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符的分类——unicodedata.category
在 Python 中,内置的 unicodedata 模块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函数来处理 Unicode 字符串。其中之一是 unicodedata.category()
函数,用于确定 Unicode 字符的类别。
Unicode 字符由一个唯一的代码点(code point)表示。它们被分为几个类别,如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符号等。这些类别通过 Unicode 标准进行定义,并具有相应的缩写。例如,字符“a”属于类别“L”(字母),而“3”属于类别“N”(数字)。
import unicodedata print(unicodedata.category('a')) # Ll print(unicodedata.category('3')) # Nd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使用 unicodedata.category()
函数来确定字符“a”和“3”的类别。函数返回相应的 Unicode 类别缩写。“Ll”代表小写字母,“Nd”代表十进制数。
当我们处理 Unicode 字符串时,使用 unicodedata.category()
很常见。通过它,我们可以轻松地确定一个字符属于哪个类别,以便执行相应的操作。
二、unicodedata 库——模块和函数
unicodedata 模块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函数来处理 Unicode 字符串。这里我们列出几个重要的函数:
unicodedata.normalize(form, string)
该函数用于规范化 Unicode 字符串。Unicode 字符串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例如「ñ」可以表示为一个字符(U+00F1)或者两个字符(U+006E U+0303)。normalize() 会将这种不同的表示方法转换为指定的格式。
import unicodedata s1 = 'man\u0303ana' # Unicode字符串 s2 = unicodedata.normalize('NFC', s1) s3 = unicodedata.normalize('NFD', s2) print(s1 == s2) # True print(s2 == s3) # False print(s3 == 'mañana') # True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 Unicode 字符串 s1,包含字符「ñ」的 NFD 形式。我们使用 normalize()
函数将其转换为 NFC 形式的字符串 s2,再将其转换回 NFD 形式的字符串 s3。我们可以看到,s1 和 s2 相等,但 s3 又与它们不相等。
unicodedata.name(ch)
该函数返回 Unicode 字符 ch 的描述。其中包括 Unicode 版本、字面值和别名等信息。
import unicodedata print(unicodedata.name('\u00E7')) # LATIN SMALL LETTER C WITH CEDILLA print(unicodedata.name('\u3042')) # HIRAGANA LETTER A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使用 name()
函数来获取字符「ç」和「あ」的描述信息。函数返回一个字符串,其中包括字符的名字。
三、字符的转换——unicodedata.normalize
在处理 Unicode 字符串时,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字符的规范化。Unicode 字符串可以有多个等效的表示方式,其中一些表示方式可能会干扰我们的处理。例如,「母亲」在 Unicode 中有两种表示方式:「母」(U+6B74)和「亲」(U+4EB2)。我们可以使用 normalize()
函数将它们转换为相同的表示方式,从而避免问题。
unicodedata.normalize(form, string)
normalize()
函数用于将 Unicode 字符串转换为指定的标准形式。标准形式有四种,分别是 NFC,NFD,NFKC 和 NFKD。
import unicodedata s1 = '母亲' s2 = unicodedata.normalize('NFC', s1) s3 = unicodedata.normalize('NFD', s1) s4 = unicodedata.normalize('NFKC', s1) s5 = unicodedata.normalize('NFKD', s1) print(s1) # 母亲 print(s2) # 母亲 print(s3) # 母亲 print(s4) # 母亲 print(s5) # 母亲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使用 normalize()
将字符串 s1 转换为 NFC,NFD,NFKC 和 NFKD 四种形式。注意,NFC 和 NFKC 会将字符的多个表示方式转换为一个;NFD 和 NFKD 会将字符转换为它们基本的表示方式。在这个例子中,四种形式都是相同的字符串「母亲」。
四、字符的数值——unicodedata.numeric(s)
与 category()
类似,unicodedata 还提供了用于处理 Unicode 字符数字属性的函数。其中一个函数是 numeric()
函数,用于获取 Unicode 字符的数值属性。
unicodedata.numeric(s[, default])
numeric()
函数返回字符的数值属性。多数 Unicode 数字字符具有一个数字值属性,表示该字符对应数字的值。使用此函数,我们可以获得这些字符的数值属性。
import unicodedata print(unicodedata.numeric('1')) # 1.0 print(unicodedata.numeric('¼')) # 0.25 print(unicodedata.numeric('Ⅴ')) # 5.0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使用 numeric()
函数来获取数字字符「1」和分数字符「¼」以及罗马数字字符「Ⅴ」的数值。函数返回一个浮点数表示数值属性。特别地,对于无法解释为数字的字符,函数返回指定的默认值。
五、最大的字符编号——unicodedata.maxunicode
unicodedata.maxunicode
变量返回 Unicode 中最大的字符编号。
import unicodedata print(unicodedata.maxunicode) # 1114111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使用 maxunicode
变量来获取 Unicode 中最大的字符编号。这个值是一个整数,代表了 Unicode 字符集中最大的字符编号。
原创文章,作者:FH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06064.com/n/148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