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golang开启http2
1 .在1.6以上的版本,如果使用https模式启动服务器,那么服务器默认将使用HTTP2.0
如何使用Docker部署一个Go Web应用程序
步骤一 - 创建Dockerfile
如下的Dockerfile可以满足以上的要求:
**FROM** golang:1.6
*# Install beego and the bee dev tool*
**RUN** go get github.com/astaxie/beego go get github.com/beego/bee
*# Expose the application on port 8080*
**EXPOSE** 8080
*# Set the entry point of the container to the bee command that runs the*
*# application and watches for changes*
**CMD** [“bee”, “run”]
第一行,
FROM golang:1.6
将Go的官方映像文件作为基础映像。该映像文件预安装了 Go 1.6 . 该映像已经把 $GOPATH 的值设置到了 /go 。所有安装在 /go/src 中的包将能够被go命令访问。
第二行,
RUN go get github.com/astaxie/beego go get github.com/beego/bee
安装 beego 包和 bee 工具。 beego 包将在应用程序中使用。 bee 工具用语在开发中再现地重新加载咱们的代码。
第三行,
EXPOSE 8080
在开发主机上利用容器为应用程序开放8080端口。
最后一行,
CMD [“bee”, “run”]
使用bee命令启动应用程序的在线重新加载。
步骤二 - 构建image
一旦创建了Docker file,运行如下的命令来创建image:
docker build -t ma-image .
执行以上的命令将创建名为ma-image的image。该image现在可以用于使用该应用程序的任何人。这将确保这个团队能够使用一个统一的开发环境。
为了查看自己的系统上的image列表,运行如下的命令:
docker images
这行该命令将输出与以下类似的内容:
REPOSITORY TAG IMAGE ID CREATED SIZE
ma-image latest 8d53aa0dd0cb 31 seconds ago 784.7 MB
golang 1.6 22a6ecf1f7cc 5 days ago 743.9 MB
注意image的确切名字和编号可能不同,但是,应该至少看到列表中有 golang 和 ma-image image。
步骤三 - 运行容器
一旦 ma-image 已经完成,可以使用以下的命令启动一个容器:
docker run -it –rm –name ma-instance -p 8080:8080 \
-v /app/MathApp:/go/src/MathApp -w /go/src/MathApp ma-image
让咱们分析一下上面的命令来看看它做了什么。
。docker run命令用于从一个image上启动一个容器
。-it 标签以交互的方式启动容器
。–rm 标签在容器关闭后将会将其清除
。–name ma-instance 将容器命名为ma-instance
。-p 8080:8080 标签允许通过8080端口访问该容器
。-v /app/MathApp:/go/src/MathApp更复杂一些。它将主机的/app/MathApp映射到容器中的/go/src/MathApp。这将使得开发文件在容器的内部和外部都可以访问。
。ma-image 部分声明了用于容器的image。
执行以上的命令将启动Docker容器。该容器为自己的应用程序开发了8080端口。无论何时做了变更,它都将自动地重构自己的应用程序。自己将在console(控制台)上看到以下的输出:
bee :1.4.1
Golang 绑定mac和ip地址,限制服务器
实际业务:go 二进制文件在私有化部署中,需要对客户的服务器mac和ip进行绑定,系统只能运行在绑定的服务器上。把mac和ip地址配置到config中。
运行效果:系统可正常编译,正常访问,在用户Auth接口进行核对。
//检验Mac和内网IP,测试环境不做校验
func (c *CommonBase)CheckMacAndIp()error {
ipCfg :=g.Cfg().GetString(“machine.Ipaddr”)
macCfg :=g.Cfg().GetString(“machine.Macip”)
if ipCfg ==”127.0.0.1″ {
return nil
}
macArray,_ :=gipv4.GetMacArray()
if len(macArray) ==0 {
return gerror.New(“mac地址获取失败”)
}
if garray.NewStrArrayFrom(macArray).Contains(macCfg) ==false {
return gerror.New(“示授权的应用MAC,请联系”)
}
ipArray,_ :=gipv4.GetIpArray()
ipIntranetArray,_ :=gipv4.GetIntranetIpArray()
if len(ipArray) ==0 len(ipIntranetArray) ==0 {
return gerror.New(“ip地址获取失败”)
}
if garray.NewStrArrayFrom(ipArray).Merge(ipIntranetArray).Contains(ipCfg) ==false {
return gerror.New(“示授权的应用IP,请联系”)
}
return nil
}
项目使用GoFrame框架1.6。考虑到客户可能会对内存数据做分析破解,可以把mac和ip地址做AES加密。
Go语言之Context
golang在1.6.2的时候还没有自己的context,在1.7的版本中就把golang.org/x/net/context包被加入到了官方的库中。中文译作“上下文”,它主要包含了goroutine 的运行状态、环境等信息。
context 主要用来在 goroutine 之间传递上下文信息,包括:同步信号、超时时间、截止时间、请求相关值等。
该接口定义了四个需要实现的方法:
如果有个网络请求Request,然后这个请求又可以开启多个goroutine做一些事情,当这个网络请求出现异常和超时时,这个请求结束了,这时候就可以通过context来跟踪这些goroutine,并且通过Context来取消他们,然后系统才可回收所占用的资源。
为了更方便的创建Context,包里头定义了Background来作为所有Context的根,它是一个emptyCtx的实例。
Background返回一个非空的Context。它永远不会被取消。它通常用来初始化和测试使用,作为一个顶层的context,也就是说一般我们创建的context都是基于Background。
TODO返回一个非空的Context。当不清楚要使用哪个上下文的时候可以使用TODO。
他们两个本质上都是emptyCtx结构体类型,是一个不可取消,没有设置截止时间,没有携带任何值的Context。
有了如上的根Context,那么是如何衍生更多的子Context的呢?这就要靠context包为我们提供的With系列的函数了。
通过这些函数,就创建了一颗Context树,树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有任意多个子节点,节点层级可以有任意多个。
WithCancel函数,最常用的派生 context 方法。该方法接受一个父 context。父 context 可以是一个 background context 或其他 context。
WithDeadline函数,该方法会创建一个带有 deadline 的 context。当 deadline 到期后,该 context 以及该 context 的可能子 context 会受到 cancel 通知。另外,如果 deadline 前调用 cancelFunc 则会提前发送取消通知。
WithTimeout和WithDeadline基本上一样,这个表示是超时自动取消,是多少时间后自动取消Context的意思。
WithValue函数和取消Context无关,它是为了生成一个绑定了一个键值对数据的Context,这个绑定的数据可以通过Context.Value方法访问到,一般我们想要通过上下文来传递数据时,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如我们需要tarce追踪系统调用栈的时候。
使用Context的程序应遵循以下规则,以使各个包之间的接口保持一致:
1.不要将 Context 塞到结构体里。直接将 Context 类型作为函数的第一参数,而且一般都命名为 ctx。
2.不要向函数传入一个 nil 的 context,如果你实在不知道传什么,标准库给你准备好了一个 context:todo。
3.不要把本应该作为函数参数的类型塞到 context 中,context 存储的应该是一些共同的数据。例如:登陆的 session、cookie 等。
4.同一个 context 可能会被传递到多个 goroutine,别担心,context 是并发安全的。
原创文章,作者:DLL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06064.com/n/142376.html