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则表达式是一种简单而有力的文本处理工具,被广泛地应用在文本处理、爬虫、数据清洗等领域。在正则表达式中,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匹配和过滤。最近,我学习了Python中的负断言,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技巧。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Python中使用负断言的技巧进行详细阐述。
一、什么是负断言
在正则表达式中,断言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用于限定匹配的位置或条件。断言分为正断言和负断言,正断言表示匹配成功的条件,而负断言表示匹配失败的条件。本节主要介绍负断言。
当我们需要匹配某一字符串,但不包含另一个特定字符串时,就可以使用负断言。例如,需要匹配所有不包含”abc”的字符串:
import re # 匹配不包含"abc"的字符串 str_list = ['xyz', '123', 'abc123', '124'] pattern = re.compile(r'^(?!.*abc).*$') for s in str_list: if pattern.match(s): print(s)
输出结果:
xyz 123 124
正则表达式”(?!.*abc)”是一个负断言,表示当字符串中不包含”abc”时匹配成功。这个表达式的构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表示不以”.”开始,也就是断言后面不跟任何字符;另一部分是”.*abc”,表示后面可以跟任意字符,但必须以”abc”结尾。
二、负断言的应用场景
负断言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在复杂的文本场景中进行匹配和过滤。接下来,我们将介绍负断言在几个具体应用场景中的使用技巧。
1. HTML文本中匹配特定标签之外的内容
在爬虫中,我们经常需要从HTML文本中提取出我们需要的信息,而过滤掉其他的内容。如果要提取特定标签之外的全部内容,就可以使用负断言。
import re# 从HTML文本中提取p标签之外的全部内容
html = '''这是第1段
这是第2段
原创文章,作者:小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06064.com/n/196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