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结构图的定义
数据结构图是数据结构中的一种,用于表示离散对象的集合,由顶点和边组成。
其中,顶点代表了对象,边代表了对象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可以用一个V-E的有序对来表示数据结构图,其中V表示顶点的集合,E表示边的集合。
数据结构图可以用于描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如社交网络中的用户关系、电路图中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等。
二、数据结构图的建立
构建一个数据结构图需要以下步骤:
- 确定顶点:根据场景,确定需要表示的对象,并将其抽象成为顶点。
- 确定边:根据场景,确定对象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表示成为边。可以用有向边或无向边表示不同的关系。
- 绘制数据结构图:根据确定的顶点和边,用图形化的方式绘制出数据结构图。
三、数据结构图的遍历
数据结构图的遍历是指按照某种规则遍历数据结构图中的所有顶点。
常用的遍历方法有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
深度优先遍历是从某个特定的顶点开始,不断沿着一条路径遍历到底,直到不能再继续为止。然后返回到上一个顶点,从它开始继续遍历。
广度优先遍历则是从某个特定的顶点开始,先遍历和它相邻的所有顶点,然后再遍历这些顶点相邻的所有顶点,直到遍历完所有顶点为止。
下面是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的代码实现:
void DFS(int v) { visited[v] = true; printf("%d ", v); for (int i = 0; i < adj[v].size(); ++i) { int u = adj[v][i]; if (!visited[u]) DFS(u); } } void BFS(int v) { queue q; q.push(v); visited[v] = true; while (!q.empty()) { int f = q.front(); q.pop(); printf("%d ", f); for (int i = 0; i < adj[f].size(); ++i) { int u = adj[f][i]; if (!visited[u]) { visited[u] = true; q.push(u); } } } }
四、数据结构图的示表示
数据结构图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表示,如邻接矩阵、邻接表等。
邻接矩阵是用一个二维数组来表示顶点之间的关系,数组的值表示边的权值或存在性。
邻接表则是用一个数组和链表的方式来表示顶点之间的关系,数组存储顶点的信息,链表存储和该顶点相邻的所有顶点。
下面是邻接表的代码实现:
vector adj[MAXV]; void addEdge(int u, int v) { adj[u].push_back(v); adj[v].push_back(u); }
五、数据结构图的顶点
数据结构图中的顶点包含若干属性,如编号、权值等。可以用结构体或类来表示。
下面是用结构体表示顶点的代码:
struct Vertex { int index; // 顶点的编号 int value; // 顶点的权值 }; vector adj[MAXV];
六、数据结构图的应用
数据结构图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如:
- 社交网络中的用户关系
- 电路图中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
- 路由器之间的连接关系
- 城市交通路线图
- 网页之间的超链接关系
下面是一个应用数据结构图求最短路径的例子:
vector<pair > adj[MAXV]; int dijkstra(int s, int t) { priority_queue<pair > pq; pq.push(make_pair(0, s)); memset(d, INF, sizeof(d)); d[s] = 0; while (!pq.empty()) { int u = pq.top().second; int dist = -pq.top().first; pq.pop(); if (u == t) return dist; if (dist > d[u]) continue; for (int i = 0; i dist + w) { d[v] = dist + w; pq.push(make_pair(-d[v], v)); } } } return -1; }
七、数据结构图的实验报告
首先,我们对图进行建立。我们构造一个包含5个顶点和6条边的图。
// 建立数据结构图 vector adj[MAXV]; // 邻接表 addEdge(1, 2); addEdge(1, 3); addEdge(2, 3); addEdge(2, 4); addEdge(3, 4); addEdge(4, 5);
然后,我们对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 深度优先遍历 bool visited[MAXV]; // 标记是否被访问过 memset(visited, false, sizeof(visited)); DFS(1);
最后,我们对图进行广度优先遍历,并计算从1号顶点到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
// 广度优先遍历和最短路径 queue q; memset(visited, false, sizeof(visited)); q.push(1); visited[1] = true; while (!q.empty()) { int u = q.front(); q.pop(); cout << u << " "; for (int i = 0; i < adj[u].size(); ++i) { int v = adj[u][i]; if (!visited[v]) { visited[v] = true; q.push(v); d[v] = d[u] + 1; // 计算最短路径 } } } cout << endl; cout << "Shortest path from 1 to 5 = " << d[5] << endl;
八、数据结构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数据结构图的全面解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知识点:
- 数据结构图是用于表示离散对象的集合,由顶点和边组成
- 用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可以表示数据结构图
- 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是数据结构图的两种常用遍历方法
- 使用结构体或类可以表示数据结构图中的顶点
- 数据结构图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如社交网络、电路图、路由器之间的连接关系等
- 通过数据结构图可以求出最短路径等重要问题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数据结构图提供帮助。
原创文章,作者:小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06064.com/n/186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