对字典进行排序
我们可以使用itemgetter对一个字典进行排序。通常情况下,字典并不是一个可以排序的对象,因为它是无序的。不过,itemgetter允许我们对字典的键或者值进行排序。
from operator import itemgetter
d = {'a':1, 'b':2, 'c':3, 'd':4}
print(sorted(d.items(), key=itemgetter(1))) #输出 [('a', 1), ('b', 2), ('c', 3), ('d', 4)]
print(sorted(d.items(), key=itemgetter(0))) #输出 [('a', 1), ('b', 2), ('c', 3), ('d', 4)]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字典d。接着,我们使用items()方法将字典转换成一个元组列表。然后,我们使用sorted()函数对元组列表进行排序,关键字是itemgetter(1)和itemgetter(0)。
当我们使用itemgetter(1)对元组列表进行排序时,sorted()函数会根据元组的第二个元素进行排序,因此我们得到了按照字典的值进行排序的结果:[(‘a’, 1), (‘b’, 2), (‘c’, 3), (‘d’, 4)]
当我们使用itemgetter(0)对元组列表进行排序时,sorted()函数会根据元组的第一个元素进行排序,因此我们得到了按照字典的键进行排序的结果:[(‘a’, 1), (‘b’, 2), (‘c’, 3), (‘d’, 4)]
2、多级排序
我们可以通过在itemgetter函数中使用元组来进行多级排序。
from operator import itemgetter
l = [(1, 2, 3), (2, 1, 3), (3, 2, 1)]
print(sorted(l, key=itemgetter(2))) #输出[(3, 2, 1), (1, 2, 3), (2, 1, 3)]
print(sorted(l, key=itemgetter(0, 1))) #输出[(1, 2, 3), (2, 1, 3), (3, 2, 1)]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包含三个元组的列表l。接着,我们使用sorted()函数对这个列表进行排序。当我们使用itemgetter(2)对元组列表进行排序时,sorted()函数会根据元组的第三个元素进行排序,因此我们得到了按照元组中第三个元素进行排序的结果:[(3, 2, 1), (1, 2, 3), (2, 1, 3)]。
当我们使用itemgetter(0, 1)对元组列表进行排序时,sorted()函数会首先根据元组的第一个元素进行排序,如果元素相同再根据第二个元素进行排序。因此我们得到了按照元组中第一个和第二个元素进行排序的结果:[(1, 2, 3), (2, 1, 3), (3, 2, 1)]。
三、itemgetter的应用
1、快速判断两个字符串是否互为变位词
我们可以使用itemgetter对字符串进行排序,然后比较它们是否相等,从而快速判断两个字符串是否互为变位词。
from operator import itemgetter
def anagram(a, b):
return tuple(sorted(a)) == tuple(sorted(b))
print(anagram("abc", "cab")) #输出 True
print(anagram("abc", "def")) #输出 False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anagram函数,该函数接受两个字符串作为参数,并将它们转换成一个已排序的元组。接下来,我们比较两个元组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当我们调用anagram(“abc”, “cab”)时,anagram函数将返回True,因为”abc”和”cab”互为变位词,它们的字符都相同,只是位置不同。
当我们调用anagram(“abc”, “def”)时,anagram函数将返回False,因为”abc”和”def”不互为变位词。
2、快速查找列表中的最大元素
我们可以使用itemgetter来查找列表中的最大元素。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Python内置函数max()或者列表方法sort()来实现查找列表中的最大元素,但是这些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会比较慢。
在包含许多元素的列表中,我们可以使用itemgetter来实现快速查找最大元素。
from operator import itemgetter
def max_element(l):
return max(l, key=itemgetter(1))
l = [(1, 2), (2, 1), (3, 3), (4, 0)]
print(max_element(l)) #输出(3, 3)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max_element函数,该函数接受一个包含数字对的列表l作为参数。接下来,我们使用max()函数来查找包含最大数字对的元素。在使用max()函数时,我们使用了itemgetter(1)函数作为排序关键字,这表示我们需要使用数字对中的第二个元素进行比较。
当我们调用max_element([(1, 2), (2, 1), (3, 3), (4, 0)])时,我们将得到(3, 3),它包含数字对中的最大元素3。
结论
本文详细介绍了Python编程中的itemgetter。我们从itemgetter的基础介绍开始,讨论了它的高级用法以及应用场景。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itemgetter如何帮助我们更快、更方便地操作Python的内置对象。
原创文章,作者:小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06064.com/n/198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