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影像规格:黑白后摄+高像素长焦多摄合成 计算摄影秀操作
由于官方尚未公布摄像头传感器的具体参数,我们仅能根据相片的EXIF信息,来推测华为P50 Pro主摄CMOS的具体规格。
来看一张华为P50 Pro上XD Optics计算光学的实际演示,大光比场景的夜间拍照+数码变焦,对于旗舰手机来说都是几乎不可能拍照的场景,然而华为P50 Pro却丝毫不受影响。
以往我们对于计算摄影的认知,可能仅仅是调节亮度,对比度,抹去噪点而已。XD Optics计算光学对于照片的处理则更为深入,堪称为化腐朽为神奇。
未优化 混合5倍数码变焦
在专业模式下,不经过处理的图像更复合我们传统的认知。夜间拍摄+数码变焦,ISO拉满的同时高光部分会直接爆掉,整体画面无论噪点还是画质都十分勉强。
优化后 混合5倍数码变焦
而在全新的XD Fusion图像引擎的处理下,不仅仅是表面的亮度、色彩的调节、更进一步的图像细节也会借助AI引擎进行补充,分层次的对画面进行重构。
前一秒你还在盯着大颗粒马赛克,下一秒高清原图就呈现在了你的面前。
处理后的图片与肉眼所见无异,甚至说XD Optics计算光学根据原始图像重新绘制了一张相同场景的图片也毫不为过。
——超级滤光系统
在日常拍照时,黑白镜头作为XD Optics计算光学的一部分也在无时无刻不发挥着作用。主摄级别规格的黑白摄像头也并非是第一次登场,此前在华为P9就已经完成了亮相。这次的华为P50 Pro的黑白后摄更是拥有大底+大像素+大光圈加持,进光量更多,最终效果也会更好。
左为无黑白镜头 右为有黑白镜头
左为黑白镜头 右为无黑白镜头
黑白后摄不会独立成像,而是会利用其收集到的明暗数据,对主摄的成片的信息进行补充。最终的效果也并非会是单纯的一味变亮。
比如在白天拍照时,就在提高画面建筑亮度、鲜艳度的同时压低了绿植的亮度,使其更符合肉眼所见的深绿色的观感。
而在夜晚,黑白镜头肩负着提高进光量的责任,所以我们也能看出其参与合成的照片会有更丰富的暗部细节。
——原彩引擎
由于采用了黑白后摄辅助提高进光量,主摄也采用了算法更为成熟的RGGB滤色片,华为P50 Pro在成像对于色彩的精确还原上更是有了质的提升。
白平衡、色温、色彩这多项参数的准确还原,可以大大改变以往手机拍照,尤其是夜景模式下成片“过于浓艳”的现状,成片会显得更为真实。
实际暗光下目视效果 唯一的光源为侧面远处的显示器 其色温设置为6500K左右
在极暗的光照条件下,借助标准色卡进行拍照,我们就可以横向的看出华为P50 Pro的精确记录。
某1/1.12超大低主摄
iPhone 12 Pro Max
华为P50 Pro
某单反
拍摄时,背景有红色灯光的干扰,这就很考验手机的成像算法对于内容的判断。
第一款超大底主摄的手机就中了招,成片明显偏红,几乎所有的浅色块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iPhone则是老问题,白平衡上倾向于绝对白平衡,将6500K的暖光纠正成为绝对的白光,成片纠正的偏冷。
华为则保证了白平衡、色温、色彩三者间的准确,在横向对比中,华为P50 Pro是经过夜景算法处理后,画面最接近“原汁原味”的手机,这也足以可见这一代的原彩引擎的作用。
XD Optics计算光学是在华为P50 Pro首度提出的概念,也正是在华为P50 Pro上,华为首次实现了“全局式”的图像信息复原系统。
或许华为P50 Pro的后摄硬件堆料并非历来最强,但是它的计算摄影可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对于图像细节的还原,后期优化处理,甚至对于色彩的精确记录都大大超出了我们当时的预期。
如今的华为P50 Pro已经正式离开了手机后摄硬件内卷的竞赛赛道,开启了全局计算摄影的新章程。靠算法各种逆袭“大底”,也恰恰说明了手机摄影是一个系统工程,合适的硬件搭配、优秀的算法调教均缺一不可,绝非是一个“超级大底”或是N主摄的硬件噱头就能够决定最终表现。
上一页 1 2 34 5 6 下一页 阅读全文
原创文章,作者:简单一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06064.com/n/161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