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lldb是一个基于LLVM/Clang库,可以在命令行或者Xcode中使用的交互式调试器。它支持C、C++、ObjC、Swift等多种语言。
一、安装和配置
在MacOS上安装codelldb非常简单,只需要在终端中使用Homebrew工具执行以下命令:
brew install codelldb
安装完毕后,我们通过在终端中输入来启动调试器。
在使用之前,我们需要对codelldb进行一些基本的配置。以下是一些我们常用的配置选项:
- settings set target.x86-disassembly-flavor intel:设置以Intel汇编风格显示源代码
- settings set target.exec-search-paths:设置可执行文件的搜索路径
- command script import:导入Python脚本,增加codelldb的功能
我们可以通过执行以下命令打开.codelldbinit文件来进行配置:
vim ~/.codelldbinit
在该文件中写入上述的配置命令即可生效。
二、调试技巧
在使用codelldb调试代码时,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和高效地定位问题:
- 断点:通过设置断点来停止程序的执行,以便我们检查程序在某个特定点的状态。在codelldb中,我们可以使用breakpoint set命令来设置断点。例如,在文件中第5行设置断点:
- 查看变量:使用expression命令可以查看表达式的值。例如,在程序断点的位置查看变量“x”的值:
- 查看堆栈:使用thread命令可以切换线程,使用backtrace命令可以查看当前堆栈。例如,在程序断点的位置查看当前堆栈信息:
- 内存查看:使用memory命令可以查看某个内存地址的值。例如,在程序断点的位置查看某个内存地址的值:
- 打印日志:通过在代码中添加打印语句来调试程序。在codelldb中,我们可以通过log enable命令来控制显示的日志级别。例如,启用具有“debug”标签的调试信息:
breakpoint set --file main.c --line 5
expression x
thread list
thread N
backtrace
memory read --format x --count 1 0x1000
log enable --category debug
三、codelldb进阶
codelldb使用Python脚本增强了其功能。以下是一些常用的Python脚本:
- 结构体显示:在codelldb中,结构体默认以Hex方式显示。使用Python脚本可以自定义结构体的显示方式。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脚本来显示结构体的成员:
- 断点命令:在程序停止后执行的命令。以下是一个在程序断点的位置自动查看堆栈的脚本:
import lldb
def __lldb_init_module(debugger,dict):
debugger.HandleCommand('type category define -C format -F my_format MyStruct')"'"
def my_format(valobj,internal_dict):
return valobj.GetFrame().EvaluateExpression('"{0}",{1},{2}'.format(valobj.GetName()+'_member1', valobj.GetChildMemberWithName('member1'), valobj.GetChildMemberWithName('member2')))
输出结果形如:
(lldb) p my_struct
(MyStruct) $0 = "my_struct_member1", 2, 3
def breakpoint_command(debugger, command, result, internal_dict):
if command == "bt":
debugger.HandleCommand("bt")
return True
命令使用方式:
(lldb) breakpoint command add --python-function breakpoint_command
四、结语
以上是对codelldb的简单介绍和使用技巧。codelldb功能强大,扩展性良好,可以满足我们调试的各种需求。
原创文章,作者:小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06064.com/n/192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